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对提高长笛音准水平的帮助

2017-10-15彭斌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
关键词:节奏感视唱练耳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视唱、练耳、乐理这三个教学内容对提高长笛音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视唱练耳与长笛吹奏知识的融合,是在绝对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音程感、调式感和节奏感。通过三感的长期培养,不断修复长笛吹奏时出现的音准问题。

【关键词】视唱练耳;长笛音准;音程感;调式感;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长笛作为西洋木管乐器,其表现力被赋予的技术性与歌唱性可与小提琴和声乐媲美,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可惜,人们对于长笛的学习往往只专注在乐器本身,而忽略视唱练耳这门基本乐科知识的摄取。换言之,由于缺乏视唱练耳对长笛吹奏者在视觉、听觉和内心感觉的系统训练,未能在大脑里进行正确的音乐知识灌输,这里面就包括对音准内容的基本输入。音准对于长笛的吹奏至关重要。因为《音准在长笛吹奏中的基本概念》一文中已经提到,长笛音准会受到乐器管身构造和温度的影响,吹奏者必须高度关注外界环境因素和自身气息状态对音准产生的变化。只有在长笛音准有保障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充分发挥其乐器的特长。

虽然视唱练耳对长笛吹奏者如此重要,但其地位不容乐观。对视唱练耳的介入本应早于乐器学习的时间,它是从开口唱、用耳听、用眼辨识开始的。长笛吹奏者首先应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喜欢听、喜欢唱,并能从乐谱与听奏中感知音乐的声音、节奏等元素。事与愿违,视唱练耳通常被作为应试的科目。学习时间短,身体各感观对音乐元素的感知迟钝,造成学习困难和学习心理紧张,甚至出现抗拒学习的情况。吹奏者如果没能从视唱练耳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音准知识,在长笛的专业学习中也将举步维艰。当出现音准问题时,无法靠自身的能力及时处理,逐步打消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由此不得不加强对视唱练耳科目的认识,把视唱练耳的学科知识运用于长笛的学习中,让吹奏者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与内心感觉,对长笛的每一个音进行有效的音准调整。不论是单个音,还是音与音的连接,再或者是快速的乐句,都可以体现出吹奏者大脑对于声音的控制,即在绝对音高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音程感、调式感和节奏感。

一、视唱练耳的学科特点与绝对音高概念的建立

經过不断探索改革后的视唱练耳学科已不同于以前,如今的视唱练耳学科更注重在原有的视唱与练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与扩展,使其音乐实践性更好地服务于其它音乐表演学科。由此,有必要对视唱练耳的学科特点做一番了解: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基础学科,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视唱练耳包括视唱、练耳、乐理这三个教学内容,这三个内容既是一个整体,也可分别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在现代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视唱练耳的教学越来越多地涉及基本乐理、初级和声、曲式等音乐基础理论,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一般也将视唱练耳称为基本乐科。[1]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是一个多学科结合的、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而音准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2]为音乐表演学科服务的视唱练耳课程,使音乐理论知识贯穿于视唱与练耳之中,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唱与听的能力。这种唱与听的能力,在长笛吹奏的学习中,可以被理解为——建立一种绝对音高的概念。绝对音高指的是不因温度而变化的声音准确程度,即a?=440赫兹的绝对音高标准,简言之“音准”。管乐演奏是音准的艺术,吹奏者音准能力的把握决定了管乐演奏水平的高低,而音准能力源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培养,规范的视唱练耳练习是解决长笛音准的基础。在日常的视唱练耳练习中,可在音准较好的钢琴上进行单音练习。以小字组的g音到小字二组的g音作为练习范围,通过模唱与记忆音高,再进行单音听音练习,培养绝对音高意识。

二、视唱练耳对提高长笛音准水平的帮助

建立绝对音高的概念,使视唱练耳与长笛吹奏完成了初步的知识融合。在长笛入门学习中,通过绝对音高的概念,可以帮助吹奏者找到乐器发音的基本位置,在不断用耳听的过程中调整发音的状态,使音准偏高或偏低的声音达到其应有的标准。随着长笛学习的程度加深,当吹奏者渴望成为一名乐手的时候,简单的乐曲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当长笛吹奏的声音与技术控制更趋复杂时,必须以绝对音高的声音控制为基础,建立良好的音程感、调式感和节奏感。反之,如果早期没有接受过绝对音高的训练,长期以来未能通過视唱练耳科目的学习建立内心听觉的发音标准,势必会在后续地吹奏中屡屡受挫。

(一)音程感

长笛在管乐中的地位,犹如小提琴在弦乐中的位置不可替代;但长笛无法像小提琴一般演奏双音。在长笛的谱面上,永远都是单行谱。看似简单的谱面,却有着如同声乐般技巧的声音控制,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音程感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吹奏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音与音的关系。

因为长笛谱都是单个音的连接,出现的音程自然便是旋律性,而非和声性的连接。旋律音程从二度到七度、从单音程到复音程,从音程的上行到下行,再或音程的上下行大跳(制造双声部的效果),均需达到绝对音高的音准要求。这就需要吹奏者及时根据相应的音程度数调整发音状态,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吹奏习惯,即内心听觉会随着视觉上所看到的音程跨度迅速找到声音的位置。

从乐理的层面进一步理解,音程有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两种。长笛吹奏中常用的是自然音程,具体为大小音程、纯音程和增四减五音程。构唱自然音程练习对音程感的建立大有帮助。构唱练习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是搭桥法,通过哼唱音级的方式构成音程。如大三音程C—E,哼唱时在do和mi的中间,加个re(搭桥音),步骤为:do-re-mi do-mi,这样的练习过程将会更快地找到声音的位置。另外,通过对自然音程色彩的认识可更加牢固音程感的建立:大音程色彩比较明亮,如大三和大六度音程;小音程色彩较为柔和暗淡,如小三和小六度音程;纯音程色彩悦耳舒适,如纯四和纯五度音程;而大小二和大小七度音程及增四减五度音程色彩尖锐刺耳,其中小二与大七较为突出。

音程感的建立,除了对自然音程的构唱,还得以标准音la为起音进行各种音程性质的听写练习。通过反复的音程构唱与听写,形成快速的大脑条件反射,并最终形成音程感记忆。随之将通过视唱练耳方法获得的音程感记忆运用于长笛的吹奏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声音的质量得到改善,还会使吹奏者更加自信,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调式感

如果说音程感强调的是长笛局部的音准(即音与音的连接),那么调式感则更偏重于整体声音的标准与和谐。在乐音体系中,按照一定關系连接在一起的七个音,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叫调式。[3]调式感的建立需在音程感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从视觉上,在各式各样的调式中准确判断出音与音的音程度数;从内心听觉上,预想声音位置的绝对高度;然后把多个不同度数间的音程连接化为一个有机体,即调式音阶。调式音阶包括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在音乐中较为常用的是自然大调和和声小调音阶,它们在十二个主音上均可构成音阶,简称为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同时由于大调和小调的主音为小三度关系,也可称为十二个关系大小调。

常言道:“真知来自于实践”。调式感的建立需从构唱音阶开始。首先,对音阶的色彩做必要地了解:大调音阶明亮、阳光、热情;小调音阶相比之下较为含蓄内敛、赋予深情。这主要是由调式的Ⅰ—Ⅲ—Ⅴ级音所决定。大调的Ⅰ—Ⅲ—Ⅴ级音为:大三度+小三度;小调的Ⅰ—Ⅲ—Ⅴ级音则为:小三度+大三度。由此可见,构唱音阶的Ⅰ—Ⅲ—Ⅴ级音很关键,视唱中将此称为琶音与分解琶音的练习。与此同时,考虑到三度音程在音阶调式中的重要性,又加入了三度模进的练习。通过这三项训练,在巩固音阶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音阶色彩的认识。

再者,调式中导音或属音到主音的解决必须重视。这般解决较多出现在中部(半终止)或结束(终止)的地方,主音的地位显著,调式感强烈。解决时,在音程上以纯四度(属音到主音)和小二度(导音到主音)为主,尤其强调小二度音程的准确。为此,视唱练耳的课程中专设了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分解构唱。在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中重复构唱属七和弦的解决不容小觑。通过不断地构唱,在保障音准的前提下,逐步形成调式的框架式记忆,为内心听觉建立良好的调式感。长笛吹奏者可借助视唱练耳的方法掌握完整的音阶练习,其内容包括:音阶、琶音、分解琶音、三度模进和属七和弦解决。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视唱的预想和内心听觉的辨识功能,不断调整与矫正声音的位置,使吹奏的练习更具调式感。

(三)节奏感

节奏一词颇为熟悉,诸如“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等等,指的是一种常规的状态或在此状态下的快慢速度。音乐中的节奏,由基本和特殊的节奏音型在节拍的规律中组合而成,并以不同的速度表达着音乐的语言,抑或疾风暴雨,抑或深情款款。当音乐速度变快的时候,对节奏的准确把握更不易,随之而来也增添了对音准控制的难度。

音乐的节奏音型,用乐理知识来理解,分为基本和特殊两种划分。划分中必然涉及数字,基本划分均为“一分为二”的组合,特殊划分则并非如此,可以是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等等。由数字构成的节奏音型时值,具有理性与客观性,强调极强的控制力。正因为如此,节奏在音乐中被誉为“音乐的灵魂”。对节奏音型和速度的不同演绎,将造就各异的音乐风格作品。节奏成为乐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样,大多数的长笛吹奏者对于节奏問题感到棘手。当遇到复杂的节奏音型时脑子一片混乱,音准偏差现象严重。这点足以说明:节奏迫使音准问题升级。

在节奏的控制中较难出现绝对音高的声音位置,主要是身体各部分缺乏协调。由于缺乏协调,手指慌乱地应对谱面上的节奏音型,大脑无法一边顾及声音位置,一边还能安然自若地照顾好手指的节奏。这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带来的紧张所造成的呼吸错乱,打破了稳定心跳时的身体内在节奏。因此在节奏感的培养中,呼吸即身体内在节奏的稳定是第一要素,然后才是关于音乐节奏音型的掌握,随后吹奏出的声音再根据音程感和调式感保障其音准——这便是吹奏过程的良性循环,也是节奏感培养的正确路径。

视唱练耳的课程学习将帮助长笛吹奏者熟知音乐节奏音型,并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具体的训练步骤如下:第一,视唱时养成用手打拍子的习惯,一般为右手打每一个单位拍;当乐谱已能熟练唱出时,可改用指挥图示打拍。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规范每一个单位拍的时值,另一方面还可明确节拍中每一小节的强弱关系。第二,视唱时培养内心听觉的节奏感,在大脑中输入正确节奏音型时值长短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音乐理性思维的习成。第三,遇到困难时应先放慢节奏,分析节奏音型的特点后再进行视唱。当遇到困难乐段的时候,合理处理复杂节奏音型与速度的关系,会有助于降低其难度系数。第四,尝试视唱器乐曲谱。其中包括各种切分、附点、连音和休止等复杂节奏音型的时值组合,这足以锻炼长笛吹奏者的音乐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结 语

当长笛吹奏者不再仅仅为了将声音吹出来,而是更多地追求声音的质量,势必会让自己踏上一条更专业的学习之路。专业学习注重方法,强调方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对于长笛的专业学习,不可停留在乐器吹奏的本身,还应更多吸收其它音乐学科的养分。视唱练耳的学科知识对长笛音准这一抽象概念较为适用。该学科在视唱、练耳、乐理的教学环节中对视觉、听觉和内心感觉的系统训练,为长笛吹奏者解决音准问题提供了更多参照。但由于长期不被重视,视唱练耳的学科精华没能成为其它音乐表演学科的养分。正因为如此,需要提升视唱练耳的学习地位,并通过它与长笛吹奏的知识融合,帮助提高长笛的音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音准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一种良好的发音习惯,即通过视觉、听觉和内心感觉发展而来的发音习惯,用以建立良好的音程感、调式感和节奏感。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刘米娜.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提高途径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彭斌(198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广东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节奏感视唱练耳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强化律动陶冶情操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