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救国视角下抗战时期佛教报刊的战争动员探析

2017-10-10曾友和

关键词:日寇抗战时期动员

曾友和

新闻救国视角下抗战时期佛教报刊的战争动员探析

曾友和

抗战时期,佛教报刊踏响“新闻救国”时代强音,着眼于中国佛教界的现实关切,从政治、经济、国民精神等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战争动员,促使原本墨守“出世不入世”圭臬的佛教界积极投身于“不离世间觉”的抗战行列,成为中国抗战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并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意义上来讲,抗战时期佛教报刊所进行的战争动员功不可没。

抗战时期;新闻救国;佛教报刊

20世纪上半叶,报刊是中国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的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尤其是抗战时期,“新闻救国”已然成为战时形态下新闻界的最强音,新闻业担当起引导战时舆论宣传的重任也是时代所趋。翻阅战时出版的各类报刊,有关日寇侵华和我军民抗敌的宣传报道甚多,其对于激发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投入到捍卫民族自由独立的斗争中去,有着重大的舆论动员和推动作用。战时报刊无疑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但以往学界大多关注战时主流报刊,而对于非主流报刊的战时佛教报刊却较少关注。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组成部分的佛教报刊,对动员佛徒参与抗战救亡不遗余力,并真实记录了佛教徒众与全国军民一道抗击外侮的悲壮历史。通过对战时佛教报刊战争动员深入观察和分析,以揭示佛教报刊在抗战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及给予的历史思考。

一、抗战时期佛教报刊战争动员的历史背景

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都如同种子破土而出,而特定的历史环境则为其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荡,全面抗战由此拉开序幕。国难当头之际,新闻界以特有的敏锐性及时发出“新闻救国”的时代强音,指出“新闻纸之地位在战时愈加重要,它可说是人民爱国思想的源泉,抗战御侮的先锋。它可以辅助武力摧毁敌人的阵线,它可以鼓动全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发扬民族的光荣,新闻纸实在是战时最有力的宣传武器,同时也就是对外战争决胜的重要关键。”[1]新闻界积极号召包括佛教报刊在内的各界报刊积极参与到战争动员中来。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华民族灾难日益深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广大民众逐渐意识到国家的存亡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佛教僧伽作为国民的一分子,自然也不例外,认为唯有动员包括佛教徒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才能制止日寇侵华行径。在此背景下,佛教报刊作为中国佛教界的“喉舌”,背负着不可抗拒的历史使命,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动员佛教众徒参与抗战救亡的重任。这既是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然结果,也是唤起民族觉醒的必然要求,更是抗战舆论动员的迫切需要。

民国时期是佛教文化复兴活动的重要时期,也是佛教新闻出版事业的繁盛时期。从黄夏年先生主编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三大丛书来看,共收集民国佛教期刊186种、佛教报纸7种。事实上,民国时期佛教界先后办刊出报近300种,现在可见的达256种之多,未见仅有名的尚有30余种,佛教报纸也远不止7种。因此,探讨佛教报刊战争动员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抗战时期佛教报刊所处的历史背景。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纸张供给越来越短缺,通邮也越来越困难,加上主办佛教报刊的人员因战争的原因流离失所,大部分佛教报刊陆续被迫停刊。1941—1942年间,国统区的佛教报刊仅剩5种,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多期合并出版,其版面也大幅度缩减[2]。不过,即便如此,中国佛教界仍想方没法维持报刊的出版,如《海潮音》和《佛化新闻报》就是这5种报刊中最重要的2种,而且在抗战中一直未停刊。尽管有许多佛教刊物由于战争的原因不得不停办,但也有一些佛教报刊仍在沦陷区持续出版,只是由于日伪政权对报刊内容的严格管制,沦陷区的佛教报刊禁止刊登涉及抗战言论的内容。同时,即便是在国统区也有部分佛教报刊仅限于弘传佛教,不涉及时政。基于此,仅将抗战时期涉及战争动员内容的佛教报刊进行了疏理,见表1①。

表1 涉及战争动员内容的佛教报刊一览表

从表1内容来看,佛教报刊因战争的原因或创刊、或停刊、抑或反复停复刊,既反映了战时佛教新闻出版事业的变革和动荡,也凸显了战时佛教报刊因应战争动员的时代要求。应该说,佛教报刊是伴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而发展变化的。也正是在“新闻救国”时代强音的驱使下,佛教报刊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新闻救国”的历史使命,努力发挥报刊舆论动员的力量,唤起包括佛教徒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抗战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抗日战争真正成为全民族的战争,进而举全民族之力促使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二、抗战时期佛教报刊的政治动员

没有民族的觉醒,就不会有抗战的胜利,没有广泛的动员,也就难有民族的觉醒。政治动员是抗战时期社会动员的重要内容,其对社会大众的动员形式、动员广度和深度,直接关系到全民抗战的大局。中国佛教界通过佛教报刊阐发抗战救亡主张,揭露日寇侵略行径,动员广大佛教徒众投身抗战行列。

(一)阐发佛界抗战理念

佛教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对于日寇野蛮侵略行径,通过佛教报刊阐发中国佛教界的抗战理念,指出佛教和佛教徒与抗战的关系,佛教徒作为国民的一分子,理应肩负起作为社会群体和国民的职责和使命。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佛教和佛教徒自当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对此,中国佛教界有识之士在佛教报刊上撰写了一大批关于佛教和佛教徒与抗战救亡之间关系的文章,号召和动员广大徒众参与抗战救亡活动。例如,《佛化新闻报》先后发表了《国难当前佛徒应有之义务》《佛徒在抗战期中的任务》《抗战时期佛教徒应负的责任》《佛教与抗战之关系》《以佛法来扑灭战争的烽火》《佛教与抗建》等数十篇社论、通讯或消息[3]。此举既阐发了中国佛教界抗战护国的理念,也表达了中国佛教界坚决捍卫民族独立的立场。也正是基于这种舆论动员,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佛教界参与抗战救亡活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二)揭露日寇侵华暴行

“七七”事变后,日寇铁蹄四处践踏,烧杀淫掠,其残忍性和广泛性达到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揭露日寇的疯狂与凶残,让更多民众了解同胞遭受的痛苦与悲惨,已然成为抗战时期反侵略动员的一种必要。因此,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开始,佛教报刊就将日寇轰炸寺庙、屠杀僧尼、奸污尼姑、焚烧经卷、抢夺佛教文物等暴行公诸于世。例如,《海潮音》先后发表了《敌人毁我佛教建筑摄影》《敌人对我佛教的暴行》《杭州净慈寺敌人枪决寺僧》《倭寇奸杀焚掠中国僧尼的报告》《日寇是怎样摧残中国僧尼》《敌人在晋盗宝》《敌人洗劫五台山》《玉泉寺僧惨被屠杀》等消息、通讯和图画体裁的文稿数十篇[4]。佛教报刊通过揭露日寇暴行,激起了中国佛教徒众对侵略者的强烈义愤,增强了对反对侵略、保护和平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佛教徒众去改变或变革不合理的侵略与压迫。

(三)动员组织救亡团体

佛教报刊在弘传佛理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动员佛教徒组织成立抗日宣传队、僧侣救护队等抗战救亡团体的责任。例如《佛化新闻报》和《海潮音》先后发表了《中国佛教会组织救护队北上服务》《沪四大丛林组织救护队》《渝僧侣救护队即将正式成立》《合川僧伽组救护队》《汉口佛教正信会组织救护队》《广州组织佛教金十字救护队》《南岳寺僧组设救护队》《湖南僧侣慰劳队出发工作》《淮安的僧众看护工作》等数十篇文稿[3-4],通过发表大量标题醒目、文字生动、富有鼓动性的社论、短评和通讯报道,使更多的佛教徒众参与到抗战救国的队伍中来,积极支援抗战前后方。

(四)号召佛徒从军参战

1939年后,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日寇加快了侵略的步伐,中国军队损失惨重,政府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口号,激励全国青年积极从军,到前线保家卫国。在此背景下,佛教报刊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一方面刊登佛教界有识之士撰写的关于鼓励佛徒从军的文章,另一方面及时报道各地僧青年从军参战的消息,不断激发僧青年从军参战的热情。在佛教报刊的宣传鼓动下,广大僧青年纷纷请缨从军,毅然脱下僧服,换上戎装,与全国其他青年一道奔赴战场抗击日寇。例如《佛化新闻报》先后报道了 《大竹僧侣争赴前方》《僧伽从军》《僧尼从军光明海芳卸装入伍》《僧侣救护队请缨赴印组织“僧侣赴印运输队”》《汉院学僧请缨杀敌》等僧青年从军参战的消息[3],在中国佛教界乃至中国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佛教报刊还报道了不少各地僧人自发参与抗日游击战争的消息,如,1941年初,《狮子吼月刊》刊载的《走出经堂与恶魔搏斗——抗战热潮泛滥五台》一文中报道了五台山佛教僧众抗击日寇的事迹,这些抗战护国壮举进一步激发了僧青年从军参战的爱国热情[5]。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因直接或间接参战而牺牲的佛教僧伽近千人,他们或倒在了与日寇激烈战斗的血迫中,或在掩护抗日将士时惨死在日寇的刺刀下,或在深入敌后搜集情报被俘后被日寇的酷刑拷打而致死,然而他们视死如归的参战壮举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

三、抗战时期佛教报刊的经济动员

战争以经济作后盾。然而,在持续抗战的影响下,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军费支出剧増,经济建设停滞不前。在此背景下,政府大力倡导“献金献物支援抗战”,社会各界纷纷响应,中国佛教界也不例外,充分发挥佛教报刊新闻媒介的宣传鼓动作用,积极动员中国佛教界尽其所能,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为中国抗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一)鼓励佛徒献金献物

在印光、太虚、圆瑛等佛教界有识之士带动示范下,向国家和军队捐献物资或金钱成为出家僧人的普遍现象。既有僧人省吃俭用的衣单费和私人财物变卖换来的钱,也有向信众募集的款物,甚至购买救国公债。然而更多的是各地佛教团体或寺院将寺产收入捐献支援国家抗战。例如,《佛化新闻报》和《海潮音》先后报道了《章嘉佛献金万元慰劳前方抗战将士》《大虚大师大通呼图克图代募捐款达万元》《四川省教会响应佛徒节约献金》《僧伽爱国热粤曲江果定和尚捐献军谷二十石》《镇江僧青年组公债劝募队》《印光法师捐款抗敌》《中国佛学会为前方将士征募寒衣》《九华佛会募款抗敌》《汉藏教理院全体师生热烈捐募寒衣》等消息[3],各地佛教僧众深受鼓舞,纷纷参与到物质援军的行列中来。

(二)声援“佛徒号”献机运动

在中国佛教界经济动员活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佛徒号”献机运动,该运动声势之浩大,筹集捐款之多,影响之深远。在这场献机运动中,佛教报刊不仅及时报道了各地佛教界发动“佛徒号”献机运动的动态,例如,《佛化新闻报》先后报道了《太虚大师呈请全国佛徒响应佛徒号献机》《响应“佛徒号”献机》《省佛教会发动劝募佛徒号献机运动》《劝募“佛徒号”献机运动桂贵两省复电响应并发动》《贵州省佛教会劝募响应“佛徒号”之踊跃》《陕西佛化社响献应机捐并劝各地佛产踊跃参加按照献金一元运动办法》《重庆市佛教会献飞机捐一千元》《甘肃七县联合会集献佛徒号捐千元》等消息[3],促进了“佛徒号”献机运动的深入开展,而且也充分发挥了佛教报刊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如《佛化新闻报》在及时报道各地佛教僧众献机动态的同时,还将收到的每期献机款项在专栏进行公布[6],有效地保证了“佛徒号”献机运动捐款账目的公开透明。尽管最终未能实现“佛徒号”飞机上天抗击日寇空军的目标,但其对当时中国宗教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物质援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使源源不断的物资送往前线。

四、抗战时期佛教报刊的国民精神动员

1939年3月12日,国民政府在重庆颁发《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在全国正式发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宣称“不仅应动员国内一切之物资与人力,亦必动员全国国民之精神”[7]。动员令发出后,各界报刊积极与之相配合,佛教报刊也不例外,代表中国佛教界发表了各种精神动员言论,从佛教的立场客观分析战争形势,传达抗战必胜信念,调动佛徒的抗战积极性,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坚定全民抗战必胜信念

每当前线传来最新战况消息,佛教报刊都会积极扮演信息传播媒介和精神鼓舞者的角色。如《佛化新闻报》先后报道了《抢救难胞 僧侣英勇》《湘僧救救护队救人救世》《追记慈云寺僧众远征——僧侣参加赴印运输特写》《僧侣运输队队员应供师舍生取义》《行都空袭紧张中活跃的僧侣救护队》等消息[3]。佛教报刊通过大量持续地报道前方将士或佛徒英勇抗敌的壮举,促使僧众频繁地接触到前线胜利的消息,对抗战前景形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判断和认识,从而树立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二)营造日寇必败舆论氛围

佛教报刊在充分报道中国军民和佛徒武力防御日寇的同时,还大肆宣传佛教界向日寇发起文化进攻,即报道中国佛教界走出国门宣传中国抗战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从佛教立场驳斥日寇侵华的非正义性,从同属佛教国家的角度呼吁日本佛教徒制止当局的侵略行径,以及使全体佛徒在精神上武装起来投身于抗战行列。例如,《佛化新闻报》和《海潮音》先后发表报道了《太虚大师讲演佛教与国家总动员》《佛门弟子不忘抗战》《日伪觉悟的最后时机》《我抗战确有把握》《抗战前途与佛徒责任》《从佛教的立场谈抗战》《佛教徒的反侵略》《精神总动员与佛教徒》《日本是虚伪的佛教国》《僧是战士》《我们是一支降魔生力军》等百余篇通讯、社论和消息体裁的文稿[3-4],这些报道一方面向广大僧众和民众宣传中国抗战是正义的,并获得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揭穿了日寇侵略者欺骗性宣传阴谋,并解读日寇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所处的困境,营造日寇终将走向灭亡的舆论氛围。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梳理不难看出,佛教报刊在战时背景下为支援抗战在政治、经济和国民精神动员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应该说,佛教报刊作为新闻媒介圆满地完成了“新闻救国”的使命,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战争是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又是贯穿在战争过程中的主旋律。中国佛教界虽尊奉“出世不入世”的圭臬,但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存亡之机,中国佛教界毅然“不离世间觉”,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宗教和宗教信仰降到次要的位置,全身心地投入抗战行列,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家国情怀。而作为中国佛教界“喉舌”的佛教报刊真实记录了中国佛教界如何面对战争的种种历史形态,可以说,它既是中国佛教界参与战争的见证者,又是中国佛教界参与战争的推动者。从上述理佛教报刊进行战争动员的史实来看,佛教报刊毫无疑问是刺激中国佛教徒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成的最重要的媒介,这种对于战争近况的跟踪报道、对于战争灾难的详细再现、对于战争记忆的不断竞逐,都在构成战争与阐释之间的复杂关系,战争报道如何在形成民族国家同仇敌忾意识的同时,又不煽动一种极端嗜血的暴力文化,真是一个历史的两难[8]。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报刊的战争动员无疑全面诠释了佛教并不排斥正义的战争,抑或说为了正义不放弃慈悲杀生的暴力,这也许就是近代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中国佛教中的真实反映,构造了抗战时期佛教报刊新闻救国的特殊形态。

注释:

①表1中,资料来源于黄夏年编纂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佛教与佛学》与《华南觉音》虽在海外发行,但因其涉及中国抗战内容,并具有较强的舆论动员意义,特列其中。

[1]刘百川.心理国防与新闻统制[M].上海:汗血书店,1937:5.

[2]学愚.佛教、暴力与民族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佛教[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187.

[3]黄夏年.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M].北京:中国书店,2008:7-9.

[4]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M].北京:中国书店,2008:197-202.

[5]生生.走出经堂与恶魔搏斗:抗战热潮泛滥五台[J].狮子吼月刊,1941(2).

[6]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师范大学.战时动员(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296.

[7]本期收到“佛徒号”献机捐款[N].佛化新闻报,1941-09-25,1941-10-02,1941-10-16,1941-10-23,1941-10-30,1941-11-06,1941-11-13,1941-11-27.

[8]唐小兵.战争、苦难与新闻:试论抗战时期民间报刊的舆论动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8).

(编辑:王苑岭)

G239.29

A

1673-1999(2017)09-0084-04

曾友和(1976—),男,硕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地方佛教史。

2017-05-10

猜你喜欢

日寇抗战时期动员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
我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寇“三光”政策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