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2017-10-12罗马雄伟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罗马雄伟

摘要:在我国教育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不得不说作为初中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部提出的方针保持一致。然而由于初中数学的灵活性较大,许多初中生不易理解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棘手。怎样才能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方法教育

在许多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看来,学好初中数学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练习,并不断总结方法,就能够学好初中数学。其实不然,这仅仅是传统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近代心理学教育专家指出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应该注意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其实,这在初中的数学教育过程当中更是教学的真谛。然而在新世纪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呢?在下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我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在进行实际初中数学教育的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其实,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当中,最离不开的一点就是思维。当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教师经过长久的教育改革和方针探索。针对不同同学的基础提出相应的要求[1]。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通过某些例题的讲解,引入一元一次的解题方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其实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在我们教学过程当中,常常采取比较经典的“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的解题方法。当然这都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经典的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些新型的思维理念。例如:在进行一次二次方程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计算起来更加简便,我会提议让学生去自学十字相乘法。或许很多同学会提出再进行解一元二次方程到时候容易出错,那么教师也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检验方程的解的形式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个更深的认识。众所周知,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的方式各式各样,一线的初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某些有趣的经典的奥赛题目,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殊不知学习这些具有奥赛性质的题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在进行更高年级的教育过程当中是受益匪浅的。

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假设

在这些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假设。初中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奇妙的未知领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初中数学老师们要充分抓住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教学成果的研究表明,这种数学假设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例如,在初二年级的课本习题后面有一个关于杨辉三角的知识,虽然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内,并没有相关于杨辉三角知识的要求,学生只需要对于杨辉三角有适当的了解即可。但是教师却不可以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了解的阶段,因为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杨辉三角的规律,可以提高其自主的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勇敢的数学假设,虽然很多假设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只要学生乐于想,敢于想,那么都是值得鼓励的。

三、开展课后反思活动

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简单的一句话就道出了初中学习的方法和意义。其实,学习初中的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仅仅是基于教师所讲的题目进行学习,那么远远不够的[3]。最重要的一点还需要课后的及时反思和总结归纳。例如:在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时,大家都知道,在初中数学领域当中,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普通的三角形有“角角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边”等判定的定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通过“HL”等方法进行判定。当然这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归纳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及时在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在实际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要进行自我的定理总结,以及有关该定理使用时的一些经典例题的内容和错题,都要认真细致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上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例,判定全等的方法有很多,但如果学生仅仅是对这些判定的方法有所了解,却并不会应用,那么学习这些判定方法仍然毫无意义。数学教师们切忌不可以代替学生进行总结的这一过程,因为总结已学习的知识既是对學生自主归纳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更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二次回顾和吸收,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开辟第二课堂,增强初中生学习兴趣

学生能否对初中数学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热情,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在校园里,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依据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可是,一节数学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不切实际。因此,我提倡教师要进行第二课堂的开辟、建设。初中数学的第二课堂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算术比赛、数学猜谜活动等。在开辟初中数学第二课堂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校园情况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有目的和计划的开展,确保每一个孩子在参与第二课堂时都能够有所收获。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实际初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保持一种先进理念方案和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进行教学。如果教师仍然采取故步自封的教学方式和态度,不仅会扼杀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会使得教学课堂的效率变得十分低下。这是和初中数学教育理念相违背的。如今我国教育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更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当中,不妨采用上述文本当中提到的“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假设,开展课后反思等活动”的教学方案。相信通过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案,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的素质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国家社会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耿秀芳.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 刘小歆.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谢小芬.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