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木枝条栽培裂褶菌初探

2017-10-19张玉洁肖良荣王祯元卓家泽符梦龙

食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辣木主料培养料

张玉洁 肖良荣 王祯元 卓家泽 符梦龙

(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r),别名白参菌、白花等。裂褶菌子实体秀雅、似莲、似菊,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因其质嫩味美,有特殊的浓郁香味,性平,兼具食用、药用价值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裂褶菌在春夏至秋季的雨后多野生于栎、槠、栲等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也有发生在枯死的禾本科植物、竹类或野草上,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杂木林下常见分布[1,2]。目前裂褶菌栽培所用主料主要是棉子壳、杂木屑、玉米芯、豆秸、甘蔗渣,辅料通常利用麸皮、玉米粉等且用量较大。已有试验表明培养料中添加锯木屑、豆秸等会影响菌丝生长和产量[3,5]。

辣木,为多用途速生乔木树种,广泛种植在亚洲、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土壤条件和降雨量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我国云南、海南、贵州和广东等地进行了试种,发现都能很好适应当地环境,并且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辣木全株都可利用,营养物质种类多[6]。辣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是重要的植物油和燃料。辣木根部含有0.2%的牛物碱,特别是辣木素和凤尾辣木素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可开发成天然清洁剂和生物农药。辣木能忍耐强度修剪,叶子可当蔬菜直接食用或晒干后作食品或饲料添加剂。辣木基地每年修剪大量的辣木枝条,类似桑枝。桑枝是栽培木耳的优质原料,但每年修剪下的大量的辣木枝条目前一般都被用来燃烧或堆积在田间作为肥料。笔者进行了粉碎辣木枝条栽培裂褶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制作母种扩繁:利用PDA培养基将活化的母种进行扩大培养。

原种、栽培种制作:利用300 mL玻璃组培瓶,内装适量玉米粒、小麦粒混合培养基(预先浸泡过夜,121℃,灭菌2 h)。冷却后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置25℃,黑暗培养12~15 d即得原种。栽培种制备方法同原种。

1.2 供试配方及栽培料制作培养料的配方见表1。所有原料新鲜,无霉烂。甘蔗渣、辣木枝条粉碎成0.5 cm左右的颗粒。

表1 供试培养料配方 %

粉碎的主料浸泡1~2 d。配料时将辅料混合后撒入主料,混匀。调节料含水量至60%,pH自然。每配方栽培30~50袋。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4 cm×26 cm菌种袋单口装料。每袋平均干料250 g,121℃,灭菌2 h。

1.3 接种和养菌灭菌后料包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打开料包盖塞,进行一端接种。接种量为配料的5%。接种后置干净的培养室、间隔组培架上黑暗养菌。养菌期间保持通风良好,室温条件下养菌。文山地区冬季气温一般为10~22℃。夏季气温为22~26℃。春秋季节,气温在15~24℃。菌丝长满袋再后熟5~7 d。

图1 配方3栽培的裂褶菌

1.4 出菇管理及采收经后熟后的菌包移至出菇室,冬季培养的菌包打开并拉直袋口,增氧,喷水保湿进行育蕾。菌蕾长出后剪掉袋口增加通氧量,有利于菌蕾的长大。日常管理,每天喷水两次,并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的保湿措施,喷水时掀开薄膜进行通风。采收第一潮菇后,削掉菇根。干燥,黑暗养菌3~5 d,再喷水,进入第二次出菇管理。统计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

试验统计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子实体采收标准为叶片将要平展前采收。统计两潮菇的总产量(鲜重)。

1.5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中文版分析所有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特性不同季节栽培结果显示,裂褶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8~32℃均可生长,但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菌丝生长速度与培养料中辣木枝条屑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养菌,菌丝生长较为缓慢,平均20 d长满菌袋。春秋季节平均15 d长满菌袋。夏季栽培气温较高,菌丝生长很快,10 d左右长满菌袋。子实体分化和发育以春秋季节18~22℃最适,冬季气温低于15℃,出菇十分缓慢,成熟期延长。夏季气温高于25℃,子实体展片很快,品质下降。低温养菌,有利于菌丝充分后熟,提高产量。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子实体生长过程释放出一股腐臭味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栽培房(棚)要求通风良好。辣木枝条类似木材,木质化程度较高。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料中添加30%以下的辣木枝条,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说明,裂褶菌菌丝对辣木枝条的分解利用能力尚好。

2.2 产量与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配方3和配方4的平均产量显著好于对照甘蔗渣组,显示多种主料丰富了培养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种类,促进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主料中辣木板条用量高于30%时会影响菌丝生长并开始显著降低裂褶菌产量。

表2 供试配方裂褶菌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3 小结与讨论

裂褶菌人工栽培成功已有20余年,但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其原因是其产量较低,生物学转化率在30%~40%。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裂褶菌栽培以棉子壳为主料栽培效果最好,培养料中添加木屑反而会影响其菌丝生长。辣木枝条木质化程度较高,似木材。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培养料中添加10%~20%的辣木枝条不仅不会影响裂褶菌菌丝生长,反而会使裂褶菌产量有所提高。类似桑枝在木耳生产中的应用,开发利用辣木枝条用于裂褶菌的栽培可以有效促进辣木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辣木主料培养料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软炸和酥炸的小窍门
卫嘴子说津菜:煎烹大虾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缅甸辣木受国外市场追捧
众耘牌辣木健康食品 人人喜爱成新宠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花样乳蛋蛋饼
辣木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