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
2017-10-13王艳娜单伟颖
李 青 王艳娜 杨 娜 单伟颖
(承德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运动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系统评价
李 青 王艳娜 杨 娜 单伟颖
(承德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2014年12月以前国内外关于运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对4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评分明显降低,围绝经期总体症状明显改善(WMD=-5.33,95%CI:-8.20~-2.47)。然而,另1项研究显示,运动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除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差异(P<0.05),其他症状的改善程度均无差异(P>0.05)。结论运动可以改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总体症状,但是对于具体症状的缓解尚缺乏充足的循证证据。
运动;围绝经期综合征;Meta分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即潮热出汗、心悸、头晕、失眠、焦虑或抑郁等〔1〕。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早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虽然性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但是长期服用性激素对妇女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发病率升高的风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相关学者、临床医师及围绝经期妇女的高度关注〔3~5〕。近年来,随着妇女对激素替代疗法使用率的下降,寻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非药物方法越来越重要,运动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研究虽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其研究结果略有差异。故有必要系统收集、总结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相关证据,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研究设计 运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无论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或使用盲法。
1.1.2研究对象 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绝经前后妇女(包括自然绝经和手术绝经),心脑肺肾等功能正常,无关节或肌肉等疾病,无运动或健身等习惯,3个月内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
1.1.3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中等强度运动方式,如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舞、步行训练等,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进行日常生活的干预。
1.1.4结局指标 Kupperman量表评分,妇女健康问卷(WHQ)评分。
1.1.5排除标准 ①重复文献,包括文章题目、内容的重复和同一研究不同时期的报告;②无随机对照的试验;③研究结果不符合要求、结果数据不完整的文献;④试验组除运动外,联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
1.2检索策略 用“运动”AND“围绝经期”OR“更年期”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用“exercise”OR“physical activity”OR“training”OR“walking”OR“sports”AND“perimenopause”OR“menopause”OR“climacteric”作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的时间截至2014年10月。
1.3数据提取 2名研究者采用统一制定的数据提取表,分别独立提取纳入文献数据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对有分歧的文献通过协商讨论解决,不能达成一致者由第3位研究者决定是否纳入。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第一作者、文献发表时间、国家、患者年龄、样本量、失访及其处理、试验组的运动方式、运动频次与疗程、结局测量指标等。
1.4质量评价 遵循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用于RCT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6〕,2名研究者分别对6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①随机分配方法;②分配方案隐藏;③盲法的实施;④结果数据的完整性;⑤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⑥其他偏倚来源。针对每一项评价标准,给出“是(低风险)”、“否(高风险)”、“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明确)”的判断。“低风险”条目越多,文献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越小,研究质量等级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5.2软件行χ2检验、Meta分析。
2 结 果
2.1纳入研究的情况 按照检索式检索文献后,共检索到中、英文共365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全文,有360篇文献因重复发表或不符合入选标准而被筛除,最终纳入5篇RCT文献,其中4篇均使用Kupperman量表评分作为结局测量指标,故Meta分析,另外1篇使用WHQ量表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评分,故进行单独评价,基本特征见表1。
2.2质量评价 纳入的5项研究均为RCT,5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分组,但只有3篇明确说明了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如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随机数字表法〔7,9,11〕。另外2篇文献中由于信息不详,难以判断随机方法的正确与否〔8,10〕。4篇文献均未报道是否采用分配隐藏〔7,8,10,11〕,1篇文献虽然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按照顺序编码、密封及不透光〔9〕。由于“运动”干预措施的特殊性,所有研究均未对参与者与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不会影响其结果的判断。对于结果测量者的盲法,只有1篇提到对数据收集者采用了盲法〔10〕。另外,2篇研究报道了失访和缺失数据,但是其组间缺失的人数和原因显示不平衡〔7,9〕,其他3篇文献中信息不全,难以判断数据是否完整〔8,10,11〕。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见图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图1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本研究所纳入的5篇文献中,有4篇〔7,8,10,11〕采用Kupperman量表评分作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评价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选的总样本量分别为146例和150例,各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P<0.10,I2=79%),其原因与不同研究间设计方案、干预方法及干预时间的长短等有关。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5.33,95%CI(-8.20,-2.47),P<0.05〕,说明运动可以改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体症状,见图2。然而,Luoto等〔9〕采用WHQ测量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经过6个月的有氧训练后,试验组与对照组WHQ量表中除抑郁维度评分降低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个维度评分降低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图2 运动组与非运动组降低Kupperman评分比较
量表维度试验组对照组P值抑郁-0.07±0.16-0.02±0.150.023躯体症状-0.04±0.23-0.02±0.170.64记忆力/专注力-0.03±0.30-0.07±0.340.53血管舒缩症状-0.10±0.37-0.05±0.250.30焦虑/恐惧-0.04±0.16-0.02±0.170.82性行为-0.02±0.27-0.02±0.240.94睡眠问题-0.08±0.28-0.05±0.260.28月经症状-0.08±0.25-0.05±0.290.47吸引力-0.10±0.31-0.01±0.280.062
3 讨 论
文献显示,健身运动锻炼在缓解围绝经期妇女日常压力〔12〕、提高其睡眠质量〔13,14〕、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缓解腰背疼痛症状〔15,16〕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吴丽萍等〔17〕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1年的饮食运动干预,明显降低了其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并有效控制了体成分的增长。然而,对于运动改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方面,由于国内外各项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运动干预措施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评价方法的不同,其研究结果也呈现不同差异。临床上常采用 Kupperman评分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估,其症状包括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潮红、出汗、头晕、心悸及皮肤麻木、有蚁行感等皮肤感觉异常;神经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记忆减退、失眠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改变,如夜尿增多、尿频、泌尿道反复感染、阴道干燥、性交困难;代谢改变引起的症状,如体质量、血脂增加;及骨钙的流失而引起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7,8,10,11,18〕。国外学者也有采用围绝经期特有生活质量量表:WHQ〔9〕、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MRS)〔19,20〕、Greene更年期量表(GCS)〔21,22〕等评价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运动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Kupperman评分,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围绝经期总体症状,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但是Luoto等〔9〕采用WHQ评价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血管舒缩症状并未缓解,所有症状中除抑郁程度减轻之外,其他症状均未有效改善。2011年,Daley等〔2〕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纳入的9项研究结果未能提供充足的循证证据支持运动改善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的有效性,也未能说明血管舒缩症状的治疗方法中,运动比激素替代治疗和瑜伽更加有效。2014年,Sternfeld等〔23〕进行的多中心研究显示,伴有频繁血管舒缩症状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在参加持续12 w的中等强度健身运动训练后(每周3次,每次40~60 min),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妇女血管舒缩症状的频次与严重程度并未减少或减轻,不过运动组妇女在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方面较非运动组有一些改善。因此,虽然运动疗法有其特有的优势,如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但是其是否能改善或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尤其是血管舒缩症状)的结论仍然不一致〔24〕,还有待更多设计严谨、方法可行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从而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提供更多更高等级的循证证据。
另外,本次系统评价的局限性在于: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较小,Meta分析结果尚需更多研究去论证;②纳入分析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可能来源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类型、运动方法的选择、运动实施的时间以及结局测量方法等。③本Meta分析中的评价指标采用Kupperman量表评分,但是,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中采用其他量表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评分的报道相对增多,且测量具体某类症状的特定量表与方法应用较多,因此,结合研究实际,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体评价与具体症状评价方法及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④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大部分研究未提及分配隐藏方案及盲法的实施,证据等级偏低。故尚需更大样本量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明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1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0.
2Daley A,Lampard HS,MacArthur C.Exercise for vasomotor menopausal symptoms〔J〕.Cochrane Library,2011;9:1-41.
3Utian WH,Woods NF.Impact of hormone 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after menopause〔J〕.Menopause,2013;20(10):1098-105.
4Pradhan AD,Manson JE,Rossouw JE,etal.Inflammatory biomarkers,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p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JAMA,2002;288(8):980-7.
5Anderson GL,Limacher M,Assaf AR,etal.Effects of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hysterectomy: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4;291(14):1701-12.
6刘 鸣.系统评价、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0-1.
7Moriyama CK,Oneda B,Bernardo FR.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s and estrogen therap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Menopause,2008;15(4):613-8.
8马素慧,窦 娜,陈长香,等.步行与八段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8):738-41.
9Luoto R,Moilanen J,Heinonen R.Effect of aerobic training on hot flushes and quality of lif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n Med,2012;44:616-26.
10易淑明,谭爱清.音乐运动疗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8):943-6.
11孙玲娟,雷鹏琼,李淑杏,等.音乐运动疗法对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3):1105-7.
12Rutanen R,Nygard CH,Moilanen J,etal.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work ability and daily strain in symptomatic menopausal wom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Work,2014;47:281-6.
13李 梅,李 爽.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80-1.
14Mansikkamaki K,Raitanen J,Nygard CH,etal.Sleep quality and aerobic training among menopausal wom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aturitas,2012;72(4):339-45.
15邓士琳,叶灵子.健身运动处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腰背部疼痛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953-8.
16Dugan SA,Everson-Rose SA,Karavolos K,etal.The 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on SF-36 role-physical and bodily pain indices in midlife women〔J〕.J Phys Act Health,2009;6(1):33-42.
17吴丽萍,陈 蓉,何 仲.饮食运动干预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体成分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04-9.
18唐丹艺,曹 阳,吴旻禧,等.运动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864-6.
19Glaser R,York AE,Dimitrakakis C,etal.Beneficial effects of testosterone therapy in women measured by the validated 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J〕.Maturitas,2011;68(4):355-61.
20Karacan S.Effects of long-term aerobic exercise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postmenopausal symptoms with menopausal rating scale〔J〕.Sci Sports,2010;25:39-46.
21Elavsky S,Mcauley E.Personality,menopausal symptoms and physical activity outcomes in middle-aged women〔J〕.Pers Individ Dif,2009;46(2):123-8.
22Haimov-Kochman R,Constantini N,Brzezinski A,etal.Regular exercis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lifestyle parameter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limacteric symptoms:a cross sectional stud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3;170(1):229-34.
23Sternfeld B,Guthrie KA,Ensrud KE.Efficacy of exercise for menopausal symptom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enopause,2014;21(4):330-8.
24Stojanovska L,Apostolopoulos V,Polman R,etal.To exercise,or,not to exercise,during menopause and beyond〔J〕.Maturitas,2014;77:318-23.
〔2016-06-04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R87
A
1005-9202(2017)19-4875-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85
湖北省卫生委课题(20150415);承德医学院校级课题(201421)
单伟颖(1971-),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妇女保健研究。
李 青(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妇产科护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