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研究

2017-10-20荣丹平

丝路视野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荣丹平

【摘要】在我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随后“互联网+”变为国民重视和分析的焦点。由于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发展,网络信息化渐渐完善,网络支付迅速普及,社会平台逐渐增加,很大程度地使大众转变了原本的生活方式,给原有的就业、创业工作带来一些未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便对其模式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就业创业;有关研究

一、“互联网+”的基本定义及主要特点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是指全面发挥出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把互联网的研究成果完美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相结合,加强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构建经济发展新业态。简单来说,便是促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发展比如“互联网+工业”、“互聯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模式,这些“互联网+”将带动出广阔的市场,拥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将提供大量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二、“互联网+”对就业创业的影响

(一)减少传统就业机会的同时,提供了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随着我高科技技术的迅速改进,业务外包将变得更加方便,对于劳动力需求将会带来结构性调整。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崛起,发展与互联网本身密切相关,比如网络工程师、网络专家、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等的职业岗位;还有与互联网行业紧密联系的就业岗位。将武隆旅游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因为GPS、网络营销等技术手段的发展,门票出售、特色产品出售等有关岗位需求将会很大程度地减少;与此同时,旅游行业将从原本单一的又玩拓宽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的开发,带来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二)在对企业经营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为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惨烈,原本那种太过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定会向智能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这就对于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有了更高层次要求。将武隆工业园区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工业园内的从业人员大决90%拥有高中以下的学历,自身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站在企业发展需求分析,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创新和研发人员的人数十分缺乏,特别是是一些重要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十分不足,导致出现“有活没人干”、“有活干不了”的问题。

三、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把互联网基础设备建设放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完成失去、核心景区WIFI全覆盖,4G信号全区域覆盖,构建城镇规划、市政管理、环境监管、公共事业、城镇服务等智能信息化系统,有效促进旅游、商业、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多个领域信息的应用共享;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力度,快速推进快入村、金融入村、电信入村、农资入村,推动电商下乡的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又高效又迅速地发展。

(二)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

至今为止,电商已涉及了购物、旅游、住宿、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条件渐渐达到成熟状况。然而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还出现了发展步伐缓慢,总体销量较少,市场影响力较弱等许多不足,接下来,要全面利用本地旅游发展的自身优势,将“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平台建设,培育电商主体”等作为出发点,快速推进农村电商行业的步伐,落实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工作。

(三)多措并举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

要制定有效措施,营造适用优越的创业氛围,将市场准入、政策扶持、融资渠道等环节作为基础,为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发展提带来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全面利用丰富的县域资源:一是依托于景区、景点等风景资源,全力发展旅游业、酒店住宿、商业街、农家乐、餐饮店、旅游商店、避暑休闲等独居特色的旅游产业;二是依托于田地、樹林、水域等农业资源,全力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等现代民生农业;三是依托于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全力发展社会经济有关服务业,提倡采用办理网上企业、网上店铺、物流运输、创新设计等新业态实现创业,提倡进行大众化、科学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业区域、创意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新型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这为我国的就业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也为其实行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就业与创业市场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谭明.提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7(06).

[2] 余华珍.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与就业指导传统教学相融合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

[3] 张彤.“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2).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