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2017-10-12易文红徐晓蓉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栽培模式

易文红 徐晓蓉

【摘要】:为了筛选出具备有推广意义的油茶幼林经营模式,本文运用了灰色关联法来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茶幼林中套种豆科作物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总孔隙度以及排水能力,还可以对土壤的物理特性以及土壤养分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栽培模式;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

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因为我国江西区域的土壤瘠薄,春夏雨量过多,而油茶幼林多是以清耕的抚育措施来进行,这也就导致了油茶林地表容易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并导致土壤的肥力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从而直接影響到了该区域油茶林的种植效益。通过在油茶幼林中套种的模式,能够对土壤肥力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够有效防止油茶幼林的水土流失现象,从而给广大种植农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江西区域的油茶与豆科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地概括

江西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约为16.3~19.5℃,其也是我国的多雨省份之一,年降水量约有1341~1943毫米。

1.2实验设计

选择地形基本一致的5年生油茶幼林作为试验对象,所有的油茶树体长势良好,林分株行距为2mx3m。在试验期给予正常的抚育措施进行管理。本次研究中,共应用了羽叶决明、花生、黄豆、绿豆、圆叶决明以及印度豇豆这六种豆科植物来进行试验。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式,总共设计3个区组,将每一个区组分为7个小区,然后在小区周边进行保护行的设置,将单作油茶作为对照组,将油茶幼林与不同生态的栽培作物搭配作为试验因素,其栽培密度为各豆科植物在经过生长之后能够覆盖地表。

1.3测定方法

通过环刀与土钻来采集0~10cm、10~20cm以及20`40cm的土壤样品来进行监测,并且就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对于油茶幼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对同一土层上面就6种栽培模式对于各土层土壤容重值均要小于对照组,具体见图1。对图1进行分析,发现油茶+决明模式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要明显小于油茶+豇豆模式,对10~20cm以及20~40cm的土层进行分析,发现2种油茶+决明模式的土壤容重较之其它几种模式均要低。因此说借助于生态栽培模式对于土壤的容重能够起到一定的降低效果,而土壤容重也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显示出垂直递增的特点。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微生物的活跃也相对比较频繁,这也就导致了土壤容重比较低。而随着土壤深度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有机物的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使得土壤容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此外在这6种栽培模式下,各个土层中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排水能力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2种油茶+决明模式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以及排水能力较之其他的栽培模式便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在20~40cm的土层之中,油茶+豇豆这一栽培模式的总孔隙度最多,而油茶+圆叶决明的栽培模式下,最大持水量以及排水能力更为突出。

2.2不同栽培模式对于油茶幼林土壤有机物含量的影响分析

对油茶幼林采取不同的栽培模式,也就会导致幼林中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就图2进行分析,除了油茶+绿豆栽培模式下的土壤有机物含量要略低于对照组之外,剩下的几种栽培模式中的土壤有机物含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在0~10cm的土层中有机物含量的上升幅度最大,而且各个栽培模式的上升幅度还具备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又以油茶+圆叶决明、油茶+豇豆以及油茶+羽叶决明的栽培模式有机物含量差异性更为明显。有机物作为土壤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包含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其也是判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2.3不同栽培模式对于油茶幼林土壤的养分含量营养分析

栽培模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土壤中的全量养分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在本次研究中,除了油茶+黄豆这一栽培模式下的全氮含量较之对照组略微下降之外,其余栽培模式下的全氮含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提升幅度约为2.18%~22.91%。其中油茶+豇豆、油茶+圆叶决明的的模式效果最为突出。此外6种栽培模式下,其在0~10cm以及10~20cm中的全钾含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均要高于对照组。就整体改良土壤的效果进行分析,油茶+圆叶决明和油茶+羽叶决明两种栽培模式的效果更为突出。

3.讨论

现阶段在对油茶幼林的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0~40cm的土层上,对于该范围内更为细致的、分层次的研究则比较小。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比较分析方法,其具备有直观、简便和有效的应用优点。在运行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对油茶幼林栽培模式的优劣性进行分析时,还能够就不同栽培模式下各种指标的优化值构成比较数列,在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之后,就能够对各种栽培模式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江西区域中油茶幼林豆科栽培模式的最优化选取提供足够多的依据。

借助于油茶幼林栽培模式的应用能够对土壤的物理性状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通过连续在茶园内种植旅费的模式,其能够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并能够使得土壤的总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最大持水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油茶幼林的土壤物理性状起到改善的效果。通过豆科作物所形成的植被保护层,可以对该区域土壤的小气候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并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含水率。此外随着豆科植物根系的不断生长,在其穿插能力的影响之下,还能够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使得土壤的疏松性以及透水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通过油茶幼林栽培模式的合理应用,还能够让土壤的养分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借助于适当的套种措施能够使得油茶幼苗根系分布区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得到提升,并进一步提升该土壤有机质的数量,从而对速效氮、磷与钾的含量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土壤内有机质物含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借助于套种栽培模式能够对土壤内的物理性状以及有机物含量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使得油茶幼林的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玉娜,陈辉,杨志坚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37(1):67-74

猜你喜欢

土壤理化性质栽培模式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马缨丹入侵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林下养殖蚯蚓对盐碱地土壤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蔬菜保护性高效栽培模式探索
太和县“华盛”大棚蔬菜高产栽培模式的分析和研究
土壤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