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9-30杨佑杰马鹏飞
杨佑杰+马鹏飞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解
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024—01
一、甘肃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就今后中等职业教育各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
2. 推进招生考试改革。积极推进“知识+技能”考试,自2015年起,我省开始实施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等多种渠道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打通职业院校学生的成才通道。
3. 整合办学资源。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为目标,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结构调整。
4. 强化产教融合。截止目前,先后组建成立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15个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甘肃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办法》。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自2015年起,我省实施“上千名教师进企业,上千名技术人员进学校”的计划。通过挂职锻炼、集中培训、交流观摩等方式,大力提升校长管理、办学和发展能力。同时,努力扩大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合作,选派198名专业课教师参加3期项目培训,同时选派41人参加在德国举办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培训班。
6. 深化教学改革。一是加强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引导职业院校围绕市场人才需求、围绕就业、围绕地方特色产业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停办就业萎缩专业,同时新设养老服务、新能源、煤化工等与社会需求对接紧密的专业;二是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权下放学校(除公安、政法、医药卫生等国控专业外);三是加强艺术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 强化宣传动员。自2015年以来,省教育厅联合省人社厅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月”系列活动,并通过全省职业教育新闻发布会、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专题报告会等,集中宣传职业教育,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甘肃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落后。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工业化、信息化程度低,农业人口多,自然环境差,思想观念陈旧,重点确保基础教育而边缘化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以及“普高热、中职冷”的家长传统观念,使得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2.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首先,师资总量不足,目前我省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高于20:1,距教育部确定的平均生师比14:1的要求相差甚远;其次,师资结构不合理,部分公共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且严重缺乏;最后,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许多教师对中职教育发展缺乏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的基础评价较低、就业前景较悲观、专业素质成长较失望,教师自身自卑、不阳光、缺乏职业荣誉感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潜能的发挥以及对学生的培养。
3. 招生形势严峻。目前,我省几乎所有县区一级都有中等职业学校,而地方招生保护政策又倾向性严重,所以有限的生源引起了校际之间的“抢夺大战”,招生就成为各个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主线,完成招生任务成为中职学校的第一要务,也成为中职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
4. 办学质量堪忧。部分地区职业学校数量多,办学资源分散,办学活力不强,办学效益低,造成中职教育遍地开花、不见硕果的普遍办学效果,引发规模不小、花钱不少、质量不高的社会影响。其次,部分学校通过乱设专业吸引学生和家长眼球来增加学生数量,导致了在突出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效益,严重偏离学校的办学方向,直接影响办学质量。
三、甘肃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议
首先,我省要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落实支持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其次,要加快全省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分级负责、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配合、学校参与”的总体原则,调整理顺省、市、县三级职业教育资源;最后,以就业资格准入为突破口,规范劳动力市場。完善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协调各职能部门依法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整治力度,形成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用人机制,增强劳动者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