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CET-4写作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
——基于两种命题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比较研究

2017-10-13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写作者作文英语

吴 颖

(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108)

论CET-4写作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
——基于两种命题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比较研究

吴 颖

(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108)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改革为非英语专业写作者在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转述动词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下,从语义内涵、评价潜势、引述方式和原作者呈现四个方面比较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两种命题写作中写作者使用转述动词的情况,可以总结出写作者书面转述的特点以及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

写作改革;思辨技能;转述动词;比较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改革

作为四级考试试卷中为数不多的主观题,写作最能体现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英语水平和素质。修订于2006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对作文考核的题型和方式表达为“考生根据规定的题目和所提供的提纲、情景、图片或图表等,写出一篇不少于120词的作文。写作要求是思想表达准确、意义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1]6。提纲、素材、话题作文都在考试中出现过,2011年之前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文提纲式作文占70%左右,其它题型涉及图表作文和以书信为主的应用文。2011年12月17日的那次四六级中,出题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题型由提纲作文开始慢慢过渡到素材作文。2013年的四级写作题中没有中文提纲,为图画命题形式,要求考生对图画进行分析;2014年的两次考试都未提供中文提纲,要求考生直接根据英文提示确定文章结构和每个段落的主题。

这种开放式的命题形式更加灵活,使得学生写作思维不受提纲限制,而是要运用英语语言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探讨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与写作者的语言理解力和语言技能输出有关,更牵扯到语言之外的思辨能力。

(二)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和“高层次思维”[2]都是critical thinking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不同说法,含义非常宽泛。“批判”常常被误读为“批评”,而“高层次思维”容易和英语对应词higher order thinking混淆,因此翻译为思辨能力更适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国内外各级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关注问题和中心议题之一,并被引入到语言教学、阅读课和写作课等教育实践中。在北美的高校,研究写作教学的学者开设了专门课程研究和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如,Condon &Kelly-Riley[3]71-72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华盛顿州立大学实施的大学写作课程的思辨能力等级指南,用来评估学生思辨能力结果,具体如下:1.识别和总结存在的问题;2.识别和呈现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立场;3.识别和思考他人重要的观点和立场;4.识别和评价重要的假设;5.识别和评价支持观点的数据和证据的质量,提供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和证据;6.识别和思考语境对问题的影响;7.识别和评价结论、启示和结果。可以看出,思辨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写作者自主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观察和判断能力,表达自我观点和立场的同时评价他人观点,充分利用逻辑分析和论证能力。这与Canagarajah提出的“写作的过程是作者发现真正自我的过程”[4]80是一致的。

在国内,英语教育者大多围绕的是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对其发展现状表现出了担忧。文秋芳通过最初的逻辑推理和实证数据[5]以及后来的思维能力测量工具[6]各种手段论证评估我国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不少教育者也尝试构建了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索有效的路径。[7]62然而,与大学英语写作特别是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相关的思辨能力研究很少。桂林剖析了1994-2005年的CET-4作文样题后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带有的普遍性问题 “自我缺位”[8],提出应该倡导对话式教学,让写作者学会质疑继而形成批判的技能。在四级考试的作文题型出现改革后,也有研究者从“学生个人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教师作文评价体系”[9]59等方面探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 研究方案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不采用思辨倾向量表的方法来评判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关注的思辨过程涉及到写作者如何“看待信息、评价信息、作出选择”[10]1。这里的信息指的是转述的信息,即写作者选择转述谁的信息、如何转述以及为何转述信息。国内对英语学习者语篇中的转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论文或论说文上,考察“学术英语写作中转述动词的使用和立场表达特点”[11]51,探究“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论说文中使用引述动词的特点及其原因”[12]40。另外,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研究是观察写作者如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策略性转述与评价来实现自己立论的决策合理性”[13]125。在本研究中,写作者的转述能力并不是唯一考量的重点,最终目的是透过写作者的转述行为,尤其是其转述动词的使用反映出的思辨能力。

(一)研究问题

顺应四级改革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写作任务作为对比,分别为四级改革前的提纲式作文和改革后的素材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写作者思辨能力:1.是否能根据题材的变化选择合适有效地转述动词? 2.是否能根据论证需要用转述动词表明对原作者的态度和自己的立场?3.能否准确地通过直接引语来增加理据性?4.转述过程中能否指出原作者的确定身份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二)分析框架

Thompson & Ye[14]对转述动词的分析中提出了语义内涵(denotation)和评价潜势(evaluation otential)两个类目。语义内涵分别为三个过程的动词,话语动词(textual verb)、思想动词(mental erb)和研究动词(research verb)。话语动词表示在篇章中该动词是一个必须的言语词汇表达,如tate、write和point out等;思想动词主要是指思想过程,如believe、think等;研究动词主要指存在于研究中的思想行为过程,如find、obtain等。评价潜势应考虑到三个部分,分别是原作者立场、写作者立场和写作者阐释。原作者立场有肯定(positive)、否定(negative)和中立(neutral)三种;写作者立场分为事实性(factive)、反事实性(counteractive)和不确认(non-factive)三种态度。写作者可选择四种阐释:作者话语阐释(author’s iscourse interpretation)、作者行为阐释(author’s ehavior interpretation)、地位阐释(status nterpretation)和不阐释(non-interpretation)。homas & Hawes[15]和Hyland[16]都对转述动词的语义内涵作了类似的分类,然而关于转述动词的评价潜势(evaluative potential),Hyland认为Thompson &Ye的分类过于复杂,但保留了写作者选择显示自己对引文观点的态度的分类,即为事实性动词、反事实性动词和不确认动词。使用不确认动词时,写作者选择不显示自己对转述信息的态度,而让原作者表现出以下四种态度:肯定(advocate, argue)、中立(address, cite)、试探(believe, suggest)和批评(attack, condemn)。以上学者对转述动词的研究和分类建立在学术写作基础上,借鉴以上分类,本研究考虑到大学英语写作中记叙文和议论文题材可能重合的情况,结合研究问题,提出了分析的基本框架,见表1。

表1 本研究中转述动词的研究框架

(三)语料收集

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真实和可操作性,语料一主要从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3个自然班, 145人)的期末考试作文中采集,语料内容为同一题目的正反观点式作文英语议论文,题为On Keeping Pets,已给出中文提纲,长度为120-150词不等。语料二作文为材料题,写作前笔者让学生们阅读了中国日报网上的一篇双语新闻Top 50 things that make Britons feel great,之后以“What makes you feel great?”为题在课堂上写一篇作文。从收集到的作文中,以“直接引语”和“转述词+转述小句”的标准选取转述句实例,可以是转述自己的话语或思想。例1和例2 取自《转述法》[17]一书。另外,各种时态的转述动词的统计都以动词原形来统计。

例 1. “ I’d forgotten he was a gourmet cook,”Walter joked.

例 2. He admitted that much work still needed to be done.

除了这种被动统计作文中转述语的方式之外,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了解学生对转述语的理解,如何准备四级作文、写作习惯、有无使用模板等, 以便对比实际写作中转述动词的使用。

三 情况统计与调查

与事先判断的一样,素材作文(T2)的转述实例与传统的提纲式作文(T1)相差无几。在正反观点式的提纲式作文中,写作者被要求列举正反两种观点,需要转述;在素材作文中,写作会有意识地利用所提供的资料而进行转述。

如表2所示,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所知的转述动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say,tell和speak,第四位往后的词频较多,speak和talk一般不被看作是转述动词。而在实际写作中,提纲式作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think, say, show,素材作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think,say, ask,第四位往后的词汇使用者极少。两类作文中写作者几乎一致地选择了思想转述动词think,很大原因是写作者使用了很多I think的结构。无独有偶,以往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高频动词的语料库研究中也发现同样问题,I think块凸显度高。说明写作者的二语语体意识较薄弱,在表达个人立场时不懂得根据书面语体的特点变化动词,如使用believe或feel代替think。可见,学生对转述动词的掌握有限,词汇单一,实际使用的积极性不高,反映了词汇学习和使用之间的差距。素材作文中,say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提纲式作文中的say,因为写作者倾向用这个话语动词转述资料的内容并使用了较多的直接引语。这也间接说明写作者不善于根据题材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转述动词。

需要说明的是,go和concern这两个动词没有纳入高频转述动词的统计,因为这两个动词主要出现在as the saying goes和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的状语结构中,并不直接参与转述过程。在后面的分析中将详细讨论这两个常用的短语。

表2 排名前十的高频转述动词比较

(一)语义内涵

由于think在两个写作任务中出现的频率太高,思想动词占三种转述动词的比率是最大的,分别为85%和68.9%。而say这个话语动词在素材作文中出现的频率大于提纲式作文,因此也使得素材作文的话语动词比率为27.2%,远远大于提纲式作文的8.3%。素材作文中的研究动词比率反而低于提纲式作文,有两个原因:一是写作者没有积极利用已有资料;二是写作者没有使用任何转述动词或转述信号直接引用了资料。在问卷中,写作者可以列举出很多转述动词,其中话语动词占97.7%,表明在写作者的理解中思想动词通常不被认为是转述动词,也说明写作者在实际写作中受到口语惯用动词think的影响极大,这一点也可以从悬殊的思想动词和话语动词比率中看出。在论说性的作文中写作者更侧重说理,这种比率是不正常的。但是素材作文话语动词比率的增大显示出了写作者在选择转述动词方面的细微变化,有了初步的转述意识。

表3 转述动词的语义内涵分类统计结果

由表4可见,在两个写作任务中,写作者使用最高频的结构都是无任何附加评论和信息的宾语从句结构X+Verb+(that) clause。所有转述实例中仅找到几例加了副词和介词短语的,其在素材作文中出现的频数大于提纲式作文,如:

I clearly know that ...

I firmly believe tha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62% of the people think that...

通过clearly, firmly这样的副词,写作者表达自己认知的坚定性。according to the survey指出了信息源,有利于增加论证的真实性和理据性。这类的写作者更加善于在论证中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表4 转述动词所在的结构分类

(二)评价潜势

由评价潜势对本研究中转述动词的分类统计发现,两个写作任务对转述内容的评价都是以中立评价为主。这与本研究的局限性有一定关系,大多数肯定评价动词如acknowledge, demonstrate, establish,identify和否定动词confuse, fail, exaggerate, ignore后不接宾语从句,因此不在统计范围内。可是对语料进行全文搜索后也难以找到这些词,说明写作者的写作词汇库中缺少这些储备。

虽然写作者对引用信息持肯定态度,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不会去选择那些表达积极积极意义的动词。没有否定评价,即使在正反观点对比的提纲式作文中,写作者虽然不同意另外一种观点,也不会去使用否定评价的转述动词。可见,写作者并没有积极地利用转述内容加强自己的说理,从而获得读者对自己论点的支持,没能根据论证需要用转述动词表明对原作者的态度和自己的立场。

表5 转述动词的评价潜势分类统计结果

(三)转述方式

从数量上来说,素材作文中的直接引语数多于提纲式作文。提纲式作文中,唯一使用的直接引语为谚语“Every/each coin has two sides.”用得最多,达到17次,跟原谚语一致的有9例,不同程度语法错误的有8例,如(4)所示。在四级写作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告诉学生要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作为作文提分的法宝。可是像“Every coin has two sides.”这样的谚语已经用得过于频繁,其实可以稍微变换句式,如使用“The other side of a coin is that...”。

(4)Every coins have two sides.

素材作文找到了更多的直接引语,出现了29例,有17例来自素材,10例为英语谚语和名人名言,如Shakespeare和Jack Ma,2例为亲历亲闻的话语。错误也不少,如(5)。

(5)As the saying goes “tomorrow is another day,mile face to all.”

在转述动词使用方面,引用谚语时写作者喜欢用as the saying goes来表达,而对其它的直接转述喜欢不用转述动词。

(6)Martin Luther King’s “I Have a Dream”mpacts me a lot.

在问卷调查中,83%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完整地写出一句英语谚语和名人名言,并应用于作文写作中,而实际上准确无误的转述极少。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平时在阅读中并没有积累一些例子和数据以支撑自己将来要写作的文章论点,这点对于写作论证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另外,母语思维对写作的影响很大,对引语的中译更加熟悉,以至于用“回译”的方法翻译本源自英文中的谚语。对比发现,在素材作文中,写作者能更多地使用直接引语,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准确性依旧不高;二是直接使用原资料却未作任何说明。这两点使得直接引语效果打了折扣,对增强理据性帮助不大。

表6 直接引语转述动词对比结果

(四)原作者呈现

如表7所示,两个写作任务中确定转述和不确定转述的分布相当。其实,不定代词someone在转述中和作为名词的some people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用来表达不确定转述,they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不确定被转述者people。It 句指的是it is said that... 这样被引述者不确定的句型。通过两个写作任务的对比,我们看到的显著变化是:这个在素材作文中转述者为非人名的实例多于提纲式作文,写作者由于使用了urvey中有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表7 根据被转述者所指是否确定的分类统计结果

四 结束语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大致回答了研究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受到语言水平的限制,虽然在两个写作任务中都没能看出写作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合理地使用转述动词,但写作者的论说和分析仍缺乏透彻性。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作为CET-4写作改革后的一种命题形式,素材写作的话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启发性、争议性,并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写作者能够积极去解析背景资料里对自己论证有利的论据,也能从生活中挖掘有用的素材,扩大了思路,对思辨技能的发展大有好处。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被要求背诵甚至默写作文范文,以此来熟悉写作框架,掌握相关主题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这种方法并不能“熟能生巧”,也不能带来写作水平质的飞跃,更别提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了。改革后的四级作文使得套题现象减少,让考生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在重视语言输入的同时更应关注语言的输出, 鼓励学生写作时在合适的地方使用新学到的单词和表达。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改革背景下,“以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18]6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应运而生,已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如何恰当符合规范地进行书面转述也是学生必将掌握的技能。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 29-34.

[3]Condon,W.& Kelly-Riley,D. Assessing and Teaching What We Val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level Writ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J].Assessing Writing,2004(9):56-75.

[4]Canagarajah,S.Multilingual writers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towards a critical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2,1(1): 29-44.

[5]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76-80.

[6]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7]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 59-66.

[8]桂林.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批判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9]刘宁.基于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改革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 2015(3):172-174.

[10]Ehrhardt, V. P. Anthem Critical Thinking and Writing Skills:An Introductory Guide[M]. London: Anthem Press, 2011.

[11]娄宝翠.学习者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64-68.

[12]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引述动词研究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1(6): 40-48.

[13]余国良.文献引用行为中批判性思维的个案研究[J].外语学刊,2007(5):124-128.

[14]Thompson,G.&Y.Ye.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J].1991,(4):365-382.

[15]Thomas,S. & T.P. Hawes. 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13(2):129-148.

[16]Hyland,K.Academic Attribution: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3):341-367.

[17]汤普森.转述法[M].王之光,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18]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责任编辑舒 泳]

Abstract:The CET-4 writing reform has shed new light on the study of non-English major writ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dopt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porting verbs analysi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reporting verbs in two different tasks before and after CET-4 writing reform is carried on in terms of denotation, evaluative potential, ways of quoting and author presentation. Thus the writers’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ummari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writing reform on the writ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an be perceived.

Key words:Writing reform;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Reporting verb; Contrastiv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ET-4 Writing Reform on Writ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Based on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Reporting Verbs in Two Writing Tasks

WU Y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G640

A

1008-9128(2017)05-0099-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5.027

2017-03-30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四级写作中的书面转述能力(JAS150499);2015年闽江学院社科项目(外语专项)(YSZ15019)

吴颖(1982-),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语用学。

猜你喜欢

写作者作文英语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
读英语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