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017-10-20谢丞陈金明
谢丞 陈金明
摘 要:红军长征既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巍峨丰碑。红军长征的胜利加深了党和红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红军长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质,使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具体化、大众化、实践化,且具有了中國特色和中国气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红军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5-0095-04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掀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彪炳史册的意义与价值。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财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具有实践性、群众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一、红军长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的道路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1]111他意识到不能孤立地去学习马克思主义,而要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用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结论去指导中国革命。但是这一时期的毛泽东饱受冷落,早在红军长征之前实际上已被排斥于决策圈之外,失去了话语权,他的许多正确思想和建议也没有得到当时中共中央地重视和采纳。更加致命的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笼罩在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阴影之下,盲目听命于共产国际在战略上的指挥,不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内涵,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主义地对待和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结论,不仅导致中国革命惨遭重大失败,也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受重大挫折。我们党从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觉醒,为了保存實力和北上抗日,工农红军毅然选择战略转移。经过湘江血战后红军队伍锐减至3万人,伤亡十分惨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工农红军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也中断了,红军到了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此时同共产国际的失联为我党提供了一次能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身重大问题的历史机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魄力和能力。遵义会议后,党中央摒弃了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思想,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立足当时红军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演绎了四渡赤水河、奔袭娄山关、两夺遵义城、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把工农红军敢打敢拼、张合有度、飘逸灵动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红军内部既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还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新的革命力量,中国红军不断得到壮大。红军长征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长征路上处处都充满着艰险坎坷,工农红军在顺利到达陕北之前不免要同党内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同时还要抵御国民党反动派的夹击与包围。同这两股势力较量的过程,既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又是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开始形成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逐步摆脱共产国际的桎梏,实现独立自主的过程。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和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给中国红军造成了重创。然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独立自主解决自身问题的最佳写照,独立自主原则也为全党上下抵制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标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条件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要勇于突破实践中和理论上的各种障碍,因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681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践基础。红军长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也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这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中国共产党人以破茧成蝶般的强大生命力,在炮火和风雨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二、红军长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群众根基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践化、中国化、大众化。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9在这句话中,马克思深刻阐释了理论与群众的关系,即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提出并实现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品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所理解。[4]既要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又要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
红军长征行程25000里,途经11个省区。经过的地方大多为荒无人烟,语言、风俗习惯有着极大差异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群众基础薄弱,有的百姓甚至对红军抱有敌意。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红军走到哪里,马克思主义就宣传到哪里。一方面,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红军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重大民族政策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并加以积极地宣传和执行,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红军所到之处,通过制作标语,举办文艺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注重对党的政策的宣传,以至于中国红军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百姓的拥戴。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至今被传为佳话。“彝海结盟”是红军在长征中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成果,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给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红军通过彝区的过程中就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11]等主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巩固革命成果,长征经过的地区还建立许多由当地先进分子和革命群众组建的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他们日后也相继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后来评价红军长征时说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5]49工农红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向广大群众群众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赢得人民群众的鼎立支持,强化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深深地扎进了人民群众的土壤里。
长征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历史的实践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实现全民族的解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离不开全民族的支持。毛泽东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10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成功实践和理论真理性的统一,其理论真理性由人民群众的实践证明,其实践的成功性同样由人民群众的实践去证明。[7]40-44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入走进人民群众,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拥有更加深厚的群众根基。
三、红军长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精神动力
人無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8]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顺利到达陕北,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靠的是团结进取、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这正是伟大的长征精神,是牢牢扎根于共产党人心中的精神,是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征精神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拼搏的动力泉源,是广大红军将士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财富。它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追求解放,追求独立。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长征精神依旧散发着光芒,释放永恒的价值。
坚定的革命信念是长征胜利的精神之源。长征的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不懈努力,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和不休止地昼夜追赶,广大红军将士能够一次次粉碎敌人的阴谋,能够一次次战胜恶劣自然条件带来的威胁,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把民族解放看得比天高,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伟大理想,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而劈涛斩浪。正是坚定了崇高的革命信念,树立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使党和红军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赢得革命最后的胜利。
顽强的抗争精神是长征胜利的精神之魂。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红军战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英雄奇迹,展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对此,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道:“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与之相比,汉尼拔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9]180红军将士更是克服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600余次战役,每前进一步,都会有无数的红军将士英勇牺牲。除了与敌人斗争周旋,红军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后勤给养不足。25000里的征途上,红军将士跨越近百条江川河流,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依靠着顽强的抗争精神,红军将士书写下了这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团结的进取精神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红军之所以打不垮、扯不烂就是在于广大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比的团结。红军将士团结起来就能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这也是红军能以少胜多,战胜万难,保持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团结的进取精神就体现在红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高度的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去争取胜利。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红军内部相互支持、同舟共济,对外则密切联系群众,争取到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处理党的内部纠纷上,党中央在保证民主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批评和斗争。战胜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就是党内团结进取的真实写照,也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历史充分证明,党和红军能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就是因为全党上下有着超乎寻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还有很多的“夹金山”、“大渡河”需要跨越。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上指出:“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唯有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才能最终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四、红军长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铸就时代特色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认识到什么程度。”[2]337-338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背景下,国力弱小、民不聊生。“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快了对我国入侵的步伐,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危亡,不断发动对工农红军的“围剿”,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实现北上抗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红军选择了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时代课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红军长征是谋求民族独立的伟大远征。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面对东三省的彻底沦陷,国民党反动派却把“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基本国策,妄图“剿灭”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深知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毅然选择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站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制高点做出的大义之举。
红军长征是谋求人民解放的伟大远征。长征发生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样肩负着人民解放的重任。历史已然证明,旧式的农民革命运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基的改良主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都不能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找到真正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
长征的伟大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切合时代背景,从时代环境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代不一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都面临着不同的错综复杂的挑战。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符合中国的发展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会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10]23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时代特征为考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当代解读,使其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
结语
红军长征是红军将士气吞山河的革命壮举,也是红军将士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伟大实践。在那个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在寻求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的道路上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立足实际,创造性地使马克思主义打上了中国烙印。通过长征,红军实力由弱变强,中国共产党也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党和红军深刻认识到立足于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指导中国革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打好群众基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障,正确把握时代背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贯穿其中的长征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红军长征既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长征的胜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注 释: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陳金明、何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全球视野》,《江汉论坛》,2011年第3期。
[4]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
[6]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7]陈云健:《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主体》,《梧州学院学报》,第19卷第5期。
[8]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第002版。
[9][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79年。
[1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習近平谈治国理论》,中央文献研究室译,外文出版社,2016年。
[11]《彝海结盟》,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D%9D%E6%B5%B7%E7%BB%93%E7%9B%9F/9772105?fr=aladdin
责任编辑:黄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