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性结构的无向型名词语义构词研究
——以汉语同义类语素双音节合成词为例

2017-10-11亢世勇

中文信息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所指语素物性

刘 璐,亢世勇

(鲁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基于物性结构的无向型名词语义构词研究
——以汉语同义类语素双音节合成词为例

刘 璐,亢世勇

(鲁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该文首先介绍了鲁东大学进行的语义构词研究,说明了“无向型名词”的所指;进一步运用物性结构理论,分析语素义转指的六种类型,并提出结合转喻、隐喻、转隐喻理论共同解释“无向型名词”词义构成的研究方法;根据两个语素义如何通过转喻或隐喻转化为词义,将无向型词语分为八类。根据物性结构理论,具体分析无向型词语的语素义体现了哪种物性角色,语素义与词义是什么关系,语素义是基于相关性发生转喻还是基于相似性发生隐喻。最后总结了语素义整合转化为词义的特点,八种类型中前项—后项转喻(包含整体转喻)、前项—后项隐喻(包含整体隐喻)数量最多,符合人类普遍认知规律。

语义构词;物性结构;转喻;隐喻;隐转喻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notation of undirected nouns. It further proposes six types of connotation of nouns according to qualia structure theory, and tries to interpret the semantic construction of undirected nouns by metonymy, metaphor and metaphtonymy. According to the way to transform the morpheme sense into word sense, undirected nouns a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eight types. Based on qualia structure theory, we investigate which qualia role of a morpheme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word.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rules of mapping from morpheme sense to word sense, indicating that prev-last metonymy and prev-last metaphor are most popular.

Key words: semantic word-formation; qualia structure; metonymy; metaphor; metaphtonymy

收稿日期: 2015-07-31 定稿日期: 2015-08-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215)

1 关于汉语语义构词研究

汉语作为一种孤立语,形态变化较少[1],语义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汉语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语素义与词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2]。语义构词就是寻求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即如何整合语素义构成词义。关于语义构词的研究,早在《马氏文通》的一些章节中,就已经有零零散散的从语义角度对复合词构词法的描述。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孙常叙[3]、刘叔新[4]、符淮青[5]等都对语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进一步深入。周荐根据复合词两个词素通过什么样的结构方式组成,归纳出了九个一级类,30个二级类,建立起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复合词的语义结构系统[6]。徐通锵认为“汉语词的构造最主要的是语义问题,需要重点弄清楚词内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并把汉语构词法分为两类: 向心词和离心词[7]。张志毅在《词汇语义学》一书中归纳了语义组合的16种规则,有些规则涉及语义构词规则[8]。进入21世纪后,语义构词更加全面、系统地展开。朱彦以认知语言学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广泛运用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知识结构的网络模型等新理论,使用述谓结构的描写方法,对汉语复合词内部语义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形式化的描写,描绘出复合词的语义构词流程图[9]。王小春认为名词的句法搭配必须遵循语义双向选择规律,名词各小类的语义类属和语义特征共同制约了语法结构的类型及其关系——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10]。吴遥遥采用“三个平面”理论,将语义分析与句法功能研究相结合分析名词语义构成[11]。韩春梅将语素义直接构成词义的关系叫作显性关系;语素义通过比喻或转喻来构成词义的关系叫作隐性关系[12]。

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的团队从2000年开始致力于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语义构词研究。首先引入“字位”的观念,按照《同义词词林》的语义分类体系,遵循“一字一条、一义一条、意义与语法功能结合、非语素字单独立条”等原则将“国标GB2312”所定义的6 763个汉字衍生为17 430个字位,建成《汉字义类信息库》;然后用《汉字义类信息库》对《同义词词林》《新词语大词典》中的五万多个双音合成词语中的每个语素进行标注,建成《汉语语义构词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按照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将语义构词规则分为四类,即同类规则、后向型规则、前向型规则、无向型规则。所谓同类规则,即构成双音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属于同一个语义类,所构成的词的语义类与其基本相同,如“人民”。所谓后向型规则,即构成双音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属于不同的语义类,所构成的词的语义类与后一个字位的语义类相同,比如“老虎”“红色”。所谓前向型规则,即构成双音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属于不同的语义类,所构成的词语义类与前一个字位的语义类相同,如“质量”“人物”“椅子”等。所谓无向型规则,即构成双音合成词的两个字位的语义类不同,所构成的词的语义类与两个语素语义类都不同,比如“爪牙”。文献[13]将这四类规则进一步细化,把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分为八种类型(此处A、B代表构成双音合成词中的前、后两个语素)。

(1) A+B=A=B: A、B是同义的,词义就是其中的一个语素义,例如“门户”“哄骗”;

(2) A+B=A: 词义只保留了语素A的意义,B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即带有后缀的词及一些偏义复词,如“人物”“质量”“稻子”;

(3) A+B=B: 词义是语素B的意义,而A已经不存在了,即带有前缀的词,如“阿哥”;

(4) A+B=C: 词义与语素义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联系,AB组合后产生了新的意义,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属于此类,如“爪牙、绿色(健康的、安全的)”;

(5) A+B=A+B: 词义是由A、B两个语素义相加而成,如“陪考”“绿色”。

(6) A+B=A+B+D: 词义包含了A、B两个语素义,但是又加上了其他的意义(D),主要包括改变词性、前一个语素义与后一个语素义有领属关系、带有某种陪义,如“冷眼”“吉星”;

(7) A+B=A+D: 语素B的意义已经变成了其他意义(D),词义由A、D两个语素义构成,有的又加上了其他的意义,如“救星”“舅妈”;

(8) A+B=D+B: 语素A的意义已经变成其他意义(D),词义由D、B两个语素义构成,有的又加上了其他的意义,如“走运”。

各种类型包含的合成词的数量与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双音合成词语义素与词义关系类型分布

在这八种类型中,七种语素义与词义都有明显的关系,即91.98%的词义可以由语素义推知,是有规则的。只有第四种(A+B=C)看不出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我们所说的“无向型名词”即指这一类[14-15]。

“凡规则都有例外,凡例外都有规则”, 91.98%汉语双音合成词的词义可以运用规则由语素义推出,而8.02%无法由语素义推出词义的词语是例外,本文就是要为这些“例外”找出“规则”。我们以《汉语语义构词信息库》为基础,找出同类规则中词义与两个语素义无关的名词,比如“须眉(男人)、爪牙(同伙、帮手)”,分析总结其语义构词规则。本文所用的词汇语义分类体系及相关标记,均采用《同义词词林》的分类体系及标记,即: A人、B物、C时间与空间、D抽象事物、E特征、F动作、G心理活动、H活动、I现象与状态、J关联、K助语、L敬语[16]。

2 物性结构理论: 语素义转指路径解释

无向型词语,即词义不等于语素义组合,主要是语素入词后意义发生了变化,即语素义转指。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理论为我们解释这个问题提供了指导。生成词库理论自1995年提出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逐渐成为一种解释力较强的语言生成理论,解释范围从词与词之间的组合扩展到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有关情况宋作艳[17]、袁毓林[18-19]、赵青青[20]等都有论述。本文主要应用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理论来解释语素义转指构成词义的问题。

物性结构描写所指对象由什么构成、指向什么、怎样产生的以及有什么用途和功能。本文基本认同Pustejovsky对物性结构的分类,但是汉语中拥有丰富的量词,这是汉语词汇比较独特的现象。袁毓林根据汉语名词在文本中基本的组合方式、搭配习惯和语义解释,提出了一种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增加了单位角色。丰富的量词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别的事物,以致人们听到某个量词就能联想到相关名词,所以汉语的物性结构应包括构成角色、形式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规约化属性、单位角色。以“膏药”为例,它的构成角色是“药材”等,形式角色有“固体”等,功用角色是“治病”等,施成角色是“制作”等,规约化属性有“贴”等,单位角色是“片”等。

我们结合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具体词语的分析,对每种物性角色内部的具体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

1. 语素义基于构成角色发生转指,包括语素义与词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须眉”指男子)、语素义与词义是典型成员与整体范畴的关系(例如“山水”指风景)、语素义所指与其构成的名词密切相关三种情况。其中,语素义所指与其构成的名词密切相关又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 两个语素义所指在词义中经常出现(比如“裙钗”指女子)、两个语素义之间的关系(特征)在词义中有所体现(比如“鸳鸯”指夫妻)。

2. 语素义基于形式角色发生转指。形式角色分为直接形式角色和间接形式角色。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的某种形式,那么语素义通过与词义的直接形式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比如“丹青”指颜料)。间接形式角色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在形式上有相似性(比如“箭头”指一种形状像箭头的符号)。

3. 语素义基于功用角色发生转指,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的功用,我们称之为显性功用,这类词的语素义义类通常为动词类。比如“经理”指企业负责人,经理的职能就是“经营”“管理”企业。第二种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的功用有关,我们称之为隐性功用,这类词的语素义义类通常为名词类,通过功用角色引入谓词。隐形功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功用(direct telic)中语素义是动作的直接对象,词义所指是功用的主体,如“服装”指管理服装的人。另一种是间接功用(indirect telic),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在功用上有相似性,譬如“支撑”就是“栋梁”的间接功用角色,因为栋梁不是支撑的对象,而是用来支撑其他东西的,基于这种功用的相似性,有支撑作用的人就叫“栋梁”。

4. 语素义基于施成角色发生转指。与功用角色相似,施成角色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的施成,为显性施成,这类词的语素义义类通常为动词类。比如,“雕刻”指雕塑,雕塑要通过“雕”“刻”两种动作才能形成。第二种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的施成有关,为隐性施成,这类词的语素义义类通常为名词类,通过施成角色引入谓词。隐形施成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施成中语素义是动作的直接对象。比如,“笔札”的“笔”指毛笔,“札”的意思是木片,泛指书写工具,文章要通过书写工具才能形成。另一种是间接施成,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在施成上有相似性。比如“桃李”指学生,桃子李子是果农种植出来的,学生是老师培养出来的。

5. 语素义基于规约化属性发生转指。规约化属性包括常规活动属性、特点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依附物属性五种。

(1) 语素义可以基于常规活动属性的相关性或相似性发生转指。常规活动属性的相关性是指,语素义或者表示名词的常规活动,或者表示名词常规活动的涉及对象,例如“插戴”指头饰。常规活动属性的相似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的常规活动属性有相似的地方。例如,“种子”的常规活动是“成长”,投射到人的范畴指有进步空间、实力比较强的运动员。

(2) 特点属性分为直接特点属性和间接特点属性。直接特点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的某个特点为词义所指的特点,例如“佳丽”指美丽的人。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特点,则语素义基于间接特点属性的相似性发生隐喻,例如“豺狼”指凶残的人。

(3) 时间属性分为直接时间属性和间接时间属性。直接时间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的某个时间为词义所指存在或发生的时间,例如“夜宵”是在夜里吃的东西。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存在或发生时间上有相似性,则语素义基于间接时间属性的相似性发生隐喻。

(4) 空间属性分为直接空间属性和间接空间属性。直接空间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的某个空间为词义所指存在或发生的空间,例如“街坊”指附近街巷里住的人。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存在或发生空间上有相似性,则语素义基于间接空间属性的相似性发生隐喻,例如“领袖”由衣服前端投射到人的领域,指起带头表率作用的人。

(5) 依附物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一个具体实物,词义表示一个抽象事物,抽象名词依附于语素义所指,例如“拳脚”指武术。

6. 语素义基于单位角色发生转指。语素义是词义所指事物的计量单位,即跟名词相应的量词语素是词的数量单位,则语素基于单位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18-19]。比如,布匹的计量单位是“匹”,所以“匹头”指布匹,“匹”体现了“匹头”一词的单位角色。

语素义的义类跟词义不一致,通常情况下,语素义一定是发生了转义才可能指词义。转义的类型有metaphor(隐喻)、metaphtonymy(隐转喻)、metonymy(转喻)三种[20]。隐喻和转喻都是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投射,隐喻基于二者的相似性,转喻基于二者的相关性。隐转喻(metaphtonymy)指同时涉及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现象。隐转喻同时涉及两种认知过程,并且两个过程相互独立。如“兔唇”一词本义是“兔子的嘴唇”,首先通过隐喻指“像兔子一样的嘴唇”,然后通过转喻用部分指整体“长有像兔子一样嘴唇的人”。隐喻、转喻、隐转喻也是我们解释词义构成的一个角度。

3 无向型词语的语义构成

根据两个语素义转指方式及如何通过转喻或隐喻构成词义,将我们采集到的738个无向型词语语义构成分为以下八类。

3.1 前项、后项转喻(包含整体转喻)

前项、后项转喻是指前后两个语素义基于词义的相关性分别发生转喻,包含两个语素不是修饰语与中心语关系但作为整体发生转喻的情况。这类共有443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60.03%。

3.1.1 构成角色相关

两个语素体现了名词的构成角色,包括语素义与词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素义与词义是典型成员与整体范畴的关系、语素义所指与其构成的名词密切相关三种情况。这类词语共有81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0.98%。

(1) 语素义与词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指语素义表示词义所指的比较显著的部分,例如,“须眉(B+B)*B+B表示词的语素义语义类别,下同。”指男人(A),胡须是男子比较有特点的部分。这类词语有六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81%。

(2) 语素义与词义是典型成员与整体范畴的关系,用典型成员转指其所属的范畴。例如,“山水(B+B)”是风景的典型成员,所以“山水”转指风景(D)。这类词语有43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5.83%。

(3) 语素义所指与其构成的名词密切相关是指,语素义所指经常在词义所指中出现,由此发生转指。例如,“裙钗(B+B)”指女子(A),因为“裙子”“发钗”是女子穿戴的。这类词语有32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4.34%。

3.1.2 直接形式角色相关

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的某种形式,那么语素义通过与词义的直接形式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例如,“苍茫(E+E)”指天空(C),“苍”表示天空的颜色是“灰白色”,“芒”表示天空的形体“大”。这类词语有14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90%。

3.1.3 功用角色相关

语素义基于功用的相关性发生转喻,涉及显性功用角色和直接功用角色两类。这类词语共有101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3.69%。

(1) 语素义所指是词义所指的功用,则语素义体现了词义的显性功用角色。例如,“经理(H+H)”指经营、管理的人。这类词语有88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1.92%。

(2) 语素义是词义功用的对象,则语素义体现了词义的直接功用角色。例如,灯光(B+B)”指管理灯光的人(A)。这类词语有13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76%。

3.1.4 施成角色相关

语素义基于施成的相关性发生转喻,涉及显性施成角色和直接施成角色两类。这类词语共有74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0.03%。

(1) 语素义所指是词义所指的施成动作,则语素义体现了词义的显性施成角色。“雕刻(H+H)”指雕塑(D),因为雕塑是通过雕刻形成的。这类词语有73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9.89%。

(2) 语素义是词义施成的对象,则语素义体现了词义的直接施成角色。例如,“笔札(B+B)”指文章。因为毛笔、木片是古代的书写工具。这类词语有1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14%。

3.1.5 规约化属性相关

语素义与词义所指的规约化属性相关,包括语素义与词义所指的常规活动属性相关、直接特点属性相关、直接时间属性相关、直接空间属性相关、依附物属性相关五种。这类词语共有156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21.14%。

3.1.5.1 常规活动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或者表示词义的常规活动,或者表示词义常规活动的涉及对象。例如,“买卖(H+H)”指商业(D)。这类词语有12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63%。

3.1.5.2 直接特点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的某个特点为词义所指的特点,语素的义类通常为形容词类。例如,“显贵”指有名声有权势、地位优越的人。这类词语共有92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2.47%。

3.1.5.3 直接时间属性的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词义所指的时间范围。例如,“夜宵(C+C)”是在夜里吃的东西(B)。这类词语有两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27%。

3.1.5.4 直接空间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词义所指的空间范围。例如,“左右(C+C)”指身边的人(A)。空间范围有时会发生变化。有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例如,“陌”指田间道路,“陌路(B+B)”指在路上碰到的人(A);有的空间范围缩小了,例如,“街”指街道,“坊”指里巷,“街坊(B+B)”指附近街巷里住的人(A)。这类词语共有22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2.98%。

3.1.5.5 依附物属性相关是指,语素义表示一个具体实物,词义表示一个抽象事物,抽象名词依附于语素义所指。例如,“笔墨(B+B)”指文采(D),因为文采可以通过笔和墨来实现。依附物属性不同于构成角色。语素义是词义的构成角色,语素义与词义存在内在一致性,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在某个层次上属于同一整体。而语素义是词义的依附物属性,词义所指依附于语素义所指,词义所指通过语素义所指来实现,二者不属于一个整体。这类词语共有28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3.79%。

3.1.6 单位角色相关

语素义是词义所指事物的计量单位,即跟名词相应的量词语素是词的数量单位,则语素基于单位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其构词类型通常为第四类a+b=c。例如,“队”和“伍”都是军队的编制单位,所以用“队伍(D+D)”指军队(A)。这类词语有三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41%。

3.1.7 交叉角色相关

交叉角色是指前后两个语素分别体现了名词的两种物性角色,两个基于不同的物性角色各自发生转喻。理论上,3.1.1到3.1.6中的六种角色都可以互相交叉。例如,“炮手”指操纵火炮的士兵,“炮”体现了“炮手”的功用是操纵火炮,“手”是人的构成部分。这类词语共有14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90%。

3.2 前项、后项隐喻(包含整体隐喻)

前项、后项隐喻是指前、后两个语素义基于同词义的相似性分别发生隐喻,这种相似性包括构成角色的相似性、间接形式角色的相似性、间接功用角色的相似性、间接施成角色的相似性、规约化属性的相似性。这类词语有183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24.80%。

3.2.1 构成角色的相似性

两个语素义都基于构成关系的相似性发生隐喻,包括词义所指与整体关系同语素义所指与整体关系相似、词义与两个语素义之间的关系相似两种情况。例如,“心腹(B+B)”指亲信(A),心脏、腹部对身体来说是重要的器官,将这种关系投射到“人”的范畴中,亲信对主体而言,相当于心、腹对身体而言;“鸳鸯(B+B)”指夫妻(A),是用“鸳”“鸯”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夫妻。这类词语共有30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4.07%。

3.2.2 间接形式角色的相似性

语素义基于间接形式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间接形式角色。例如,“箭头(B+B)”指一种符号(D),因为这种符号的形状与箭的头相似。这类词语有两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27%。

3.2.3 间接功用角色的相似性

语素基于间接功用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功用角色。例如,“樊笼(B+B)”原本指用来关鸟、兽的笼子,后来引申到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D)。这类词语共有38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5.15%。

3.2.4 间接施成角色的相似性

语素基于间接施成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施成角色。例如,“桃李(B+B)”指学生(A),桃子、李子是果农种植出来的,学生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这类词语有两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27%。

3.2.5 规约化属性的相似性

两个语素义基于规约化属性的相似性发生隐喻,分析的词语中涉及常规活动、间接特点、间接空间三种属性。这类词语共有111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5.04%。

(1) 语素义基于常规活动的相似性发生隐喻,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的常规活动有相似的地方。例如,“种子(B+B)”的常规活动是“成长”,投射到人的范畴指有进步空间、实力比较强的运动员(A)。这类词语共有25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3.39%。

(2) 语素义基于间接特点的相似性发生隐喻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有相似的特点。例如,“豺狼(B+B)”的特点是“凶残”,用来指凶残的人(A)。因为语素义与词义不是同一义类,这类词语中表示的“特点”有时需要转化。例如,“蛇蝎”的特点是“有毒”,用来指人,人的特点一般不说“有毒”,但可以说“恶毒”。这类词语共有83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11.25%。

(3) 语素义基于间接空间的相似性发生隐喻是指,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在空间范围上有相似的特点。例如,“头领(B+B)”指为首的人(A),就是将头和脖子在身体上位置的特点投射到人的范畴。这里的空间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抽象空间只是限定了某个集体成员的活动范围,不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空间。这类词语有三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41%。

3.3 前项转喻、后项隐喻

“前项转喻、后项隐喻”的词语,前一个语素义基于与词义的某种相关性发生转喻,后一个语素义与词义的某种相似性发生隐喻。理论上,在3.1和3.2中涉及的物性角色都可以组合。例如,“肉票(B+B)”指人质(A),“肉”是人的构成部分,“票”是用来做凭证的。前一个语素义体现了词义的构成角色,后一个语素义基于间接功用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这类词语有七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95%。

3.4 前项隐喻、后项转喻

“前项隐喻、后项转喻”的词语,是指前一个语素义基于与词义的某种相似性发生隐喻,后一个语素义基于与词义的某种相关性发生转喻。理论上,在3.1和3.2中涉及的物性角色都可以组合。例如,“琼筵(B+B)”指宴会(D),“琼”指宴会的食物像美玉一样甘美,基于间接特点属性的相似性发生隐喻,“筵”指古人在宴会中坐的席子,体现了词义构成角色。这类词语有两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27%。

3.5 前项隐喻、整体隐喻

“前项隐喻、整体隐喻”的词语,前一个语素义与后一个语素义的某种物性角色具有相似性,由此发生隐喻,修饰限制了后一项语素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某种物性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理论上,在3.1和3.2中涉及的物性角色都可以组合。例如,“眼线(B+B)”指暗中观察情况、必要时担当向导的人,“眼”是眼线的发出体,“眼线”的功用是“观察”。首先,前一个语素义体现了后一个语素义的施成角色,修饰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间接功用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这类词语有五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68%。

3.6 前项转喻、整体隐喻

“前项转喻、整体隐喻”的词语,前一个语素义与后一个语素义的某种物性角色具有相关性,由此发生转喻,修饰限制了后一项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某种物性角色的相似性发生隐喻。理论上,在3.1和3.2中涉及的物性角色都可以组合。例如,“草包(B+B)”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说话行动莽撞粗鲁的人(A),“草”是“包”的构成材料,“草包”的特点是不结实、不实用,投射到人身上就是无能、无用。首先,前一个语素义是后一个语素义构成部分,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整体基于同词义在间接特点属性上的相似性发生隐喻。这类词语共有35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4.74%。

3.7 前项隐喻、整体转喻

“前项隐喻、整体转喻”的词语,前一个语素义与后一个语素义的某种物性角色具有相似性,由此发生隐喻,修饰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某种物性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理论上,在3.1和3.2中涉及的物性角色都可以组合。例如,“兔唇(B+B)”的“兔”指“像兔子似的”,然后用“像兔子似的嘴唇”比喻长有这种嘴唇的人(A)。首先,前一个语素义基于同后一个语素义直接形式的相似性发生隐喻,修饰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构成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这类词语共有七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0.95%。

3.8 前项转喻、整体转喻

“前项转喻、整体转喻”的词语,前一个语素义与后一个语素义的某种物性角色具有相关性,由此发生转喻,修饰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某种物性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理论上,在3.1和3.2中涉及的物性角色都可以组合。例如,“北纬(C+C)”指北半球(B),“北”限制了纬度的范围,用北半球所处纬度来指北半球,前一个语素义基于同后一个语素义直接空间属性的相关性发生转喻,修饰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两个语素义整体基于同词义直接空间属性的相关性发生转喻。又如“布衣(B+B)”指平民(A),“布”是“衣”的构成材料,“布衣”是平民用来穿的,前一个语素义是后一个语素义构成部分,限制了后一个语素义的语义范围,然后整体基于同词义在直接功用角色的相关性发生转喻。这类词语共有56个,占所有分析词语的7.59%。

4 语素义整合转化为词义的特点

从数量看,八个类型的词语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第一类前项、后项转喻(包含整体转喻),第二类前项、后项隐喻(包含整体隐喻),第八类前项转喻、整体转喻,第六类前项转喻、整体隐喻,第三类前项转喻、后项隐喻,第七类前项隐喻、整体转喻,第五类前项隐喻、整体隐喻,第四类前项隐喻、后项转喻。其中数量占明显优势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分别有443和183个词语,占到所有分析词语数量的84.82%。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前项和后项两个语素更偏向同时进行转喻或者同时进行隐喻来构成词义。这种方式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变换方式。人们更容易将语素义和词义联系到一起,更容易通过语素义理解词义,这符合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

从内容上看,物性结构实际上是说明与一个词项相关的事物、事件和关系。通过分析语料中无向型词语的语素如何体现词语的物性结构,又是如何通过转喻、隐喻的方式转变为词义,对物性结构的分类进行了细化。语素义体现了哪种物性角色,与词义是什么关系,是基于相关性发生转喻还是基于相似性发生隐喻,这就是语素与词的物性关系,详见表2。

表2 同义类语素双音合成名词中的无向型词语的物性关系*为方便理解,例词选取前项、后项都发生转喻或隐喻的无向型词语。由于本文分析词语数量有限,有的关系类型在本文中没有找到对应词语,只表示理论上成立。

续表

5 结语

本文的研究结果或许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一些依据。但若想让机器依据语义构词规则准确识别同义类语素双音合成名词,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一是需要将语义构词规则进行机器学习的研究,进行验证和完善;二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未能解决的无向型词语和简单化处理的词语,完善同义类语素双音合成名词的语义构词规则;三是当一个语素有多个意义时,具体语境下为哪种意义,需要对语素义之间组合的规则进行研究。

[1]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2]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5.

[3] 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4] 刘叔新.汉语复合词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J].中国语文,1985,3.

[5]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 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33-67.

[7] 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64.

[8]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71-172.

[9]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王小春. 现代汉语名词语义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 吴遥遥.名词语义和语法的多重性[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 韩春梅.汉韩复合名词构词法对比[D].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3] 亢世勇.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4] 王源庆.基于数据库的双音合成词语义构词规则探究[D].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5] 张晓蝶. 面向信息处理的双音节新词语构词规则研究[D].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6] 梅家驹.同义词词林[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17] 宋作艳. 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8.

[18] 袁毓林.基于生成词库论和论元结构理论的语义知识体系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3,27(6): 23-30.

[19] 袁毓林.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J].当代语言学,2014,16(1): 31-48.

[20] 赵青青.现代汉语名名复合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刘璐(1990—),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文信息处理,高中语文教学。

E-mail: liuluxinxiang@126.com

亢世勇(1964—),通信作者,硕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计算语言学。

E-mail:kangsy64@163.com

Study on Semantic Structures of Undirected Nouns Based on Qualia Structure Theory

LIU Lu, KANG Shiy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25, China)

1003-0077(2017)04-0001-08

TP391

A

猜你喜欢

所指语素物性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趣填51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遗忘者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火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