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歌曲《归来的星光》创作特征的运用

2017-10-18欧槐顺张建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三连音主音和弦

欧槐顺 张建华

论艺术歌曲《归来的星光》创作特征的运用

欧槐顺 张建华

《归来的星光》是广大声乐学习者非常熟知的一首艺术歌曲,其音乐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在传统的创作技法上融入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使作品的创作特征更具有研究和学习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阅读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谱面分析和音响效果对作品创作特征的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和转调手法两个方面存在着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作特征:1.“三连音”节奏的常运用在小节中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跨小节强拍上的长音符;2.两次转调分别运用了等音转调和变和弦转调。为了进一步去理解和掌握这一作品,文章将紧紧围绕创作特征在作品中的实践运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创作特征;“三连音”;转调;运用

朱良镇,国家一级作曲家,现任上海歌剧院作曲,中国音协会员,上海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朱良镇先生在艺术歌曲领域的创作数量众多,其作品《太阳的儿子》《黄浦江的梦》《归来的星光》《两地曲》等歌曲都是极具代表且流传广泛的经典作品。

《归来的星光》是由石靖先生作词,朱良镇先生作曲的一首男高音艺术歌曲,该作品在1998年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中获美声组创作歌曲一等奖,荣获宝钢高雅艺术奖编导奖 (榜首),是很多声乐作品集和高校声乐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通过对该作品现有的研究文献的整理,结合知网上的搜索结果,发现目前对于这一作品的研究状况是空白的。经过对这首歌曲的较为细致的分析,发现作品中的创作技法运用十分具有代表性,如何将典型的创作特征体现在作品中是值得进一步去研究分析和提炼总结。

一、曲式结构

《归来的星光》是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即A-B-A 结构。全曲演唱情感变化丰富 ,A部分由深情倾诉变为激动的情绪,与B部分柔和的、幻想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子(1-6):伴奏下方声部运用厚重低沉的柱式和弦,伴奏上方声部运用重复八度的旋律音先做下行然后级进上行到属和弦上,最后由属和弦解决到主和弦,形成完满终止。其中运用了高音的点缀和琶音,在速度上和情感表达方面上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A部分(7-23):共17小节,可分为四个乐句,两个乐段,两个乐段是对比的关系,以降A大调旋律贯穿全曲。前两句(1—2乐句)为第一乐段,是一个方正型收拢在主和弦上的乐段,它用深情倾诉的旋律,采用比喻手法写作的歌词来向久别的祖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后两句是第二乐段(3—4乐句),情绪变为激动,由“啊”字开始引出主题—“祖国我归来了”,接着重复一遍主题,乐曲旋律延展至宽,内部和声以柱式和弦作级进上行,情感不断上升的发展。和声进行也做了离调处理,半终止在V级调上,充分体现海外赤子归来的激动心情。第四乐句重复第二乐句歌词,和声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结束,力度变为中弱,情感归于平静,为B部分的呈现做了铺垫。

B部分(24-40):长为17小节,包含两小节间奏,主体部分15小节,分为两段,调式主音由降A变为等音升g,整段旋律在升g和声小调上展开,节拍变为3/4拍。第一段采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喻成小星,祖国比喻成夜空,幻想的情感提示结合悠扬的小调旋律,表达出自己要融入祖国怀抱的一种美好憧憬。第二段重复第一段歌词,“啊,如果是你的夜空”,虽然歌词一样,但在旋律的写作上表达出的情感更加坚定和强烈,第一段的动机是主音升G到B的三度进行,第二段一开始,旋律由属音D的八度跳开始,然后旋律结合歌词层层叠入,最后回到降A大调的主音结束。和声方面采用持续的柱式三和弦,以VII和弦为主,最后由那不勒斯和弦作转调准备,回到降A大调,和声色彩鲜明,感情充沛,这是一种感情升华的表现。

再现部分(7-19+41-45):作品中运用了省略记号,从头开始演奏,在19小节后进入结束句。结束句中,旋律先在六级音上稍作停顿,然后将六级音F降了半音,变成和声大调,伴奏中的和弦出现升五级音(还原E)来代替降六级音(F)。最后,旋律声部主音降A保持长时值,全曲结束在降A和声大调的主和弦上。

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

“三连音”节奏是两类不同的节奏划分方法交替组合使用的结果,往往是代替一个四分音符或两个八分音符,由于这种时值比例的不规则变化,给音乐带来更多的生活语言节奏特点[1]。莫大尼于2015年9月在音乐创作第九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朱良镇艺术歌曲中“三连音”的节奏的论文——朱良镇艺术歌曲《祖国,我深深地爱你》中“三连音”审美内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三连音”的作用分为三类:拟物和拟形性的、拟人性的、对歌唱语气的影响[2]。

“三连音”节奏在作品中运用频繁,全曲45小节,但有12处运用了“三连音”节奏(不考虑伴奏声部中的“三连音”节奏)。经过研究发现,除了以上的三种情况,在作品《归来的星光》中,还发现有两种情况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三连音”节奏的常运用在小节中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跨小节强拍上的长音符;二是“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在叠词(AAB)上,旋律作同音或者级进上行。

(一)“三连音”节奏的常运用在小节中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跨小节强拍上的长音符

经过分析发现,“三连音”节奏在作品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三连音”节奏在全曲中11处都是运用在四拍子小节中的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一个跨小节线强拍上的长音符,这种现象在这首作品中仿佛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三连音”节奏的出现会使音乐更加具有朗诵性质,且能为后面的旋律发展做进一步的铺垫,而处在弱拍上的“三连音”后接一个处在强拍的长音符的效果会使音乐抑扬得当,更加富有内涵和歌唱性。

(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在叠词(AAB)上,旋律进行作同音或者级进上行

叠词在语言有着独特的作用,运用在艺术歌曲中,能表达特定的情绪情感,并且使音乐更富口语化。在这首作品中,“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在叠词(AAB)上,旋律作同音或者级进上行的地方共有两处,两处对应的叠词分别是“悄悄的”和“默默的”,第一处中“悄悄 ”对应的旋律音是C和降D,第二处“默默”对应的音是升G,两处运用叠词的音进行平稳,为后面的旋律进行留下舒展的空间,传达出一定的情绪,增强表达效果,耐人寻味。

“三连音”节奏在作品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的出现在词曲结合方面会让音乐更具有朗诵性质,会让音乐语言和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音乐形象也更趋于完善。

三、转调手法

转调是指从一个调性转入一个新的调性,并在新调上结束音乐段落。根据不同主音音高的调性转换可分为转调和换调两类:转调是指以两调的共同因素(共同和弦、共同音)为媒介,用过渡方式从前调转向后调;换调是指没有中间过渡,直接从前调转向后调,形成前后调性的对比和并置[3]。在和声学中,转调的手法有四种:通过自然和弦的转调、通过和声调式和弦的转调、通过变和弦的转调、通过等和弦的转调。

通过对《归来的星光》这一作品的分析,发现转调虽然只有两次,但却采用了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转调手法,看似传统的转调手法,但其转调的过程都是作曲家的精心安排。他在传统的转调手法上加入了现代的创作手法,无论是旋律中还是伴奏内都加入变化音,更加注重旋律声部横向上的线性进行,使旋律进行的更加平稳。这样的转调手法,不仅使旋律从谱面上看逻辑性强,从听觉上来说,旋律一气呵成,也不会显得突兀和不自然。

(一)等音转调

A部分结束在降A大调的主和弦上,紧接着后面的旋律进入了升g小调,B部分开始第一个和弦是升g小调的主和弦。从转调手法来看,此次转调是属于等和弦转调,但是在具体的谱例中,作曲家在前后不同调的两个主和弦连接时,加入变化音,形成音阶的级进,让每个声部进行平稳,转调的连接也显得更加自然。

A部分结束的主和弦上方,对应的旋律是时值长为四拍半的主音降A,但四拍半的主音降A不在同一小节,时值由前后两小节的三拍半加一拍构成。三拍半的小节伴奏中,是半分解加琶音的主和弦降A、C、降E,一拍的小节伴奏中,伴奏主和弦出来后,便出现了变化音,伴奏高声部旋律进行是E、还原E、升G、还原B、升A,伴奏低声部旋律出现了还原B、升D,接着后面进入升g小调,伴奏声部高声部是时值长为两拍的主音升g,伴奏低声部是升g小调主和弦的分解(见谱例1)。

经过研究分析,变化音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在旋律声部中,前调(降A 大调)的主音降A出现后,经过两小节的间奏直接进入后调(升g小调)的主音升g,运用了等音来转调。在伴奏声部中,高声部降A大调属音E之后是还原E,这时候属音被还原为转入新的调做铺垫,接着旋律进行到升g小调的主音,新调的主音得到明确,然后主音做三度上行进行到还原B后,再级进下行到升A、升G。其中的原理是,在明确升g小调的主音过后,旋律进行到该调的三音,这时升g小调的调性也得到明确,在主音和调性特征都确定后,再下行级进到主音,这样新调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二)变和弦转调

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降II级的原位三和弦转调,在和声学中,这个和弦是来自于那不勒斯六和弦,降II级的原位三和弦是下属组的变和弦。降II级的原位三和弦运用在B部分的倒数第二小节,在这小节中,旋律声部的音进行方式是级进上行,伴奏的高声部音符是以一个柱式和弦开始,后面的音符用重复八度的形式,保持与旋律声部统一的进行方式。伴奏的低声部分为两个声部,上方声部以降II级的原位柱式三和弦经过附加六度和弦,最后进行到降II级七和弦上,高音是E-升F-还原G,这时升g小调的主音已经被还原,做好了转入新调的准备。下方声部的音符是重复八度的还原A,在4/4拍的节拍中,这个重复八度的还原A出现的形式是一个二分音符加四分休止符,再加一个四分音符,并不是一个长为四拍的全音符贯穿整小节(见谱例2)。

谱例1:

谱例2:

结合谱例分析和音响效果发现,转调的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伴奏低声部的上方声部高音先还原,这个音是前调的主音,这时调性得到削弱;其次,旋律声部与伴奏高声部的节奏保持一致,均运用了大切分节奏,伴奏低声部低音四分休止后面的四分音符出现正好处在切分节奏中间,为转调做铺垫的同时,也正好弥补了作品此处在听觉上的空洞;最后,伴奏低声部的低音是升g小调还原的二级音,即还原A,低音做半音化的级进下行,后面接的旋律是降A,此时调号由五个升号变成四个降号,降A正是该调的主音。低音的这样处理,让转调进行更平稳,音乐的逻辑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结 语

文章通过分析《归来的星光》这一作品的创作特征,阐述了创作特征在作品中的实践运用,区别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角度。文章内容分为三节,从曲式结构,“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和转调手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在整篇文章中,第二节“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和第三节转调手法是文章的研究重点。第一节曲式结构是根据对作品分析,总结出曲式名称及作品内在的一些联系,这一节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得越详细,才越能把握作品更深层次的创作特征。在第二节“三连音”节奏在作品的运用中(不考虑伴奏声部中的“三连音”节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是“三连音”节奏的常运用在小节中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跨小节强拍上的长音符;二是“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叠词(AAB)上,旋律作同音或者级进上行。其中,“三连音”节奏的常运用在小节中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跨小节强拍上的长音符的现象,在整首作品中是一个固定搭配,是“三连音”节奏运用在这首作品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特征。第三节的转调手法分析,作曲家是运用了等音转调和变和弦转调,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之上融入了现代的转调手法,在两个调之间加入变化音作为过渡,注重旋律音的线性化进行,是转调从谱面上看来更富有逻辑性,在听觉上会更加统一和自然。

以上就是对《归来的星光》这一作品创作特征的实践运用进行的研究分析,作品风格独特鲜明,音乐语言和创作技法丰富,作品中的内涵经得起反复推敲,是值得大家去研究学习的。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p28

[2]莫大尼.朱良镇艺术歌曲《祖国,我深深地爱你》中“三连音”审美内涵[J].音乐创作,2015年第9期,p105-106

[3]沈一鸣.和声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p214-215

[责任编辑:陈光军]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ng Features of "The Return of Starlight"

OU Huaishun ,ZHANG Jianhua

"The Return of Starlight" is a very famous song which is quite familiar to the vocal music learners. The song has a very rich connotation and a very overt time characteristic, and it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reating techniques into the western creation technique, so it merits a profound study of its creating features.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reading and theory with practice, combining spectral analysis and sound effect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its creation feat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use of "triplet" rhythm and transfer methods lie in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the rhythm of "triplet" is usually on the last weak pat of the section, followed by the downbeat long notes of cross s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wo or two tranches are used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isotones and the change of chord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is work,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reating features of this artistic work.

Creating features; triplet; modulation; application

J614

A

1674-8824(2017)04-0078-05

欧槐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芜湖,邮编:241000)

张建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安徽芜湖,邮编:241000)

猜你喜欢

三连音主音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和声小调音阶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