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护理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17-10-16张利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护理

郎 巍 刘 瑛 张利群

(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叙事护理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郎 巍 刘 瑛 张利群

(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目的初步探索叙事护理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校2014级226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护理伦理课程中,应用欣赏文学及影视作品、分享道德故事和书写反思日记等形式进行叙事护理教学。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91.6%的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方式表示满意。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叙事护理教学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非常有帮助。结论叙事护理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理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护理教育;叙事护理教学;叙事教育;护理伦理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原则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护理课程。该课程旨在促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培养其识别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做到理性、公正,兼顾服务对象的最大权益[1]。新健康观要求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关注人和人的健康,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和道德完善,这就需要护士提高人性化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而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叙事护理教学(narrative teaching of nursing)是护理人文教育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它借助叙事素材的教益性、激发性和感召性,通过人的情感和体验过程达到共情的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关怀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2]。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共226名为教学对象,其中女生205名(90.7%),男生21名(9.3%),年龄20~23(21.20±0.82)岁。

1.2 方法:护理伦理学课程在第3学年第1学期开设,共26学时,2学分。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姜小鹰主编的《护理伦理学》作为教材。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在参考相关文献和资料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包括护理伦理学概述、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护理伦理学的规范体系、护理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安乐死与临终护理的伦理道德、器官移植的伦理道德等。学生共8个班,每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5~6名学生。在课程中采取如下形式。

1.2.1 欣赏文学及影视作品:课前,教师通过查阅文献、书籍、搜索互联网等方法,收集与护理伦理道德相关的影视作品、图片、书籍等。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叙事护理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方案。同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查阅更多相关内容,并回忆与内容相关的重要个人经历,加强其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或学生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情感和体验讲述出来,或观看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领悟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践进行反思,并分享感悟。如在“护理伦理学发展史”内容中,教师通过讲述南丁格尔、王秀瑛等护理前辈的故事,讲述护理伦理学在实践中诞生,在护理实践中得以发展、检验,并对护理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的过程;通过阅读《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等医德名篇,引导学生领悟思考如何自觉的遵守护理职业道德、保持护理职业操守,完善护理职业行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章节中,播放电视剧《永不放弃》、《心术》片段,让学生体会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哪些伦理道德问题,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以及医患矛盾、护患矛盾中医师、护士、家属的不同心理状态。在“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内容中,播放人文关怀系列电影《入殓师》,为学生展示入殓师为逝者实施临终关怀的情景,使学生在临终关怀层面进一步体会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

1.2.2 分享道德小故事:故事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的重要途径[3]。郑双双[4]等对护理本科实习生调查显示,只有43.8%的护生能够正确判断临床护理工作中哪些问题属于护理伦理学范畴。沈海文[5]等在调查中也发现,只有21.32%的实习护生经常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解决问题。说明护生的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应用程度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课前5分钟”活动,教师讲解一个中华道德小故事与大家分享,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道德内容,提高学生对伦理道德内容的识别能力。在与临床工作关系密切的章节中,如护理伦理学的规范体系、护理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内容中,将临床经常遇到的伦理问题结合相关影视作品中的情节,编写成精炼易懂的临床道德小故事讲解给学生听,如保护患者隐私、患者知情权、平等对待患者、保护患者经济利益等,让学生熟悉这些临床中经常出现的伦理问题,提高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如:在“经阴道尿道阴道瘘修补术”的手术过程中,实习生来观摩手术,过程中实习生有嬉笑行为,此时手术医师视而不见,巡台护士则训斥了实习医师的行为。结合医护对待保护患者隐私的不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患者的隐私?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如果你是护士(或医师)你会怎样做?通过课堂讨论反思后编写成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故事中的情景,训练学生识别并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解决护理伦理问题,为今后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1.2.3 书写反思日记:反思性写作在医学教育领域中被认为是对自身经历进行反思的写作,以自我意识和(或)专业成长为目的,具有改变行为的潜力[6]。在对文学影视作品、故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共同分享故事带给他们的感悟,由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关怀价值观,修正自己的关怀行为[7]。国外学者Gillis也指出,书写反思日记是对自身不断进行探究和反思的过程,从中可以获得新的体验[8]。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位学生曾经在角色扮演后的反思日记中这样写:“只有在静下心来写反思日记时,才会尝试从他人视角去观察问题,理解患者的想法和行为,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言行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果再重新扮演一次护士,我想我会做的更好。”学生在反思日记中的体验充分说明,反思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坚持书写反思日记,可以提高共情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当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解决患者的伦理问题后,内心会产生成就感和对职业的认同感。

1.3 评价: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问卷包括10个闭合式问题和1道开放式问题,闭合式问题的设置非常有帮助、有一些帮助、没有帮助3个选项。开放式问题为“对新的课程教学方式是否满意并提出建议”。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99.6%。

2 结 果

开放式问题的结果显示,206名(91.6%)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效果评价见表1。

表1 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效果的评价 [n(%)]

3 讨 论

3.1 简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查显示,93.3%的学生表示叙事护理教学能提高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包括查找资料、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书写反思日记,与董永泽[9]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叙事教育中师生是“双主体式”的关系[10],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而叙事教育具有随机性、体验性、启悟性、创造性等特点[11],将这些特点与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相结合,设计多种授课形式;通过具体影音图像、故事情节的展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达到简化理论知识学习、在实践中领会理论内涵的目的。

3.2 叙事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职业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单靠大量的理论讲解难以奏效。叙事教育通过讲故事、观看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使得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并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融合,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式[12]。在叙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影视作品或故事中反应的情感产生共鸣,设想自己在此情景中如何进行道德选择,并反省自身的道德观念[13]。学生通过书写反思日记,体验患者的疾苦与内心的情感,在课堂上分享、讨论,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也是职业道德情感的一次升华。本研究中,分别有89.3%和80.4%的学生认为叙事护理教学对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和培养职业道德情感非常有帮助。叙事教育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行为的不断反思,强化人文关怀、诚信、慎独、同理心等品质的形成,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叙事能力、伦理决策能力及沟通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有69.3%和82.7%的学生表示叙事护理教学对提高叙事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非常有帮助。叙事能力是指能够识别、吸收、理解他人故事和困境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9]。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会遇到许多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仅凭直觉和经验是不够的,需要经由理性的思考做出有益于患者的伦理上的决定,这就需要护士具备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欣赏文学影视作品、倾听故事、书写反思日记,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同时,在叙事教育过程中,许多环节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增强了学生合作、沟通、交流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和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4 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应用叙事护理教育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护理伦理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编排,通过查阅文献书籍、搜索互联网、自学影音剪辑等教学准备过程,以及课堂教学组织过程,提升了授课水平和处理课堂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叙事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认识和评价,教育叙事的介入程度和范围是影响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直接因素[14]。因此,叙事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师在经书故事和自身经历的同时,对个人的生命历程也是一次重新的梳理和体验,个人的需要、目标与价值观会得到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历程,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4 小 结

本研究将叙事护理教学的方法应用于护理伦理学课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的综合能力,对护理专业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扩大搜索范围不断积累完善素材,使之更加系统化;同时应完善叙事教学课程的评价系统,以促进叙事护理教学更好的开展。

[1] 胡凤英,李玲,郭霞,等.《护理伦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及教学促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12-314.

[2] 高晨晨,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人文关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31-33.

[3] 马改红,陈燕.叙事教育在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6):423-425.

[4] 郑双双,胡琛.本科实习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掌握、运用及需求的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1,9(9):821-823.

[5] 沈海文,王松梅,卢蓉,等.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77-78.

[6] Kerr L.More than words:applying the discipline of literary creative writing to the practice of reflective writing in health care education[J].J Med Humanit,2010,31(4):295-301.

[7] 高晨晨,姜安丽.叙事护理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09-212.

[8] 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5-26.

[9] 董永泽,杨青敏,邱智超.叙事护理教育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9):675-679.

[10] 任丹凤.对教育叙事和叙事教育的功能及意义的解读[J].教育探索,2009(12):137-138.

[11] 陈法宝,赵鹍.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及未来走向[J].教育导刊,2013(1):72-73.

[12] 丁锦宏.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1-4.

[13] 王沧霖.论文学叙事在医学伦理教育中的路径与效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2):247-249.

[14] 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93-02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护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