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建构

2017-10-20徐洪涛管学豪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建构体育教学

徐洪涛+管学豪

摘 要:人的生命是极为宝贵的,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须保障学生在校园中的生命健康安全。体育课程是中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但是体育课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因而必须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安全教育的建构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安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75

一、安全教育理论概述

现代意义上的生命安全教育理论发祥于美国,是由美国学者华特士在1960年前后提出的。生命安全教育理论强调在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教育过程当中,为了实现对其生命安全的保障,应当通过课程或者日常行为的指引,使其形成正确的维护自身安全的意识,并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尽可能地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在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由来已久,但长久以来并没有把校园安全教育作为一个专项课题进行深刻的研究探讨。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并在全国的教育机构中广泛实施开来。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青少年安全教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其中,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当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

二、当下中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着力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其中,加强中小学的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尤其受到重视。经过努力,我国大型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下我国中小学生的在校安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安全教育理念、安全保障原则、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一方面,部分教育机构仅仅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致力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部分教育机构矫枉过正,通过限制学生的校内活动,比如取消或者荒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避免学生在校内发生安全意外,既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能将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传授给学生。以上两种方式对于学生生命健康的保护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体系的措施

(一)提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理念

在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当中,针对专项体育科目进行的训练增多,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都有所增加,因而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人身安全,一切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都要以维护学生生命安全为基本出发点。长久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中过于强调运动的竞技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成绩和水平,往往过分注重专业化的体育训练,忽视了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了纠正这一偏差,必须更新当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理念,将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放在首位,所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活动开展都应当以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为前提,在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二)明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原则

现代体育的理念已经从单纯追求体育成绩的提升转变为体育回归生活、体育造福于人,因而当下的体育教学原则也应当顺势而为,进行相应的改变。在当下的中学体育课程当中,所展开的安全教育不应当仅仅是口头上的安全意识强调,更应当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和宝贵性,从而珍视生命,维护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明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原则,将安全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但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安全性要求并不应当束缚体育活动的开展,许多学校因此完全禁止学生开展相关体育活动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只有科学规划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开展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运动前的热身工作和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才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原则的正确把握。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

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1.体育理论课程中的安全理论教学。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因而在这一阶段的体育理论课程当中,教师应当结合生理学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状态中的身体机能表现,学习运动伤害防护知识、应急损害处理方法,以便在運动过程中身体出现不适状态或者出现意外事故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救。

2.体育实践课程中安全教育内容的贯彻。在进行体育项目的专项训练或者基本体能锻炼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纠正有害自身安全的锻炼方式,并将理论课上所学的安全保护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演练,以便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临危不乱。

3.野外拉练活动或者自卫训练活动中的安全课程教育。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课堂锻炼过程中的运动伤害防护,更应当拓展到户外紧急情况下的自我救援和意外事故中的自我保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应当将穿越障碍、越野攀爬、危险物识别等内容渗透其中,并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教授一定的自我防护技能,以便学生在危险事故发生之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虽然当下安全教育的理念已经受到了各级教育机构的普遍重视,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建构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正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理念,正确把握安全教育的核心原则,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才能真正实现安全课堂、安全校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劳凯声,孙云晓.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J].人民教育,2003(11):46.

[2]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 责任编辑 李爱莉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建构体育教学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