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2017-09-30胡静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

胡静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60—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课堂教学要以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为主,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笔者认为,构建有效的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

在备课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而且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整体已有的知识基础,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课堂上教与学的脱节;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并适当地引入课堂,穿插进教学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數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亲切感,让快乐学习的情绪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理利用学具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会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会压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学具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合理利用学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变为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表象,并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四、向学生展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有着无穷的魅力,数学美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如对称、简洁等,更美在内涵上,数学有着丰富的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要具备对数学美的感受能力,并能在生活中捕捉到数学美,把自己对数学美的感悟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多边形等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随着边数的增多,正多边形的外形就越接近圆形。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但渗透了数学极限的思想,而且使学生明白了正多边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更使学生体会到正多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的美丽和神奇,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五、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

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并理解和牢固掌握。因此,数学教学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做一些直经为3、4、5厘米的硬纸圆片,并指导学生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子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得到的数据,并用得到的数据除以圆的直径,得到3个数据;然后比较这3个数据,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比较3个数据,自己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是圆周率,然后向学生演示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