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学本科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2017-10-18叶楠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体系教材

叶楠

投资学本科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叶楠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投资学专业亟待构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本文基于湖北经济学院投资系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分析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方案,探索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般规律。

国际化课程;投资学本科;MOOC

在知识经济引发的全球数字化的国际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一致的理念。高校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心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将抽象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联系的主要途径和桥梁,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课程国际化是高校课程融合本土和国际经验,积极适应社会和时代需求所做的重要变革。

目前,随着衍生产品、私募基金、证券基金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我国对高层次、能够适应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应用型投资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现有投资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无法完全满足培养高标准人才的要求。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作为湖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批试点学院,正着力培养“国际化、综合化、工程化”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因此,建设适合本校的投资学本科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的有效方案。

一、文献综述

国外已有许多学者(如Wende,1996;Luong,1996;Whalley,1997;Mestenhauser&Ellingboe,1998;Paige,2003;Lunn,2008etc.)对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定义、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仅是融入一些有关世界经济政治、全球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将国际化融入课程的内容,甚至教学方法。其中,OECD(1996)发布的名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代表性,阐述了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内涵、分类和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

国内学者则更加关注中国实践,从国际经验借鉴 (姜丽娟,2009;袁琳,2011)、具体课程国际化(谭会萍,2012;陈春华,2013;汪洋、滕秀秀,2014)、暑期国际化课程 (范详涛,2015)、MOOC融入国际化课程建设(刘秀玲等,2016)、高校案例分析 (徐来群,2011)和通识课国际化课程建设 (莫玉婉,2013)等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陈翊(2013)总结了国内研究者关于国际化课程内涵的三种观点:一是课程覆盖面的国际化,即在已有的教学体系中开发具有国际化特种功能的课程,以拓宽学科专业的国际视野;或者在已有课程中增加国际案例和全球议题,;二是课程实施的国际化,如与国外大学合作,采用外国教材,使用国外的教学评估体系,对课程进行国际化管理;三是课程进程的国际化,包括指派留学生到海外学习和引进国外教师。目前在经济学科方面已有大量针物流管理、会计学、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国际化课程的相关研究,而对投资学专业的相关研究还十分匮乏。

二、课程国际化的类型与投资学专业课程的匹配研究

国际化课程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标准,比较受到认可的有:哈拉里(1989)提出的13种类别,OECD(1995)提出的9种类别,以及陈学飞(2001)提出的6种类别,他们的分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之处,相比较而言OECD(1995)的分类更为清晰,详见表1。

表1:课程国际化实践中的9种类型

投资学属于应用性十分强的专业,许多课程,如 《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衍生产品》、《公司金融》、《投资银行学》等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已经跟世界前沿接轨,十分适合国际化。根据投资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授课重点,目前适合湖北经济学院投资学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的类型有第1、2、5,未来可以实现的类型有3、6、7、8和9。

三、案例解析:以《投资学》为例

《投资学》是投资系第一门国际化培育课程,建设期始于2015年,目前教学已经进行了两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其他国际化课程的开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与教材选择

根据培养方案,学生在该课程的前期学习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公司金融》等课程,对相关章节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投资学》国际化课程更加强调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国际化视野,见图1。授课团队教师经过多轮集体备课及与其他国际化授课团队的探讨后一致认为国际化课程不能盲目采用全英语授课,忽视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师资水平,而宜选择循序渐进的方式。其中,专业词汇和专业用法、案例、外文文献等采用全英文,重点难点将配合中文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图1:《投资学》国际化课程设计理念

在教材选择方面,依据54课时和难易适中原则,我们对比了多本经典国外《投资学》教材,最终选定《投资学(第9版·英文版·精要版)》。该教材是在畅销教材《投资学(原书第9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教学实践进行精编的版本。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的方法需要大胆的探索,不能因循守旧。要把重点放在对专业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对整个专业系统知识构架的全面概览上来。要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语言学习为专业知识服务,双语的应用要以弄懂专业知识为目标,优先用英文阐述专业知识,用中文进一步解释,直到学生理解为止。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对于不同的章节授课团队在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第二章资产类别与金融工具,学生已经有前期基础,采取小组项目方式;第十三章财务报表分析,则利用讲解后实验室实践操作加深学生理解。

此外,在MOOC发展的大背景下,投资学双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压力大幅减轻,目前有大量优质免费的国外课程资源,包括耶鲁大学的《金融理论》、《博弈论》、《金融市场》;斯坦福大学的 《经济学》、《商业领袖和企业家》、《扎克伯格谈Facebook创业过程(9讲)》、哥伦比亚大学的《房地产金融学(9讲)》等配备中文字幕的金融影像资料。学生可充分利用多元渠道主动学习,开拓视野。

(三)绩效评估

国际化课程的目的是把国际化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使其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解国际竞争规则,培养其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国际化是国际化评价的核心指标(胡建华,2007)。

《投资学》课程在教学中加大师生互动的比例,以更好的训练学生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和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课程在绩效考核评估将过程考核的比例由普通课程的30%升至50%,以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相关内容。其中,过程考核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完成阅读任务、课堂习题等)和小组讨论。课程将按照课程内容设计案例分析和讨论题,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进行讨论和汇报;另课程根据班级人数和教学效果,设计分组讨论问题,由学生在查找资料和信息后进行英语的PPT展示。在结果考核中也更为偏重对课程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思考

通过其他多门国际化课程的随堂学习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国际化课程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全英文教学VS.双语教学

全英文授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如果由国外特聘教授授课,明显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接触纯正的英文表达,可以通过与外教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难题,效果大大优于MOOC资源。但存在的问题是受到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的限制,课程授课时段内的授课内容相比较中文课程同时段要少很多;且难度,特别是案例的难度大幅下降,这样就造成授课效率不高。二是如果由本土教师授课,由于本土教师大都不是英语专业,尽管都有海外访学经历,专业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较佳,但口语达不到完全自如表达;即使勉强表达,但可能造成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故本土教师大都选择双语教学,这样也是最适合的方式。因此,国际化课程最好采用本土教师和国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模式以达到优势互补,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采取中文教师先授课奠定专业词汇和基本理论,再由国外教师增加国际前沿理论和案例。

(二)纯英文教材或双语教材

在教材选择,国际化课程大都选择国外经典教材的影印本,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高。而双语教材并非为完美替代,一是并不是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双语教材可供选择,二是即使名为双语,也仅仅是对某些重点概念配备中文解释,对学生更好的阅读课本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帮助。因此,一般教师都让学生借阅或购买相应的中文版本,对照阅读。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内教材,国外教材普遍存在内容庞大,内容间跳跃性大,有些问题的讲解显得不够系统和深入;二是国外课本的撰写思路与学生已经习惯的中国课本的思路普遍存在差异,让学生在阅读时会觉得理解困难;三是国外课本配备的案例主要以美国为主,几乎没有涉及有关中国的案例,需要教师额外补充中国经典案例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国际化课程虽然着重介绍国际发展,但也应该适当与中国本土相结合,如果学生仅仅了解国外进展,而不清楚国内发展状况是十分偏颇的。

(三)模式多样化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借鉴汪洋等(2014)关于卓越计划的国际化课程类型的比较研究框架,本文认为投资学国际化课程划也可分为三种模式,即注重基础课程,强调能力拓展的“基础+拓展”模式;二是注意发挥特长,强调专业特色的“专业+特色”模式;三是注重精英教育,强调个性创新的“个性+创新”模式。教师配备采取联合授课模式最为合适,针对不同的班级学生状况(如在投资系国际化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本科本专业、金融拔尖实验班和研究生三层面学生)在授课大纲的制定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本科本专业学生的授课大纲强调“专业+特色”,金融拔尖实验班则强调“基础+拓展”,研究生层面更强调“个性+创新”。

五、结语

在国外成功商学院的培养方案中,金融高层次人才一般都具有以下综合素质,即国际化视野(International Vision)、社会责任意识或伦理道德(Social Responsibility)、沟通能力和领导力(Business Essentials)、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分析能力(Analytical Foundation,即数学、统计、经济学)、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能力 (Lifelong Learning&Selfimprovement)、商学核心知识(Core Business Fundamentals)和专业知识(Concentration)等。

投资学本科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在建设时需要有机融入上述理念,不能仅仅止步于使用国外教材、英文授课,更需要在培养理念上充分汲取国际经验、与时俱进,在前期教学大纲和内容设计、授课过程中、以及绩效评估时充分体现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以更好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和终身学习的潜力。

[1]陈翊.国际化课程和本土课程的比较及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2]张海鹏.综合性大学国际化战略中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

[3]莫玉婉.通识课程国际化:分类、特点及走向[J].江苏高教,2013,(5).

[4]刘秀玲,黄凌宇,朱瑞雪,谭会萍.融入慕课资源的国际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06.

湖北经济学院校级教研课题“投资学本科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探索”(2015005)的阶段性成果。

叶楠(1983-),女,经济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国际化课程体系教材
聚焦港口国际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