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粮食供应链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构建研究
2017-10-20文宇
【摘要】针对我国粮食产业链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协调问题,以中国最大的粮食基地四川地区为例,为推进大宗粮食供应链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构建大宗粮食供应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通过对大宗产业链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的必要性和好处的分析、评价体系及原则构建的角度以及从城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评判,制定具有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微观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一些举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大宗粮食供应链;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构建
中国人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已经对循环经济很明白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和计划中都有一些体现,发展循环经济是可以很快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的,人们对它也有了广泛的研究。从农业角度而言,循环经济整体的效益还比较高而局部的经济却不怎么好,就说粮食这一项,以马铃薯为例,尽管在生产区是有很多很棒很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每年国内的马铃薯整个链条下来各环节的浪费程度能达到总量的17.5%以上,因此,产业管理社不能做到完整推进循环经济的,因此,人们选择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研究循环经济。但是,产业链的研究是经常受到地域限制的,操作性并没有很强,但是由于供应链的集成机制是比较有优势的,因此,循环经济与对策的机制和载体就是绿色和闭环的供应链,而这,也对城乡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一、大宗粮食供应链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利益的分析
(一)循环经济理念推广与普及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对它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发展正在逐步深入,但是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会遇到一些思想观念障碍。政府和公众一定要共同地参与和努力,才能很好地发展循环经济,而这样做得到的成果,也是会给社会公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利益的,因此社会公众有必要通过宣传知道一些有关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实现途径,以及会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循环经济教育慢慢地不断深入公众的生命中,政府工作以及一些管理人员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一些看法也会有大幅度地提高,进而引导社会各阶层的成员积极来参与到循环经济建设中来,最后一起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自觉实践,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向大家传递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就可以得到比较顺利地推行。以四川省政府为例,通过宣传让社会中的各階层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有多么重要,并自觉地去推动农业经济的循环。实施农业循环经济一定是需要政府的引导的,更加需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以及他们的能力,以及对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的认识,树立绿色的环保理念和观念。目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大多数都是比较欠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些人有效的引导。因此再次提到四川省,四川省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宣传典型案例,以多种形式深入到社会基层,告诉农民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性有多大,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改变原有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适度宣传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关心和维护个人生命安全、生态环境,通过合理消费,并且符合环境标准,自觉地抵制对环境有着不良影响的娱乐活动,形成强大的绿色消费的观念;要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用量,储运、减少“白色”污染,提倡绿色包装。尽量少地消耗自然资源,很好地控制日常的用量,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好降到最低。通过增强环保意识,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大宗粮食供应链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方案做法
1.完善制度建设,实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种通过法律条文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规范化的做法是很值得提倡的。通过学习了那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国家在推进循环经济的同时也制定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法规,根据此来对人们日常的循环经济活动进行指导。
通过法律法规及对农业循环经济加以规范,这一做法的应用实施引起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四川省要研究并制定适当的政策,通过政策的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达到好的效果,也能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以循环型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的农区沼气推广工程为例,可以考虑通过重新地、多种方式地利用一些废弃的资源,并对一些好的行為和做法给予一定的补助:哪些农民使用了新型的肥料,给与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助,发展绿色农业,这样就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了,农民的利益也是不降反升;制定一些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是可以的:如鼓励百姓节约资源、使用太阳能、减少排放废弃物,节约用水和用电、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以使得农民、政府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2.加大产业力度,去挖掘农区的人员力量
人员力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力资源,它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人员力量的挖掘和合理使用上,我们一定要提高农区劳动人们的身体心理等一些素质,找到足够的人员力量去替代短缺的自然资源,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去做好准备。
开发农区人力资源和人员力量,首先要做到的是控制好农区人口数量的多少,因为人口过多会对自然造成肉眼难以看到的压力。当人员的数量达到标准后,就要不断提高农区人口的质量水平,通俗来讲就是尽可能地普及教育,我们可以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推广高中阶段的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民以及农民工的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强,一些关于农业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知识培训要尽快地开展,人才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再有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保证基层人才可以进行公平公正的竞争,对新型的人才激励机制要加以完善,让人才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尊重人才的个性还有成长规律,按照劳动贡献的多少分配职务和工资,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
3.发挥辐射作用,重视循环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能力
农产品加工是连接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桥梁,是大宗粮食供应链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很好地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农村的发展,这是一个关键措施。农产品加工业中,循环经济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及其副产品、以及一些所谓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反复加工、最后深度加工产生产品的过程。微观组织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循环型加工后的农产品,可以使加工企业减少很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产品加工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益,从基础上保证农业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大宗粮食供应链上的统一。
农业循环经济如果可以得到发展,不论是从小的家庭的沼气推广行动,还是循环型农产品让它做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及农业间的资源链,都必须重视一些在农区主动发展循环型农业、可以作为模范的一些典型住户,让他们起到带动促进发展可持续经济的目的,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循环经济意识,使农业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的构建做到最大、最好。
经济条件不足,技术手段不够,再加上规模的限制的原因,导致农户单独发展的话,资源的循环成本高效率低。如果可以在循环型农业发展中培养循环型龙头企业,或者是将之前发展较好的企业树立为典范,并建立一些相关的企业,这样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就会有比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如秸秆是可以造纸的,但由于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单个农户无法对其进行加工,这必须交由一定规模的企業才可以完成。这时就可以成立一些比如秸秆的综合利用公司,向农民支付一定的费用去回收秸秆等,再制成一些有机肥料或秸秆粉,最后出售给农民使用。这一手段既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农村一些人畜粪便,对社会的污染也会减少,实现了资源的价值创造。
二、基于大宗粮食供应链对结构模型的构建改变评价体系的一些构建原则
大宗产业链上建立的评级指标体系,这样的主体是政府以及和它合作的企业或组织,它的对象是针对农业经济循环利用并组织的。评价的目标是大宗粮食供应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在农产品的供应链微观组织模式构建的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评价主要集中在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上。因此,关于指标如何确定方面,它主要反映在供应链的经济效益、资源利用能力和生态环境提高等方面。
1.评价指标一定要保证其科学可持续,是可以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供应链以及关于它的状态的。利用现有的组织模式进行创新,在科学可持续的基础上找到新的模式构建方法。
2.关于评价方法所采用的指标一定要保证定时定量。评价的核心是通过降低交易的成本,进而协调供应链的一些链接的关系,最后来提高生产的效率。
3.通过农产品的供应链的评价获得的利益和效益分析是否达到了农业经济的循环,进而实现收入大于支出。因此,一定要尽量选择简单、计算方法简便的指标,来使绩效的评价方法方便管理。
4.在评价大宗粮食的供应链上,我们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而过多的评价指标一定会导致评价的操作很困难。因此,要挑选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的关键要素。
三、基于不同目标主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机制构建供应链微观组织关系
(一)生产企业和政府作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
根據资源的循环利用原则,把秸秆等进行还田措施、马铃薯是块茎繁殖,茎叶可入药,因此可以很好地把它们利用起来,把循环经济模式定位为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相互协作配合,这样既减少了化肥等的使用量,又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提高,加工者、销售者都受益匪浅,一举多得。
(二)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
在粮食供应过程中,由于加工企业相对来说有着较大的优势,在整个过程中成为受益最多的一方,在供应过程中可以以它们为核心。如果供应链模式为异地,那么运输工具使用火车比较合适,从产地到销地,比如运马铃薯可以节约1/6左右的费用,还相对来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如果在同一个区域内,则应选择汽车来解决循环经济目标和行为不一致的问题。
(三)从推进城乡发展的角度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机制构建供应链微观组织关系
通过微观组织模式的构建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污染。通过合理定位城乡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对城乡的产业链进行合理的布局,突出城镇对乡镇的大的影响作用,使城乡产业间形成的结构非常合理,使农业循环经济在城镇乡村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循环型农业也应该创建能与自然生态循环相一致的体系,既要使劳动效率要高,又要消除一些难以改变的弊端。因而需要应用现代的技术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来促进人工的生态循环系统,发展大宗粮食产业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本文根据四川省的社会、环境的自身特性及农业发展现状,大宗粮食供应链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系统构建了包括理念宣传、法律手段发农区人力资源等内容的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也为其他各省提供了范例,这种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了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守秋.论循环经济立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8.
[2]农卓恩,李绍刚,林敏.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制度的构建与政策的取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9~53.
作者简介:文宇(1968.02—),男,四川仁寿人,硕士,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