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核心素养 聚焦精细化集体备课

2017-10-20龙翠花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精细化核心素养

龙翠花

摘 要:高质量的教学案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编写出高质量的教学案的关键又在于组织和实施好精细化集体备课。为此,教师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大力创新集体备课模式体系,把备课放到新课程理念大课程观下进行,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课堂的高效为目标,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从而找到和拓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精细化;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43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和能力,必须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表现入手,从提高教师素质、改革传统教学做起,而集体备课,正是体现教师合作意识和拓宽教师视野的有效途径。为将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甘肃省山丹县关小学学科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结合学科特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精准定位,合理挖掘,适度延伸,主张“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建立了“一目标”“二研读”“三确定”“四有”“五备”“六明确”“七统一”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集体备课新模式,对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备课管理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而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结合点。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载体,必须拥有合理而明确的制度,以规范教师参与和实践集体备课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目的。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学校整合学科骨干教师,设立了管理与研究机构,具体组织、管理、监督集体备课的全过程,进行常规性检查反馈,执行评价考核奖励等。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落实具体的阶段性研究指导工作,并积累研究素材,提供学校决策层做深入研究服务。

二、备课过程

集体备课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准备、集体研讨、撰写教案、信息反馈,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准备做到:“一目标”“二研读”“三确定”

一是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而预设的各类教学问题,进行个人初备。二是认真研读教材及课标。三是形式上要做到“三确定”:一定时间,二定课题,三定中心发言人。

(二)集体研讨做到:“四有”“五备” “六明确”“七统一”

讨论中心发言人(首席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要做到“四有”,即做到腹中有本(本,即课标和教材)、心中有法(法,即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胸中有案(案,即成熟的课堂教学设计)。“五备”:一备课标,着眼于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二备内容;三备教材和教法;四备学案;五备教学媒体手段和板书设计,用于辅助和增强教学效果。

(三)备课目标做到:“六明确”

明确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基本能力训练点、重点、难点、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学生思维拓展结合点。

(四)修改提纲做到:“七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统一核心理念,统一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能力训练点、统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统一教学安排,统一练习和作业题的难度层次,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最终形成共案,在形成共案的基础上撰写个案。各任课教师以“七统一”为前提,根据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实际情况,撰写教学案,设计导学案,发挥各人特长,形成个案。

(五)信息反馈做到:有效反思

下一次集中时,针对备课提纲和个案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为今后备课提供借鉴和帮助。

三、活动流程

个人钻研(初备形成个案)——中心发言人(首席发言人)说课——集思广益(主备形成共案)——二次备课(形成特色个案)——教后反思修订(形成最后修订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注重强调:合理安排,落实分工;设计方案,及时交流;集体研討,完善方案;合理借鉴,有效创新;课堂落实,教后反思。

四年多来,我们以研讨推广、经验介绍、校际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较为全面、较为实在地展示了集体备课研究成果和经验。将核心素养的理念体现在了备课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共享教与学的愉悦,真正将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一方面教师们将集体智慧充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精心打造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教育的灵动课堂、快乐课堂,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生长课堂,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阳光成长,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给学生最阳光的童年,为学生快乐成长服务”的办学目标得以实现,成效显著。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层面、不断阶段的推广活动,使我们一次次地对集体备课研究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炼作了深入的思考,不断提炼并形成了集体备课研究的理论。同时,又将形成的理论放于推广活动实践中加以反复的检验,使错误的理论得到修正,不足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丰富了集体备课理论。

但是,在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困难。诸如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核心素养的新提法与旧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的关系、国外核心素养与本土化的关系、国家核心素养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学生核心素养学校落实与校外培养等关系,如何“聚焦构建高效课堂建设”,把握好集体备课的共性与个性等诸多问题值得深度思考,这也正是我们今后着眼核心素养,聚焦精细化集体备课研究实践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 孔凡哲.核心素养呼唤教师重新审视课程角色[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9):1.

[2] 刘霞.核心素养的内涵反思与教育启示[J].中国教师,2016(9).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精细化核心素养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