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亚五国内陆渔业产业衰退析因及其重振策略探讨

2017-10-18马卓君王炳谦张人铭贾钟贺陈伟兴

淡水渔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渔业生产五国中亚

户 国,马卓君,王炳谦,张人铭,都 雪,贾钟贺,陈伟兴.4,纪 锋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 15007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4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4.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中亚五国内陆渔业产业衰退析因及其重振策略探讨

户 国1,马卓君2,王炳谦1,张人铭3,都 雪1,贾钟贺1,陈伟兴1.4,纪 锋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 15007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4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4.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内陆渔业资源禀赋雄厚,世界第一大湖里海以及第四大湖咸海均分布在域内。在前苏联时期中亚各国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发展态势良好,随着东欧巨变及前苏联政局陷入动荡直至解体,渔业生产急剧萎缩,至今虽有复苏但尚未能恢复到苏联时期的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基于我们前期研究基础以及FAO和世界银行等统计数据,提出对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渔业崩溃的原因解读,并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中亚各国可行的渔业合作方式以及重振中亚渔业的策略方法。

中亚;内陆渔业;衰退;一带一路;重振

Abstract:Central Asia includes Kazakhstan,Kyrgyzstan,Tajikistan,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is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China's proposal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The world's largest lake - Caspian Sea and the fourth largest lake - Aral Sea are distributed in Central Asia.During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capture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d developed in good shape.With the escalating turmoil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turmoil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the fisheries production has shrunk dramatically and has yet to recover from the level as during Soviet Union period.Based on our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FAO and World Bank,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uses of fisheries collapse in Central Asia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explores the possible approaches to revitalize the fisheries in Central Asia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Keywords:central Asia;inland fisheries;recession;the belt and road;revitalization

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均为内陆国家,地域辽阔,面积达400.34 km2,人口6 600余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也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战略伙伴[1-2]。中国新疆与域内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相邻,哈萨克、塔吉克以及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等均为跨境民族,3 288 km漫长边界线上分布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贯通东、西的重要陆路口岸。中国与中亚各国具有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及广泛的共同利益,目前已在经济、教育、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合作。

中亚五国均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陆续独立。从苏联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体的急骤转变,伴随着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急剧萎缩。但是,只有渔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持续下降,至今虽有复苏,但尚未能达到苏联时期的发展水平。中亚各国普遍面临着水产养殖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同时野生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严峻现实,重振渔业产业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渔业产业衰退的原因,并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中亚各国可行的渔业合作方式,提出重振中亚渔业策略方法。

1 中亚渔业生产总体概述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理条件虽然比较封闭,但区域内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世界第一大湖和前第四大湖咸海以及阿姆河、锡尔河等大型河流分布在域内。在苏联时期,五国均为苏联加盟共和国,渔业资源和捕捞计划均由苏联中央统一管理协调,各国间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分配矛盾尚不突出。在苏联解体后,五国均为独立主权国家,里海、咸海以及众多河流均成为跨境水体,水资源形成区与消耗区匹配程度非常差,各国涉水涉渔矛盾尖锐[1]。苏联解体以来,中亚五国渔业总体产量不高,据FAO统计数据,2015年总产量为119 826.6 t,其中捕捞渔业产量为80 650 t,水产养殖产量为39 176.6 t。最大的捕捞渔业生产国是哈萨克斯坦,2015产量为41 489 t,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是乌兹别克斯坦,2015年产量36 897.8 t[3](本文中涉及产量数据若无专门标注出处,均来源于FAO捕捞渔业与水产养殖数据库FishstatJ)。在捕捞渔业方面,在苏联时期,仅里海捕捞渔业年产量历史峰值就曾达到50万t以上。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亚捕捞渔业生产急剧萎缩,经历了近十年的低潮期,区域年产量仅为5~6万t后,近年来产量有所恢复,年产量达到8万t左右(图1)。里海欧鳇、闪光鲟、俄罗斯鲟等野生种群占世界鲟鱼总量的90%左右,鱼子酱产量鼎盛时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4]。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无力对自然水域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养护,导致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里海鲟鱼捕捞生产失去统筹管理,渔业资源濒于枯竭,几乎不能形成商业捕捞产量。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原为世界第4大湖,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因气候干旱加剧以及不科学过度利用水资源而迅速萎缩。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咸海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于2003年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2014年,南咸海大部分干涸消失,预计到2020年,南咸海将完全干涸消失[5]。

图1 中亚五国捕捞渔业年度产量汇总(1989-2015)

在水产养殖方面,由于苏联解体导致地方基层政权溃散,渔业产业部门经费锐减;苏联内部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贸易由国内贸易变为国际贸易,水产品贸易壁垒和销售成本急遽提升;失去前苏联中央的支持,中亚水产养殖饲料原料和设施装备价格猛涨。此外,独立后中亚各国主体民族多为草原民族,对渔业产业政策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各国财政经费严重不足,无力支持苏联时期的国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规模。除乌兹别克斯坦外,其他国家水产养殖业几乎都萎缩到产量极端低下的规模(图2)。

此外,工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发展农业和水电大量截留灌溉等多种原因导致中亚可利用水资源严重减少,令渔业生产雪上加霜。根据FAO捕捞渔业与水产养殖数据,1989年至2006年期间,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下降了60%~72%,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则分别下降了98%和94%[3]。之后,中亚渔业生产开始复苏,但是仍未达到苏联解体前的产能水平。目前,鱼类消费量仅有1980年代的1/10[6]。例如,在苏联时期,吉尔吉斯共和国星期四是“鱼日”,当时所有的餐厅在周四都提供鱼类菜肴。独立后,随着鱼变得越来越稀有,越来越昂贵,这种传统消失了。现在,中亚地区年人均鱼类产量尚不足1 kg。

图2 中亚五国水产养殖年度产量汇总(1989-2015)

2 中亚五国渔业生产概况

2.1哈萨克斯坦渔业生产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里海、咸海和巴尔喀什湖等中亚几大主要湖泊均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渔业生产以捕捞渔业为主。苏联解体前,渔业生产规模保持在年产8万t以上。苏联解体后,渔业生产开始萎缩,在2001年达到底部的2.1万t,逐步开始复苏,2006年达到3.5万吨,2015年达到约4.2万t。需要指出的是,该国水产养殖持续萎缩,从苏联解体时年产0.88万t年产量萎缩到0.1万t以下的水平,作为产业部门实际上相当于近乎消失。

哈萨克斯坦渔业管理制度和政策存在问题很多,在中亚地区也很具有代表性[7-8]。首先,阿姆河-锡尔河盆地水库因工农业生产调水不适时地截留水体和鱼群,水坝修建时均未安装过鱼通道等渔业资源保护设施。第二,渔业管理不善,专业人才短缺。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政府削减渔业部门的预算,并且将独立的渔业水产部解散,将其权力分散到森林、渔业和狩猎委员会,自然资源与环境委员会以及经济与贸易委员会三个部门。在这些调整过程中,大量的政策研究、养殖技术、资源养护以及生产营销等渔业专业人员纷纷出国、失业或者离开本领域,进入其他产业部门就业。直到2003年,哈萨克斯坦才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鱼类养殖委员会,以图振兴该行业。第三,政府监管缺位导致水污染问题严重,石油和化工行业大量向里海和主要河流中排放污染物。此外,中亚地区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限于执法人员和经费短缺,大量盗捕偷猎广泛存在,至今难以禁绝。世界银行报告估计哈萨克斯坦的未记录渔业生产活动利润大约是官方数据的3~4倍[9]。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与中国合作建立鲤鱼和鲟鱼孵化和养殖场,并提出提供长期土地租赁等优惠条件,以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水产养殖业。

2.2吉尔吉斯斯坦渔业生产

根据FAO统计数据,吉尔吉斯斯坦2015年捕捞渔业产量仅为31 t。历史上,吉尔吉斯斯坦的捕捞渔业生产主要来自伊塞克湖,最初主要捕捞渔获物是施氏和伯氏雅罗鱼。后期伊塞克湖渔业资源管理失控,将褐鳟的亚种塞凡湖鳟鱼和梭鲈等外来种引入,加之持续的过度捕捞,导致捕捞产量急剧崩溃,1989年时,年产量仅193 t[10]。独立后直到2003年,吉国才开始在伊塞克湖实施除增殖目的外全面禁捕养护资源。在水产养殖方面,很长时间官方数据仅限于两个国有渔场(Talas和Uzgen)提供的数据,由于独立后政府财力有限,原苏联的国家渔业生产补贴的撤出,渔场设备不断老化损坏而无法更新,到2005年,吉国官方统计年产量仅为20 t,作为一个国家的产业部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该国渔业部门2010年前后加强了目前正在经营有养殖许可的20家左右的私营渔场的数据统计,总产量逐年提高,2014年为577.93 t,2015年产量几乎翻倍达到1 068.4吨,恢复至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与哈萨克斯坦面临的情况类似,偷猎盗捕猖獗,据该国渔业部门估计,目前伊塞克湖每年的盗捕量可达250吨以上[11]。

2.3塔吉克斯坦渔业生产

塔吉克斯坦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水资源量占中亚整个地区总量的一半以上,水资源蕴藏总量位于世界前列,咸海水系锡尔河、阿姆河、泽拉夫尚河、瓦赫什河和菲尔尼甘河等大河均发源于该国[12]。苏联时期,塔国80%以上的渔业产量是池塘养殖,主要的养殖品种为鲢、鲤、鲫和鳊等家鱼,1989年养殖产量2 700余t;捕捞渔业年产量约为200~300 t。除了前述的工农业水体污染,非法捕捞外,苏联解体后,塔国陷入政治动荡并发生内战,导致国内陷入混乱,物价飞涨,水产养殖成本无法控制,濒于崩溃。内战结束后,渔业生产刚趋于恢复,2007-2008年度又发生严重冻灾,给该国渔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国营企业Mohiparvar渔场于2008年3月向该国农业部副部长提交的损失评估报告显示,该场损失鱼种多达60%。2009-2010年以来,水产养殖才逐步恢复,2015年养殖产量仅为450 t,远未达到到苏联时期的水平;同期捕捞渔业产量约为1 176 t。

2.4土库曼斯坦渔业生产

土库曼斯坦以捕捞渔业为主,鲱鱼捕捞量占据着土库曼斯坦的支配地位,但自1989年以来下降了70%以上。土库曼斯坦渔业生产萎缩的原因苏联解体导致的渔业合作社关停。虽然之后又成立了私人的渔业公司,但是人员规模,设备设施、财政能力以及销售渠道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另外,苏联时期很多国有渔业生产活动并不能盈利,只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维持,私有化后很多捕捞作业被放弃。土库曼斯坦虽然也禁止捕捞里海鲟鱼,但无力提供增殖放流和资源养护方面的经费和人员,也没有能力来完全控制盗捕偷猎问题,导致里海沿岸鲟鱼资源几近枯竭[13]。土库曼斯坦捕捞渔业产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大约15 000 t的水平,而作为世界最为干旱的国家之一,该国的水产养殖年产量多年来徘徊在20~30 t,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5乌兹别克斯坦渔业生产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约3 074万人,该国一直是中亚最大的水产养殖国。苏联解体初期鱼粉、鱼油以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飞涨,渔药匮乏,水产专业技术人员自谋出路,渔场无法获得合格饲料和渔药,无法抑制鱼病疫情暴发,无钱维修和更新渔场设施设备,导致水产养殖产量持续萎缩。近年来,随着经济好转,该国水产养殖业逐步复苏,并在2010以来开始迅速发展,2015年产量达36 897.8 t,已经达到苏联解体前的年产量24 316 t的约1.5倍。

原本乌国在咸海也有发达的捕捞渔业。20世纪60年代初,咸海面积达6.45万km2,为世界第四大湖。乌兹别克斯坦在咸海中的捕捞渔业在1960年前后达到峰值,最高捕捞量达到5万t。随着苏联在中亚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灌溉农业和修建水电站大坝,大量抽取咸海海水和截留阿姆河和锡尔河等入海河流流量。加之70年代以来,中亚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减小和湖水盐度增高,捕捞产量急剧减少,多种鱼类灭绝[5]。咸海国营捕捞船队于1983年正式停止捕捞作业,该地区在苏联解体当年的1991年被联合国宣布为生态危机区[14]。现阶段,乌国的捕捞渔业主要集中在萨雷卡梅什湖,艾达尔-阿纳赛湖等地区,2015年捕捞产量为22 954 t。概况说来,该国在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两方面均有较高产量,是中亚五国中渔业产业发展最为均衡和成功的国家。然而,该国年人均鱼产量也仅为区区不足2 kg,还存在着极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潜在市场需求。

3 中亚区域渔业产业重振策略探讨

3.1渔业管理秩序重建和优化

中亚渔业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对资源的特性及存量及其变化规律认识普遍不足,评价方法普遍不够系统深入。苏联解体后,渔业管理部门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缺乏现代化信息平台对现有渔业资源及水产养殖开发状况进行收集、整理、描述。不同养殖品种和野生渔业资源的年度指标缺乏可比性,错漏很多;各种统计资料中的数据参差不齐,而且出入很大。渔业管理亟待秩序重建和优化。当然,随着中亚各国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域内国家自身也加强了对渔业管理的制度建设。塔吉克斯坦于2007年最先出台了《塔吉克斯坦渔业和水产养殖发展与管理战略(2008-2012)》,乌兹别克斯坦于同年出台了《乌兹别克斯坦捕捞渔业与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政策和战略(2008-2016)》,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哈萨克斯坦等国也普遍加强了渔业领域的立法和执法管理。但总体说来,中亚各国在渔业政策法规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需要系统提高和完善。

3.2中国参与中亚区域渔业重振的必要性

中国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多领域实现了科技突破和技术储备,具备了引领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当今世界大量发展中国家在渴求发展,改善民生。中国这些优势,将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日益突显,从而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提升带来重要支撑,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塑造者和创造者。中国的经济技术优势必将为增强中国产品全球化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增加国际友谊、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共同惠及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重点提出“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深度合作”,中国渔业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渔业与中亚地区的国家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3.3重振中亚渔业的策略方法建议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重振中亚的渔业产业对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振兴中亚渔业应着力抓好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理念创新,着力抓好水产科技和管理队伍的建设,着力抓好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提高捕捞渔业资源管理的精准度,提高渔业部门服务和支撑中亚经济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该问题:

3.3.1 中亚国家渔业管理部门应考虑的策略方法建议

(1)强化渔业渔政管理

建立健全符合中亚渔业产业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渔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规范可操作的渔业法律法规框架。增加渔业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基层渔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数据采集、规范管理以及加强对盗捕偷猎的管控。

(2)扩大渔业政策制定咨询范围。

鉴于中亚渔业部门专业人才短缺,各国渔业渔政管理中应加强非政府的利益攸关方参与渔业政策和产业战略决策。同时,积极寻求FAO等国际专业机构为本国渔业政策和法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其次,鉴于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均涉及中亚宝贵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以及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如果有条件也应适度引入环境保护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参与决策制定的技术咨询。

(3)建立并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框架

中亚各国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区域合作,借助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有力契机,在“一带一路”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框架下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优先支持项目领域内,积极开展与中国的渔业科技和产业技术合作,吸引中国渔业养殖高新技术和产品走进中亚,对推动中亚渔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2 中国与中亚五国渔业合作优先开展工作的建议

结合国家“一路一带”建设相关政策指引,考虑中国及中亚地区渔业发展趋势与前期合作基础,笔者建议在冷水性鱼类、大宗淡水鱼类、耐盐碱鱼类的综合养殖成套技术援助以及中亚特色优良水产种质资源的引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与中亚各国开展科技研究与产业开发的双边或多边合作。

(1)推动建设中亚渔业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成套技术综合援助

基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渔业科技合作基础,联合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等五国相关科研、教学及企业等机构,联合组建“中亚渔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针对资源、生态、管理政策、养殖技术等共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调查,提出共同遵守保护条约与策略,输出养殖技术、互换种质资源为中国—中亚五国共建区域性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搭建合作平台。在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情况下,在杜尚别、阿拉木图等中亚主要城市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开展关于冷水鱼、大宗淡水鱼和中亚急需的耐盐碱鱼类的驯化、繁育以及养殖技术培训讲座,并与受援方协商选择示范场现场技术示范。依托稳定的研究工作平台,中方可以结合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和对方国家有关部门协商拓展新的合作方式,突破以往的单纯的技术援外,逐渐过渡到种质资源互换与引进、共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区、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为受援国培养研究生等专业人才等多种合作形式共存的合作模式,将中短期的技术援助项目拓展延伸成长期合作机制,力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合作框架,将中国渔业的技术优势以最便利的形式在中亚五国做好服务和示范。

(2)引进中亚水产种质资源,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利用

应综合考量中国与中亚渔业科研和产业资源,充分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已有研究基础,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有关合作单位探讨双方共同接受的形式,积极实施优良渔业种质资源互换,将我国培育的优良品种和配套养殖技术引进中亚地区,同时选择里海鲟鱼、梭鲈、拟鲤、大鳞鲃等中亚特色渔业种质资源就近引种至与中亚接壤的我国新疆地区进行迁地保护及增养殖研究,将获得苗种和技术应用于中亚相关水域的渔业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为养护中亚渔业资源贡献中国力量。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国内鲟鱼种质引进受限,大鳞鲃等早期引进种质资源退化等“十三五”渔业规划中三北地区内陆渔业“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4 结语

作为连续近30年世界水产品产量和产值排名第一的大国,我国水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推动着我国渔业产业的优势凝聚,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水产养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的种质资源无疑也为中亚五国渔业重振提供了充裕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方针指引下,未来将是中国与中亚五国渔业区域合作的黄金时期。中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必将为中亚渔业的重振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中国方案。

[1]邓铭江,龙爱华,章 毅,等.中亚五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2):1347-1356.

[2]芦 洁.中亚地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8-9.

[3]FAO.2017.Fishery and Aquaculture Statistics.Global capture production 1950-2015 (FishstatJ) [R].In:FAO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Department[online].Rome.Updated 2017.www.fao.org/fishery/statistics/software/fishstatj/en.

[4]Graham L J,Murphy B R.The decline of the beluga sturgeon:a case study about fisheries management [J].J Nat Resour Life Sci Educ,2007,36:66-75.

[5]许 涛.脆弱的绿洲与消逝的咸海-中亚生态形势与潜在环境危机[J].世界知识,2015,(22):45-47.

[6]Karimov,B.An overview on desert aquaculture in Central Asia (Aral Sea Drainage Basin) [A].In V.Crespi & A.Lovatelli,eds.Aquaculture in desert and arid lands: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C],2011:61-84.

[7]Thorpe A,Van A R.Strategi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inland fisheries sector in Central Asia [J].Fish Manage Ecol,2010,17(2):134-140.

[8]Makhambetova Z.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Kazakhstan [A].In:Van Anrooy R,Marmulla G & Celebi R.(eds) Report of the Regional Workshop on Inlan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Central Asia: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R],FAO Fisheries Report,862,3-4,2008.

[9]World Bank.Innovations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for Kazakhstan [R].Washington:World Bank,2004.

[10]Savvaitova KA and Petr T.Fish and fisheries in Lake Issyk-Kul (Tien Shan),River Chu and Pamir Lakes [A].In:T.Petr (ed.) Fish and Fisheries at Higher Altitudes:Asia [M]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385,168-187,2003.

[11]Sarieva M,Alpiev M,Van Anrooy R,et al.Capture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the Kyrgyz Republic:current status and planning [M].FAO Fisheries Circular 1030,108.2008.

[12]邓铭江.塔吉克斯坦水资源及水电合作开发前景分析[J].水力发电,2013,(09):1-4.

[13]UNDP.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globally significant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Khazar Nature Reserve on the Caspian Sea Coast [R].2005.

[14]Wecker B,Karimov B,Waller U,et al.,Sustainable aquaculture in recirculating systems -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catchment area of the Aral Sea [M].University of Osnabruck,Institut fur Umweltsystemforschung,2007.

ReasonsforthedeclineofinlandfisheriesincentralAsiaanditsrevitalizationstrategies

HU Guo1,MA Zhuo-jun2,WANG Bing-qian1,ZHANG Ren-ming3,DU Xue1,JIA Zhong-he1, CHEN Wei-xing1.4,JI Feng1

(1.HeilongjiangRiver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Harbin150070,China; 2.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Beijing100141,China; 3.XinjiangFisheryResearchInstitute,Urumqi830000,China; 4.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

2017-07-10;

2017-08-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6GH14)

户 国(1984-),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huguo@126.com

纪 锋。E-mail:jifeng-hlj@163.com

F364

A

1000-6907-(2017)05-0106-07

猜你喜欢

渔业生产五国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新能源贸易合作研究
湖南省渔业生产中信息化技术发展与建议
高温天气对大连市旅顺口区渔业生产影响及建议
业翔民安自信厦门路——福建省厦门市公路景观大提升迎接“金砖五国”会晤
基于加强渔船管理工作确保渔业生产安全的研究
忻城县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White Elephant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