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研究
——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2017-10-18陶少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秀山县域文化产业

陶少华

★经济管理★

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研究
——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陶少华

我国民族地区的许多县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政府、企业等各界正在进行大规模文化产业开发,但存在效益不佳、重复建设等现象,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县域民族文化产业战略重点定位不准。本文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长期田野调查基础上,以秀山县为例,创造性地提出了县域民族文化产业战略重点确立的实施路径:即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轭态势-民族文化产业潜力类型选择-民族文化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民族文化产业上位政策的确立四个维度,研究结论对其他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定位

引言

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出版的《启蒙辩证法》最早提出"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20世纪70-80年代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今文化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我国政府于2000年10月第一次出现文化产业的提法。对于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者探讨了它的资源与规模特点[ 2]、投融资[ 3]、发展模式选择及其培育策略[ 4]等,研究方法以理论思辨为主,实证和定量研究不多。关于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原生态体育文化产业等问题[ 5]。民族地区的各个县域范围内,均赋存不同丰度的文化资源,许多民族县都试图大搞文化产业,但现实中存在一哄而上搞旅游业,或全面开花、大而全、小而全等民族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因此如何选择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就颇具研究价值。笔者在对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秀山县为例探讨如何选择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秀山县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文化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拥有以秀山花灯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资源、苗绣为代表的苗族文化资源、边城洪安为代表的民族文学类文化资源等。据秀山县文化委资料显示,秀山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有一定的规模发展,而文化专用设备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这四种文化产业类型发展比较滞后。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一定的基础,截止2014年年底,全县有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网络服务、图书发行等各类文化企业231家,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实现增加值约2.3亿元,占GDP比重2%以上[ 6]。秀山县的文化产业增速虽然远远高于全国和重庆平均水平,但文化产业基数较小,占GDP的比重小于全国和重庆的平均水平(表1)。怎样寻求适合秀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成为当地政府、业界、民众等各界的当务之急。

表1 2012-2014年度秀山县与重庆市、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比较

资料来源:秀山县文化委、重庆市文化委、国家统计局官网。

一、顺应国际国内文化产业最新发展的共轭态势

民族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首要的是从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中寻求共同的交集,为民族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宏观思路。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带动效应,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大潮与分工,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战略地位等诸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功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3月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总值为601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工艺、艺术类文化产品在未来的生产、消费中呈现突出的上升趋势,互联网+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O2O交易模式、大数据运用等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更加具有创意性,并且与科技、金融及其它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合作与并购异常活跃,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与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其可持续发展,政府的主导地位逐步让位于市场。

我国的国家及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14年7月26日,重庆市召开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进步,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之,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国内都十分重视。秀山作为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大县,可以顺应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导向,将民族文化产业作为重要产业予以发展。

二、根据文化资源条件遴选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类型

在发展民族县域文化产业时,根据民族县域内的文化资源条件,选择收入需求弹性较大的文化产业类型作为潜力型民族文化产业予以重点发展。需求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7]。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先追求物质类需求,随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民族文化产业内部而言,消费者首先需求与物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民族文化产品,然后需求更具精神性的创意类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有对前者的需求,是因为该类产品更具日常生活必须性质,所以对其价格变动反映不太敏感,而对后者价格变动的反应则更加敏感,需求弹性也更大。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 "有钱、有闲"以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体验,故更具精神性内容倾向的需求弹性较大的文化产业类型发展潜力就更大,因而需求弹性较大的民族文化产业类型的发展潜力也更大。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需求弹性较大的文化产业大类,它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版权产业、内容产业及体验产业、文化贸易产业共同组成的,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产生高附加值产品,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集群[ 8]。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全球化为背景和以高科技为支撑。而秀山县作为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大县,具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类型的潜力型文化资源基础主要有土家族民间歌舞戏剧、苗族原生态文化、书法与楹联文化艺术资源等。

三、在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探寻比较优势

民族县域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根据市场条件,在民族地区寻找比较优势,寻求互补性,避免替代性,进行差异化竞争。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方面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方面的差别。每个国家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9]。所以,民族地区的县域文化产业应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类型,输出此类文化产品。我国西部地区目前还是以旅游为龙头综合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 10],因而民族县域发展文化产业时应该先寻求区域民族旅游资源优势,然后寻找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首先,秀山县的旅游资源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秀山县拥有边城洪安为代表的民族文学旅游资源,以酉水河、凤凰山森林公园、川河盖草原为代表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秀山县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鲜明:数量比较多,洪茶渡口及二野司令部遗址、二野司令部旧址凤鸣书院等;组合度较好,如川河盖战斗遗址与川河盖草原组合在一起。同时,秀山县还拥有位于武陵地区省际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具备打造区域性、大型、综合民族文化旅游会展的基础和条件。

其次,秀山县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其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苗族文化资源特色突出,秀山紧邻湘西、黔东苗族分布核心区,其民族文化资源的苗族特色更加凸显。二是代表性文化资源不同,秀山为花灯和民歌。三是秀山县是渝东南民族地区独自拥有国家级“五个一”殊荣的区县,即五个国家级先进或命名的书法、楹联、体育、花灯和文化县奠定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基础。此外,在文化软实力基础打造方面,渝东南其余四个民族区县都致力于打造新的山水文化,而秀山借助其浪漫苗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利用地形与区位优势,致力于建设武陵地区省际结合部的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综合性中心城市(表2)。

表2 渝东南五个民族区县民族文化资源比较

资料来源:《重庆民族文化典藏》

四、寻求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文化产业政策的耦合点

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故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既要关注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也要关注其他上级政府部门的文化产业政策;既要关注一般性文化产业政策,更要关注针对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这些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与民族县域文化资源条件及产业基础的耦合内容,为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秀山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与重庆市文化产业政策之间寻找耦合点。下面是2014-2015年度国家和重庆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23个政策文件的内容,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所列的10大类分别对应析出,找寻它们耦合之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十项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文化产业的十大类别中的相应类型具有耦合内容(表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四项重庆市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文化产业的十大类别中的相应类型具有耦合内容(表3)。国家与重庆市文化产业政策规定的耦合之处,是秀山县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范围。

寻求国家与重庆市近期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中共同关注的产业类型,将这些类型与秀山文化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比照,进而研判出秀山文化产业现实基础与行业趋势、以及政策导向之间的耦合状况,再从政策层面确立秀山县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表3)。

首先,排斥型文化产业,即短期内不适合在秀山重点发展的2类文化产业,一是广播影视服务,因为广播影视服务在秀山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其全覆盖;二是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文化专业设备和文化用品的生产,根据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分工,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布局到都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发展,文化专业设备和文化用品的生产布局到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

其次,扶持型文化产业,即秀山县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2+4”格局。秀山县大力发展两类新兴文化产业,即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创产业在秀山大有前景,互联网+将会在秀山“买武陵卖全国,买全国卖武陵”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秀山县还将重点实现四大类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

表3 秀山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耦合

结论与讨论

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的确立,首先要顺应宏观的国际、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然后将具备发展可能性的潜力型民族文化资源与具备发展可行性的市场比较优势型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评估以凸显现实资源条件,在耦合的政策范围内确立适合当地发展的战略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秀山在做好其事业性文化产业如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民族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宏观繁荣的文化产业发展大背景下,根据秀山县的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和区域比较优势,在国家和重庆市文化产业政策耦合的范围内,实现其文化产业落地,确立秀山县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书法与楹联等文化艺术创意产业、花灯文化创意产业、苗绣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文化创意产业等。

本文以秀山县为例,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轭态势即宏观背景——民族文化产业潜力类型的选择即可能性——民族文化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类型的确定即可行性——上位政策环境即政府支持四个维度(图1),来探讨县域民族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确立路径。这种方法也可供其他类似的民族地区确立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参考。

图1 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图示

[1] 彭翊.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p2-5

[2] 柏定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3期,p28-30

[3] 王俊华、王振艳.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投融资形式多样化探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p157-160.

[4] 王彦林、姚和霞,曹万鹏.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确定与培育[J] .学术交流,2014年第1期,p190-193

[5] 陈寿彭、陈晨.贫困地区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毕节地区八个县市为例[J] .改革与战 略,2011年第6期,p123-125

[6] 秀山县人大.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 . http://www.cqxsrd.gov.cn/shichadiaoyan/2015-06-08/274.html.2017-3-5

[7] 王雪青、孙妩.需求弹性理论分析及企业决策应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p38-40

[8] 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 .当代传播,2007年第4期,p84-86

[9] 熊正贤.文化势能与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p51

[10] 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年第1期,p20-24

[责任编辑:曾雪玫]

Research on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County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Xiushan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TAO Shaohua

China's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ve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Alth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and other sectors are undergoing large-scal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 are poor efficiency, redundant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henomena, and the deep-seated problem is the county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strategic focus is not reasonable. On the basis of the long-term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strategy in Xiushan County from four aspects, that is, the conjugation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choice of potential typ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study the county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other areas of ethnic groups.

County;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positioning

G127

A

1674-8824(2017)04-0043-06

陶少华,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重庆涪陵,邮编:408100)

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智慧旅游时代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BS057);重庆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重庆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模式及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TCX05);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2016年度开放基金项目“重庆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就业力差异化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WLYF2016001)

猜你喜欢

秀山县域文化产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秀山花灯
雪花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