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7-10-20陶少华
陶少华
摘 要:本文在对四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中的旅游内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寻它们的异同,尤其是重庆旅游规划内容中存在几个重要方面的差距,需要向其余三个直辖市借鉴学习,包括加强都市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大型标志性节事旅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全域旅游和避暑旅游、重塑旅游形象、形成成熟的环城游憩带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比较;重庆;旅游
中图分类号:I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5-0081-05
一、问题的提出
重庆直辖近20年,直辖后的重庆市具有全新的地域范围,同时也拥有了全新的旅游资源组合条件与旅游发展战略。关于直辖以后的新重庆旅游业发展,学界探讨了其结构布局[1]38-40、都市文化旅游[2]115-119、发展战略[3]64-67、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4]等宏观战略问题。但近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直辖以来,重庆市一直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与我市的旅游资源赋存条件和确定的旅游业发展目标存在差距,与旅游业发达省区之间也有差距。重庆市一直在探寻旅游业发展的更佳举措,以期实现更大的发展业绩。
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的“十三五”规划分别于2016年上半年出台,从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的“十三五”规划内容比较可知,规划文本中“旅游”一词出现的频次重庆市最高,重庆提出建设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定位,并且提出“十三五”末的旅游业具体发展目标,足见重庆市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之高(表1)。四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旅游的内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具特色,如它们都十分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从四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旅游内容的比较中可以为重庆市未来旅游业发展寻求一些经验和启示,为重庆旅游业的未来发展确立重要的着力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
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這种方法源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至20世纪60年代日臻成熟。比较研究法是认识所研究对象间相同点、相异点及相互联系的逻辑方法。分为三种范式,包括相同点即异中之同的比较、相异点即同中之异的比较、异同结合即同时兼顾比较同中之异及异中之同的比较。[5]6-7比较研究的运用条件是要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去把握最一般的抽象,考察产生它的历史条件,進而根据要比较研究的对象的历史条件去考察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研究。[6]23-29本文主要对四个直辖市未来的旅游业发展进行纵向比较。
(二)比较内容与研究框架
四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的旅游内容涉及这四个都市的主城区及其周边所有的区县范围,实际上是关于四个直辖市都市旅游圈的规划。我国的都市旅游已经发展衍生出都市旅游圈的新模式,都市旅游圈指以特定的都市旅游目的地为核心,通过旅游轴线将其周边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连接组成的具有向心性和层次性的旅游目的地区域,即以发达的旅游通道为依托,以一个或多个都市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经济核心,吸引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旅游城市全面发展,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圈层式结构、一体化发展倾向的旅游城市“集合体”。[7]100-109
詹森·沃贝克于1988年首先分析了都市旅游的构成要素:第一要素即核心要素包括历史性建筑、博物馆、画廊、戏院、都市风光、体育和其他各项活动;第二要素即非核心但非常重要的旅游要素包括餐厅、饭店、购物场所、商场和其他服务;辅助因素包括交通与旅游基础设施。随着都市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都市旅游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主要包括依托商务、会展、工业、农业、科教、体育、休闲、保健、度假、节事等开展的各项旅游活动。[8]26-29
根据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都市旅游的构成要素概括为第一要素即历史、文化景观与活动,包括都市文化旅游;第二要素即餐饮、商业等服务与活动,包括节事旅游;第三要素即交通、旅游基础设施等辅助因素;第四其他要素包括前三类要素之外的都市旅游圈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要素和综合旅游要素,如农业、古镇、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综合性旅游要素与活动等(图1)。
三、比较结果与发现
依据上述都市旅游构成要素框架,按照其要素的内在发展脉络,依次将重庆与其余三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的旅游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都市文化旅游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都开展了都市文化旅游,都意识到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健康地发展城市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9]166-176四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都强调了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表2),都规划了一些战略性举措。北京以千年皇城文化为核心的京派都市文化旅游和上海以近现代工商文化为核心的海派都市文化旅游分别是中国同类型都市文化旅游的代表,颇具国际知名度,故这两个直辖市的文化旅游发展远远优于重庆。天津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以工商业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城市,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其旅游业发展历史比重庆更悠久,而且位于我国三大旅游客源地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具有紧邻北京的地缘优势,所以天津的文化旅游发展条件也优于重庆。
重庆发展都市文化旅游也应探寻特色和优势。重庆目前的都市文化旅游开发深度与广度不够,仅限于渣滓洞、白公馆、大礼堂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和都市夜景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文化旅游。而重庆都市文化旅游尚有诸多高品质、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如巴文化、战争文化(含抗战文化)、工业文化、航运文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将这些旅游文化资源融入重庆都市文化旅游,可以大大丰富重庆都市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采用体验式、显性化、创意化、可视化、延伸产业链等新型文化旅游开发方式,提升重庆都市文化旅游的整体实力。
(二)大型标志性节事旅游活动或组织
从十三五规划文本等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可知(表3),我国的四个直辖市都开展了大型节事旅游活动,认识到旅游节事活动的经济内容载体功能及其潜在价值,[10]56-60大型节事能高效吸引大众旅游者的关注,成为世界各国组织、调节旅游流、驱动旅游经济的重要引擎。[11]7-8
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着力打造标志性旅游节会。北京重点打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这是一个中立的旅游NGO,同时兼具节事旅游的性质。天津重点打造“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海重点打造“上海旅游节”。上述三个直辖市的标志性旅游节会都进入了该市“十三五”规划,均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建立了官方网站,通体运行状况较好,以期利用标志性旅游节会提升城市的综合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以促进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而重庆与其他三个直辖市比较,在这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重庆从2009年开始举办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主要辐射西部地区,其规模、影响力、综合效益均低于其余三个直辖市的标志性旅游节。旅游节会的综合带动效应是十分巨大的,故重庆应该借鉴其余三个直辖市发展节事旅游的成功经验,将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这一重庆最大的旅游节会纳入重庆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立足国际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推介,将其打造成为重庆标志性的国际旅游节会。
(三)全域旅游
通過重庆与其余三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旅游内容的比较可知,其余三直辖市正在从景点旅游、传统旅游、小旅游转型为全域旅游、现代旅游、大旅游,已经跳出就旅游谈旅游的窠臼。北京、天津、上海十三五规划的旅游部分,散见于整个规划文案的各部分内容,结合各类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体现了全域旅游的最新发展理念。重庆市由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现有水平相对较差,发展旅游的传统观念比较明显,需要快速、高效地进入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阶段;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在要素利用上要重视当地居民作为吸引力载体的作用。[12]130-134如重庆的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就颇具开发潜力。
(四)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对城市旅游意义重大,[13]47-49城市旅游形象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旅游城市,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从四个直辖市“十三五”规划可知,北京、天津、上海分别都有自己的旅游总体形象,北京是千年古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天津的旅游品牌形象是“天天乐道、津津有味”。
重庆直辖市的地域范围和文化是全新的组合,直辖市成立时间短,重庆旅游整体形象曾经做过一些总结和提炼,但迄今没有非常成熟、稳定且受欢迎的旅游形象,而且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不高。重庆作为都市旅游的传统形象是雾都、山城、火炉等,山城不利于旅游出行,太热不利于为游客提供舒适体验,雾都留下了工业污染的阴影,这些对游客的负面影响比较大。重庆直辖以后,着重以都市风光、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渝东南民族风情等数个特色旅游板块为旅游宣传重点,但重点旅游景区不能等同于城市和区域旅游形象,这表明刚成立的年轻直辖市的旅游形象处于摸索阶段。后来提出“重庆非去不可”的旅游宣传口号,大有强人所难之嫌。最近,重庆推出“山水之都 美丽重庆”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表4),但特色不鲜明,而且没有体现重庆厚重、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相比而言,北京的特色是文化,上海的特色是国际都市,天津的特色是工商业都市。重庆应该寻求差异化旅游形象定位,故重庆应对文脉作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确立全新、稳定、独特和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形象。
(五)避暑旅游
从四个直辖市的“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出,天津、上海作为滨海城市而四季温差不大,与重庆相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北京由于气候、纬度等原因,其夏季的炎热程度低于重庆。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夏季炎热程度均小于重庆,故其避暑旅游客源市场远远小于重庆。天津、上海主要开发海滨避暑旅游以及利用周边省区的避暑旅游资源;北京则综合利用本市及周边、乃至全国的避暑旅游资源。
重庆“十三五”规划也意识到开发夏季避暑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但未有比较明晰的方向和重点。重庆作为中国的四大火炉之一,以其夏季闷热、高温、持续时间长而闻名。这就导致民众尤其是市民外出避暑休闲旅游,形成庞大的避暑游客群体。随着汽车的普及,重庆未来将逐渐形成自驾游为主的以避暑为目的的巨大的夏季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目前,四川及贵州开发了大量避暑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的重庆避暑休闲游客,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目前重庆的避暑旅游开发凸显三个重点:一是增加开发避暑旅游景区的种类,重庆比其余三个直辖市具有更大的农村腹地,大城市紧邻大农村,具有更多的开展夏季避暑旅游的乡村旅游资源,如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村寨等。重庆目前的成功避暑旅游目的地是武隆仙女山等几个森林避暑旅游景区,重庆需要开发河湖、村等更多类型避暑景区景点,以满足市民的避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二是增加开发避暑旅游景区的数量,只有石柱黄水等几个成功的避暑景区,远远不能满足避暑旅游市场需求;三是增加避暑旅游交通开发。尤其重庆的众多山岳、河湖型避暑旅游地,多位于比较偏远的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14]14-21距离主要客源地的主城比较远。可规划建设主城至巫溪县和秀山县的“剪刀型”高速铁路,重点体现旅游功能,使避暑游客在2小时以内到达各避暑景区。
(六)环城旅游带
从北京、天津、上海“十三五”规划的旅游内容可知,它们的地域面积小于重庆,周边为工商业发达地区,而且上海和天津东边紧邻大海,大都市周边开展环状乡村旅游的空间腹地有限。这三个直辖市的环城游憩帶进行了精细化规划,进行了不同的功能分区(表5)。
重庆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发展目前还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功能分区也不十分明显。其余三个直辖市的地域劣势恰好成为重庆的优势。重庆以主城都市为核心,拥有8.24万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围绕在重庆主城周边成带状分布,便于形成大都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的大型都市环城游憩带。重庆近郊的环城游憩带可以利用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开发一日游兼顾周末度假旅游;远郊地区如渝东南和渝东北,则需要与四川、贵北及鄂西的部分縣市进行联合开发,便于形成环带状旅游线路,以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游客出行。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依据都市旅游的相关内涵,逐项比较了四个直辖市在“十三五”规划中的旅游内容。分析认为,重庆市需要把都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大型标志性节事活动的打造提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形象、大力发展避暑旅游、打造环城游憩带和全域旅游等几个方面作为将来旅游发展的重点。同时,重庆市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新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此外,本研究立足于宏观的定性比较,未来尚可就四个直辖市单项旅游发展进行细致的定量比较研究。
注 释:
[1]郭阳旭:《重庆旅游发展的结构布局思路的反思》,《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秦学颀:《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经济地理》,2002年第1期。
[3]董观志:《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第2期。
[4]王昕:《重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3期。
[5]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
[6]余斌、李嘉玮:《论比较研究的方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7]吳国清:《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的生成与网络化发展》,《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3期。
[8]刘住、樊小兰:《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
[9]侯兵、周晓倩等:《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为例》,《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第6期。
[10]周玲强、冯晓虹:《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1期。
[11]曹国新:《大型节事助推旅游经济产业化的功能、机制和阶段性角色》,《旅游学刊》,2009年第3期。
[12]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人文地理》,2013年第3期。
[13]李雷雷:《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旅游学刊》,1998年第1期。
[14]徐中强、陈俊华等:《基于AHP和GIS的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评价》,《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1期。
责任编辑:黄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