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鹿山林区青海云杉小蠹虫危害及防治技术
2017-10-12田华山
田华山
【摘要】:林業建设对于我国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寿鹿山林区青海云杉小蠹虫危害进行探讨,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寿鹿山林区青海云杉小蠹虫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寿鹿山林区;青海云杉小蠹虫危害;防治技术
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主要建群树种为青海云杉。保护和发展在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这片天然次生林,对于研究森林演替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有效地保护好这片森林资源,对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连年气候干旱,寿鹿山林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分的自身免疫力逐渐降低,林业有害生物中的小蠹虫对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内青海云杉天然林危害严重。为了控制小蠹虫在寿鹿山、昌林山林区的扩散蔓延, 提出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小蠹虫综合防治技术。
1、 基本情况
寿鹿山自然保护区由祁连山东延余脉的两支中低山寿鹿山(南支)和昌岭山(北支)组成,位于甘、蒙、宁三省(区)交界处,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戈壁所包围,素有“沙漠绿岛”之美誉,境内是一片古老的天然森林,是景泰县西南部的一道绿色屏障。
保护区北临腾格里沙漠,属荒漠、半荒漠区,海拔高度在2300-3321米之间,年降雨量240-290毫米,年平均气温4.7℃,土壤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为山地粟钙土、山地灰褐土(山地黑钙土阳坡)和亚高山草甸土。寿鹿山自然保护区辖区总面积17.8万亩,土地权属国有,其中乔木林总面积3万亩,其中:天然乔木林总面积:2.5万亩(疏林地0.05万亩,祁连圆柏0.1万亩),人工乔木林0.5万亩;灌木林3.44万亩,其中:天然灌木林1.74万亩,人工灌木林1.7万亩,封育未成林地2.2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4万亩,坡耕地0.65万亩,牧草地2.4万亩,其它占地 3.67万亩。。林木年平均生长率为2.3%,年均生长量0.65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49万立方米。保护区主要的木本植物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及祁连杜鹃、锦鸡儿、腊梅、高山柳等;草本植物有80余种;药物植物10余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及丛林猫、狼、狐狸、岩羊等;天敌昆虫主要有蜘蛛、红蚂蚁、七星瓢虫、多种寄生蜂等,主要的病虫害有云杉叶锈病、阿扁叶蜂、云杉梢斑螟、云杉小蠹虫等。
2、发生特点和防治意义
寿鹿山青海云杉小蠹虫上世纪90年代末为一般性林业有害生物,小面积零星发生,现已上升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具有散发性和多点发生的特点,危害面积达1200公顷,严重以上危害面积467公顷,有虫株率高,中心受害区域明显,单株被害木当年虫口密度达6000-10000头,远看森林一片枯黄,中心受害区林木大量死亡,濒临毁灭,并逐年迅速向外扩散。为了尽快降低虫口密度,阻止扩散蔓延,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通过对小蠹虫的有效防控,使林木持续快速生长、材积生长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的防护效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3、 监测防治对象确定
多年来危害寿鹿山青海云杉的蛀干害虫,我们一直认为是云杉八齿小蠹,根据专家在青海的考察,更正优势或先锋小蠹虫为光臀八齿小蠹虫(以下简称小蠹虫),同时云杉大小蠹虫也混合发生危害,从而进一步确定光臀八齿小蠹虫、云杉大小蠹,两种小蠹虫为主要防治对象。
3.1发生规律、危害症状
云杉光臀八齿小蠹在寿鹿山(昌林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成虫在地下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成虫出土寻找寄主直接侵入,雄虫先蛀入韧皮部咬筑交配室,同时释放外激素招引雌虫进入交配室,交尾后雌虫咬筑母坑道及卵室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孵化后自母坑道两侧咬筑子坑道,6月下旬老熟幼虫在坑道末端咬椭圆形蛹室化蛹,7月上旬新成虫出现,9月中、下旬成虫进入地下越冬。
3.2监测发生面积及发展趋势
寿鹿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小蠹虫应监测面积1533公顷,监测面积1533公顷,云杉小蠹虫2006年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昌林、丰乐、宽沟、大庄四个林班青海云杉林内,未受侵害区在丰乐林班、宽沟林班面积333公顷,发生面积1200公顷,其中受轻度危害的地点在丰乐林班、宽沟林班,面积560公顷;受中度危害的地点在大庄林班,面积173公顷;受重度危害的地点在昌林林班的前山和后山林区,面积370公顷;受高度危害的地点在昌林林班的东山林区,面积97公顷。
云杉小蠹虫已成为寿鹿山(昌林山)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已造成部分小班的林木成片死亡,造成的灾害日趋严重,正在迅速蔓延扩散,危害形势严峻,如不加以有效防控,将对寿鹿山天然林造成毁灭性灾害。
4、 防治地点及面积
寿鹿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小蠹虫防治地点以昌林、大庄林班为主,同时对丰乐、宽沟林班进行防治。测控面积1533公顷,防治面积1200公顷;其中昌林林班防治面积467公顷,大庄林班防治面积173公顷,丰乐林班防治面积300公顷,宽沟防治面积260公顷。
5、 防治方法
5.1虫情监测。进行害虫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掌握害虫发生特点和规律,确定防治适期,提高防治效果。
5.2天然林内的濒死木、枯立木进行清理,改善林分卫生条件。清理伐桩不高于10cm,并将伐桩用土埋掉。从外向内形成包围圈,先清理零星发生的,后清理集中发生的,清理时先清理轻度为害的,后清理严重为害的,先清理部分受害木和有虫枯萎木,后清理无虫枯立木,先清理阳坡,后清理阴坡,从下坡向上清理。清理时间为10月至次年4月,清理出来的虫害木及时就地剥皮处理枝梢树皮等及时进行烧毁。计划清理濒死木、枯立木400株。补植补造400株。
5.3采用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进行综合防治。
在清理干净虫源木的前提下,在林内空地设置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进行连续3-4年的防治。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根据受小蠹虫危害程度配置数量,共计设置7013个。其中:丰乐、宽沟林班未受害区域面积333公顷,设置67个,受害轻度区面积560公顷,设置1120个,合计1187个;大庄林班受中度危害面积173公顷,5个/公顷,计865个;昌林林班前山、后山经营区重度危害面积370公顷,设置10个/公顷,计3700个;昌林林班东山高度危害面积97公顷,设置13个/公顷,计1261个,合计4961个。endprint
5.4设置饵木诱杀。在虫源木清理干净的区域,选择清理回的未干枯的倒木、折木或不能造材的幼树,直径在4-12cm之间,锯成长1-2m左右的小段(可带叉),放置在林内显眼处,每10亩左右放置一堆,每堆饵木10根左右,根据林内虫口密度的分布情况,可适当调整饵木的堆数和数量,在放置饵木的地方一定要作好标志和记录,以便及时清回处理。饵木设置好以后,经常观察小蠹虫、木蠹象的入侵情况,并用刀在侵入孔处轻轻剥皮,检查害虫的发育情况。待成虫产卵后新成虫飞出前及时运出林外并剥皮或烧毁集中消灭,按记录清理干净饵木。
5.5药剂防治。
5.5.1树干虫孔注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50倍液在轻度受害林木主干上用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每孔注药量5mL。
5.5.2喷雾防治。在4月20日-5月10日,成虫扬飞为害期间,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500倍液进行树干和伐区地面喷雾,每7天为一个药效期,连续施药3次。
5.6加强林区管理。
5.6.1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为害;
5.6.2注意林区卫生,伐除被害木和风折木,伐根及时做好剥皮处理,及时烧毁
5.6.3保护与利用啄木鸟等天敌。
6、防治时间安排及效果调查
6.1防治工作时间安排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整修林道。昌林林班重点整修前山护林点至沈家湾沟口林道、东山护林点至红石湾林道,大庄林班重点整修护林点至大沟林道,丰乐林班整修护林点至东沟林道,宽沟林班整修单墩村至马莲滩林道。
4月中旬集中培訓技术人员、施工民工负责人。主要培训小蠹虫的防治方法,重点掌握检测技术和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使用方法。
4月下旬集中清理风倒木、衰弱木、濒死木、虫害木,同时组织人员安置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用于一般性监测的聚集信息素及配套诱捕器,需要每隔10天对诱到的小蠹虫进行统计。同时对所有诱集的小蠹虫进行处理。
6.2防治效果调查
通过科学有序的防治,林区云杉大小蠹蔓延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林区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5月初小蠹虫侵害寄主后,进行样本抽样调查。在防治期间,结合小蠹虫处理,边监测边抽样调查。在防治期间,结合小蠹虫处理,边监测边抽样调查。9月上旬,在防治区再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得出防治效果。 经监测防治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了林木免疫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