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改变命运”永远不会过时

2017-09-30郭立场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考学读书无用改变命运

郭立场

当前,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参加完高考的学子们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人即将进入心仪已久的大学,有的人则因各种原因未尝如愿,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正在或将要改变无数人的命运。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在中国,高考曾一度被放大成“鲤鱼跳龙门”的神话,特别是在农村,上大学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跳出农门”的绝佳途径。曾几何时,率先走出“农门”的佼佼者是早期“知识改变命运”最具说服力的范本,人们对“读书脱贫”寄予无与伦比的热望。

新世纪以来,大学持续扩招、学费不断增长、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读书无用论不断蔓延和滋长,“因教返贫”屡见不鲜,所谓的“知识神话”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一些家庭的梦魇。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农村家庭节衣缩食、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大学生,非但未获得丰厚的回报和身份的晋升,反而面临“无业可就”、“前功尽弃”的困境,这种相对失落感和残酷的现实让人难以接受。大量农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甚至转瞬生计无着、生活无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当年是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现在是上了大学马上就受穷。”“读书无用”一度甚嚣尘上,高考失去了往昔的吸引力。

在现实中,社会底层人群因为家庭、教育、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在通向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教育竞争中过早地被抛弃。调查显示,在乡村底层群体中,“读书是否有用”经常发生行为与观念上的“二元背离”。不少人即使送孩子读书,也支持“读书无用”,教育成为难以承受之重。特别是那些家庭条件不好又对考学及就业感到无望的考生,在他们眼里,读大学已是一项回报难料的风险投资。正如一些调研所揭示的,在教育层层分流与筛选的过程中,对于绝大多数底层群体而言,重点大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梦想。如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乡村沦陷”不断出现,农村偏远地区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教育起点不均”积重难返,重点大学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更多农村考生败在高考战场;千军万马不再去挤高考独木桥,自感无望的农家子弟选择打工谋生;“毕业即失业”不断涌现,拿着文凭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前景黯淡无光。

其实,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对社会的考验,关系着个人命运、家庭幸福乃至国家发展大计。在没有更好的人才选拔机制的情况下,高考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它仍不失为一种公正的方法,为莘莘学子施展才华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也因此,纵使靠知识改变命运已经越来越难,读书的收益也越来越难显性兑现,对于那些毫无选择余地的农家子弟来说,仍愿意将其看作改变现实困境的钥匙和良方。

即便面临读书难、考学难、就业难的重重困境,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并不鲜见,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师范类院校,生源多为农村考生,且多为女生。照常理推断,这种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肯定不容乐观,其发展前途更谈不上一帆风顺。耐人寻味的是,就是这样一所地理位置、办学層次和教育水平均不占绝对优势的学校,每年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有了不错的归宿,考研深造、出国留学、考取公务员、跻身高校等都不乏其人,当然到基层一线就业、农村地区任教者占多数。任何人都承认,一个人如果多读点书,提高素养,那么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读书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变。也许在今天,上大学没有像数十年前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不读书更可怕,一个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与一个没有上大学的人相比,其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引人关注,背后是社会对于“奋斗改变命运”的深度关切。无论是谁,只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只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而不是“自甘堕落”“故步自封”,就不失“青春底色”,亦不难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学读书无用改变命运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广东佛山:远教“三举措”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学工作取得实效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
读书无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