APP下载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讨

2017-10-21居马力·吐尔都西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居马力·吐尔都西

摘要:新课改中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改革不见成效的形式现象,对学生心理影响依然欠缺。思维发展是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成分,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智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高中语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因此,分析现状,找出优化策略是我们探讨的主方向。

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的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中学生喜欢议论的问题。一般人都赞成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博的基础上确立专的目标。如何把问题论述清楚呢?抽象空泛的说理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展开联想:专好比是树的主干,博好比是树的根系,一棵大树要长得雄伟挺拔,不仅要有粗壮的干,而且要有发达的根系。有人还这样联想:博,如同喜马拉雅山;专,好比是珠穆朗玛峰。没有博的基础,专是“立”不起来的。显然,后者的联想跨度比前者要大,说理也更深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一些高中教师无法有效适应,很多只是被动地执行教学方案,这也是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低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统一。高中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将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相对欠缺。第二,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形式非常多样,不管是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其目的都是希望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刻意改变07教学形式,虽然有时课堂形式的改变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形式,所讲解的知识点很多都是与教材内容相脱离的。教師要明确一点,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保证二者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第三,没有将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在重要位置。从我国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往往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只是在单纯地大声说话,而且大部分讨论的内容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相关性。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逐渐丧失,试想学生都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是天方夜谭。

二、通过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是思维的结晶,通过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1.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例如“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一位老师”等,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后,我就根据结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云雀的心愿实现了吗?

3.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

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丰富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我们都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死板,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枯燥,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非常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使其无法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设计一些相对比较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由于语文思维的无限性特点,语文教师不能全盘否认学生的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主要途径。

2.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思维的深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深度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语文思维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及分析语文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断指导学生全面理解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充分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准确发现事物本质。此外,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同时,由于语文思维的广度性特征,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延伸语文教学的广度,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只有多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沉淀语文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科研中,不断尝试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的力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还要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知识层面,只有做好全方位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明,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2]马改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9期。

[3]李彩霞,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7期。

[4]李彩霞,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20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