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红利
2017-10-18刘波
刘波
不出意外、不负众望,德国总理默克尔在9月24日再次赢得联邦议会选举,从而得以将德国的“默克尔时代”进一步延续下去。虽然极右翼的德国新选择党也收获了13.1%的选票,令默克尔头顶的光环稍显黯淡了一些,但不容否认的是,默克尔仍在整个欧洲扮演着定海神针、中流砥柱的角色。
2005年默克尔刚上任时,曾被媒体期待为“德国的撒切尔夫人”,而今天看来,她不仅不负这一称号,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她保持了德國经济的强劲;在欧洲民粹主义涨潮的大环境中,她扮演了防波堤的角色。
在很多方面,这位物理学博士出身的总理比已去世的撒切尔夫人更务实、更稳重,也势将留下更稳定的历史遗产。
默克尔连任对中国起码有四大利好。
首先,默克尔击败了德国右翼民粹主义势力。这股力量通常与保护主义、排外主义联系在一起,基本盘是不满于移民和外来竞争的中小层劳动者。他们对欧盟尚且持强烈的怀疑情绪,对中国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在近年来中资频频出手收购德国企业的情况下。像法国的“国民阵线”一样,民粹主义者若是在德国掌权,必将出台激进的本国优先政策,对中资不利。
同时,由于德国传统的第二大党社民党在本次选举中表现不佳,所以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有望同自由民主党组成执政联盟。而在近年来限制对德中国投资的背后,其实有偏左的社民党的影子,而更信奉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自民党上台,对德国继续向中国敞开大门将是利好消息。
其次,德国和法国将获得更大的机会推动欧盟改革,增进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糟糕时期似乎已经过去,西班牙等曾经的“欧猪”国家表现强劲,这些好消息为欧盟改革开辟了一个窗口期。欧盟需要形成统一的财政政策,法国需要解决其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的问题,德国需要弥合社会中隐蔽的贫富鸿沟。
德法两国民众在选举中给默克尔和马克龙投下的信任票,为他们推动改革提供了后盾。而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和投资目的地,欧洲经济趋稳对中国是利好消息。
第三,默克尔将推动中德经贸关系继续深化,以及欧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默克尔非常重视对华关系,在位12年来10次访华,是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默克尔访华通常都带有庞大的企业代表团,她也亲自推动中德两国商界沟通,探索合作机会,并亲身担任空中客车等欧洲企业的推销员。
在棘手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默克尔一贯对华传递出积极信息。这个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主要取决于欧洲的政治意愿,在美国走向保守、中国国际重要性上升的背景下,通过在这方面采取行动来换取两国政治互信的加深,事实上符合默克尔自身的利益。
第四,在国际经济与政治治理方面,中德两国将继续深化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在特朗普上台之后,默克尔事实上已经接过西方世界的旗手角色。而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国际议程设置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加深。
德国已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积极反应,在维护以WTO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方面,中德作为两个出口大国,也有强劲的共同利益。默克尔将维护德国航船的稳定,在此条件下,中德两国将探索成为全球的稳定之锚。(本文作者系FT中文网评论主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