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7-09-30徐兆春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徐兆春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特征;影响;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33—01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教育方式的重大变革。经过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以其快速的传播方式迅速占领意识形态场域,并对处于思想型塑过程中的中學生产生了剧烈冲击。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和完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和认真加以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新媒体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交互对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由于新媒体实现了交互对象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直接对话,使得交互的双方共同面临彼此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二是信息传递的碎片化。这是网络媒体的共性也是通病,以吸引人眼球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推文及声音、文字等信息大量在新媒体中传递,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各类主体的自主行为,缺少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事实和经验呈现。三是传播的快速化和及时性。新媒体集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所有优势,凭借优质的技术手段,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1. 新媒体为改进和完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1)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和获得的便利性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更快的速度传递和处理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让中学生可以接触大量信息,接触不同文化、思想。一方面,新媒体的运用便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收集,挖掘其丰富内容,并迅速传递给中学生,从而为广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向中学生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培养中学生的国家意识,促进中学生效率观念、参与行为的产生,并培育广大中学生的开拓精神。(2)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新颖性和互动性有利于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以新媒体为平台的自我教育,既不同于固定死板的面对面交流,也有别于信息量小与个别性强的其他媒介的教育,为中学生经常持久性地开展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新媒体环境中,层次各异的文章和图文并茂的资料使不同的中学生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中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这种信息传播的新颖性和互动性使中学生由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2. 新媒体对消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提出了挑战。(1)新媒体可能传播一些错误的思想理念,对中学生产生价值观的误导。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型塑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由于相关的监管机制缺失,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不时夹杂着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诱惑性质,会促使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发生偏离,从而给中学生的正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危害。(2)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学政治教师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交流、沟通的过程,新媒体改变了二者之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沟通方式,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新媒体时代,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得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得教师的信息优势被弱化。尤其是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更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师生处于不对等交流的状态,教师的面对面示范作用被大大弱化,师生平等交流的状态濒临打破的境地,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三、新媒体视阈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刍议

从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切实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给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捷和困难,要了解、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决不能落后于被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掌握主动权,更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个体进行教育,从而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切实、有效地开展,真正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水平。

互联网提供的是一个舆论多元的信息空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一些虚假的、色情的、暴力的、恐怖的、迷信的、反动的信息滋生蔓延,散布谣言、谩骂与攻击、披露隐私等现象时有发生,构成了影响网络舆论引导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控和研判,及时了解掌握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开展网络评论和舆论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