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教学策略
2017-10-21姬恒巧
姬恒巧
摘要:在生活实际中有着许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教学可以通过课前小研究、白板课件演示,学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规范简洁的概括出相应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图形在平面上平移的距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平移与旋转;小组交流;兴趣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而新增的学习内容。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这些概念的形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是需要借助直观的现象来加深认识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亲身的感受,会描述见过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学生可以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游戏”等操作活动去逐步感悟,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指导图形平移的方向,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对《平移与旋转》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以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圆满完成该知识点教学任务之目的。
一、要明确本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及其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
4.教学重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的平移(或旋转)。
5.教学难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二、教学方法
1.在玩儿中引导学生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邀请一些小组的同学来玩游戏,一个是转圈圈的游戏,一个是请一个小组做一个开火车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学生们都跃跃一试,我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转动,其他同学一边拍手一边说“转转转”;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其他同学一边拍手一边说“开开开”。
师:游戏做完了,你们感觉这两个游戏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生1:动作不同。
生2:一个是转圈,一个是直着走。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随后教师板书课题。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在对两种游戏的比较中,让学生初步地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在小组活动、观察、操作中认识平移和旋转。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和平移、旋转有关的小制作,并和组员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的例子还有哪些,并做一些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然后,请小组学生汇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升降机、推拉窗、缆车沿直线移动;转转椅、螺旋浆、风车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平移---向一个方向直线移动;旋转---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然后提问:日常生活中平移现象随处可见,看看录像,它们能往哪些方向移呢?螺旋桨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课件出示升降机、推拉窗、螺旋桨的活动录像物体在平移或旋转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同学们争先恐后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小结:平移过程中,物体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不仅可以上下平移,也可以左右平移。旋转都是物体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这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课前预习和做小实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现象的了解,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了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并尝试用规范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
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要求二年级的小学生构建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很必要的。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小实验引出平移和旋转的说法,給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用动作操作的准确性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利用学生提供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有丰富的感知,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削笔刀做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运动,使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加强了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邢慧清.鼎尖教案 数学 二年级 下[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2009.11.
[2]王林;李继海.小学数学备课手册 三年级 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