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对策
2017-10-20冯进刚
冯进刚
[摘要]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各职业院校都在研究和推进一体化教学。本文对我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对策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八大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一体化教学概述
为了适应技术工作岗位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各职业院校认真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积极研究职业教育模式,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的模式,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现代职业技能的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职业能力的特点,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怎样“教给”学生教学过程,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教学过程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向以项目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校内外基地结合教学过程转变,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体化教学从教学过程来看,主要体现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等三个方面。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是否构成一体化,建设具有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教材与资料一体化主要是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是否构成了一体,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特殊教材。教室与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即是本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笔者对宁夏十几所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了解,近年来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汽车专业招生和就业火暴,许多职业院校都设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都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总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學设备与场地不足
汽车运用维修专业是需要投资较大的专业,现代汽车发展速度很快,汽车更新速度也很快,可以说我国每周都有新款汽车下线,汽车价格昂贵,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笔者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余所涉及汽车运用、维修、检测专业招生的中专和高职院校(全日制高职和中职院校)调查了解,由于经费紧张,各个学校的教学用车和教学设备根本满足不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需要。除实验室建筑以外各学校的汽车教学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一千多万,大部分学校的汽车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检测维修设备缺乏,无法满足汽车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要求。有的学校只有几辆报废汽车和简单的拆装工具,无法保证实验课教学。实践教学由于缺乏设备,场地不足,一体化教学难以开展或数量质量难以达到要求。教学内容和实训设备严重落后于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不足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一体化教学的主导因素。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教育是面向汽车维修市场一线的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除在所从事的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要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目前的各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从近几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的汽车专业教师来看,很少有汽车专业的毕业生。新教师大部分其他专业改行,一边学一边教,动手能力较弱。老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新知识新设备的接受能力不强。同时还存在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一个教师教一个班40人左右,既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又要整顿学生纪律,还要注意学生和设备的安全,疲于应付难以兼顾,使汽车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质量和数量都难以保证。
(三)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
要使职业教育高效健康发展,应该由学校、政府、社会三方面共同协调、共同参与。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来看,学校的实训设备一大部分都由企业无偿或低价提供,这样,教学设备就是行业的最新设备。而我国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购置和更新完全由学校和政府负责,缺少社会和企业的主动参与和提供。由于经费有限,不能及时的购置和更新实训设备,使学校所教的知识总是落后于实际行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学校和教师为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得不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进行调查。近年来各职业学校都在尝试和加强校企联合,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是形式大于内容。
四、一体化教学对策研究
(一)加大教学设备的投资
一体化教室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合理规划教学场地,优化实训设备的配置,通过国家、学校、社会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为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配置。在实习车间内设讲解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和零部件展台来辅助教学。教学场所安排在实训车间或实验室,这里具有与专业课程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并按照每班”40人的标准分成4-6组,设置4-6个教学工位,两名老师,满足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为理论与实践交替结合教学提供保证。下表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所用设备。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一体化教学的决定因素,一體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取决于教师水平。要求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既要能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又要能熟练使用和管理实习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即需要“双师型”教师。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无至境。学校定期的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实习车间和实习工厂对社会有偿服务,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骨干,可利用创收改善实习条件,同时可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做到工厂、教学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学校有计划的引进专业教师,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尽快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体化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平台,在这一制度实行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产学结合的方式,双方来共同的制订出一些关于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传统课程的改革方案等,将企业特有的文化魅力及氛围引入教学建设和改革之中,进而建立从中建立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先导。国家应制订相关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于职业院校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为职业学校捐赠设备,对无偿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使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双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制订“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岗位工作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若干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几个教学情景。课程标准是课程应对每个教学情景所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出要求,明确最终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对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的要求,每个任务的课时分配,考核评价要求,教学过程按照课程标准实施。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将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翔实的计划,每一次教学都根据教学计划进行,
2.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按照实用和够用原则,针对汽车专业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一体化教材。也可组织本校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整合,统一编写适用性较强,注重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合适的一体化教材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3.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案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课程的设计方案。“理实一体化”教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重要的是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料包括学材、PPT、任务单、工作工单、教学设备、工具等课前准备内容。教学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项目教学,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案例,教学案难度要适宜,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教师应吃透教学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环节安排“课题引入”“学习资料”“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和“学习评价”五个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
4.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40人左右的班级应分成4~6组,由两名教师组织教学,一名主讲教师,一名辅助教师。学生要自主完成角色扮演、自我展示、小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实践操作和自我评价等任务,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要起答疑、解惑的作用。意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
五、结语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将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学校重视、政府协调、社会参与,三方面共同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切实有效的推动其有序开展,提高汽车职业教育的水平,为汽车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