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30刘竹军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乐器运用

刘竹军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身体;乐器;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75—01

“身体乐器”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一种乐器都无法与之相比较的,它可以像其他乐器一样音色可明可暗,音量可大可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乐器”的潜能,奏出最美、最有趣的节奏,是每个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身体乐器的优点

1. 不计成本。身体乐器来自于人身体本身,是人身体构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对于那些价格不菲而又难以携带的乐器而言,身体乐器不仅不需要昂贵的购买费用,而且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带在身边的,是既经济又方便的乐器。

2. 亲切自我。奥尔夫曾在他的音乐教学原则中提出过充分运用人体各部分可能发出的声音与演奏的理论,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柯达伊也在她的教学理念中提到人的身体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

3. 即时娱乐,体现经典。奥尔夫说过:“所有的音乐教学应当从游戏入手,而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奥尔夫正是从这一点开始他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 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也正是这个体系经历七十余年生命力仍长盛不衰的原因。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一共有两个方面,全部都是如何利用身体器官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的:(1)节奏、旋律联系,包括从读入手,提取“节奏基本型”;(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

二、身体乐器在教学中的运用

1. 以“嘴巴”为乐器。“嘴巴”乐器也是身体乐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嘴巴发出多种声音,比如:舌头上下摆动所发出的声音、舌头卷起通过震动所发出的颤音、用舌头敲击上颚的声音等等都是很好的节奏律动,这些都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对于基本节奏型与读法可以这样做:

(1)××|××||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2)××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2. 以“手”为乐器。以“手”为乐器,是最常見也是最简单的掌握节奏的方法,通过手来拍打身体各个部位。比如:肩膀、腿都能成为节奏,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拍手的形式来体现节奏的。比如,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欢迎你》当中就有3处节奏上的重点,也是这堂音乐课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我用这样的节奏边拍手和学生打招呼:

X X X X X

同 学 欢迎 你

当歌曲中再次出现这样的节奏时,对学生来说已不再感到困难,在节奏感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感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用嘴读出节奏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并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练习开始,慢慢地加速度练习,并做到强拍子的动作较明显于弱拍子的动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正确地拍出每段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又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3. 以“脚”为乐器。“脚”乐器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掌握节奏的方法,它与手乐器是有着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关系的,然而它们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手乐器是大众化的在一定氛围下才会进行的,以手乐器打节拍是需要一种强烈的氛围来烘托的。而脚乐器则是一种无气氛烘托的形式下进行的,如一个人戴着耳机在欣赏音乐时,当他完全沉醉与音乐中时,他会潜意识下跟着音乐的律动来用脚乐器来打拍子,而不是用手乐器,所以说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又完全相反的两种节奏形式,脚乐器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培养的重点。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乐器运用
学乐器
乐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