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研究

2017-09-30解学晖

艺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课程建设中小学

解学晖

[摘要]中小学书法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需要中小学校、书法教师和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在师资引进、人才培养、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书法教学 书法课程 课程建设

汉字具有笔画和结构的独特性,在书写和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性。书法具有“美”“用”的合一性,因此,中小学生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既能掌握相关的书写技能,又能使艺术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对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很有好处。

一、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现状

2013年,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国各中小学校在书法课程设置、硬件配比等方面逐步完善,但在教育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仍存在滞后性。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根据纲要的要求,都极为重视书法教育的开展,大力推进书法课程的建设,并取得较好效果。以河南省内的中小学校为例,各学校都大量购入书法资料,建立书法图书阅览室,并在课程安排上增加独立的书法课时,无偿给学生提供毛笔、毛毡、墨汁等学具,从最基本的汉字点画和用笔方法等方面入手来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在书法师资建设上,由具有一定汉字书写功底的其它课程教师兼任,同时有意识地为书法教师争取进修、培训的机会等,多方面地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

由于我国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普遍起步较晚,因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制约着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首先,具有较高书法素养的教师在数量上严重不足,绝大部分学校所开设的书法课程,是由校内美术、语文甚至政治等其它课程的教师兼任,由于此类教师本身需要进行大量其它主干课程教学,因此往往会忽视书法教学,使书法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边缘化、随意化。其次,高校师范类专业虽有书法通识类课程的开设,但课程学习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强,因此,非书法专业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系统的书法学科知识。

在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学中,大部分任课教师的书法知识不够全面,对书写技能的理解、掌握有所不足,甚至在书法表现方面存在认识误区,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中小学书法教材和书法范帖的质量参差不齐,类型单一,学生书写呈现出粗糙、千篇一律的面貌,難以照顾到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呈现;很多中小学的书法课程往往是只让学生用硬笔练习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对汉字结体、笔画表现、毛笔书法等在书法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却很少涉及,同时,很多中小学书法教师对教育方法、策略等的把握不够到位,教学中存在内容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兼顾学生实际等情况。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书法教育和学习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认为汉字的书写只要字形正确就达到要求了,没必要追求艺术性和美感的呈现,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建设和开展。上述问题,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比较普遍,对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促进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的途径

由于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建设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方面的改进,才能够使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良性发展。

首先,要明确教师是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的主要实施者。高校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书法师资的培养基地,应加强书法专业建设和书法教育的衔接,增加师范类学生课程中的书法课时比重。全国虽有很多高校设置书法专业或者书法方向,但多属于非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即便参与到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中,其在校期间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内容的学习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结合中小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因此,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应适当增加中小学教育学方面的课程,以便其日后从教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契合性地来进行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

高校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较小,不能满足中小学书法课程师资建设的需求,因此,大量的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成为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的主力,而他们了解、掌握书法的途径就是大学书法、书法鉴赏等课程的学习。高校通识类书法课程应在课时安排上得到加强,同时,在内容设置上应该更好地兼顾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实践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毛笔、钢笔、粉笔三笔字来进行;在书体的选择上应以楷书为主,兼顾隶书、行书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和优秀书法作品解读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书法审美意识,同时,以实践为主要学习手段,提高师范类学生的书法专业素养,以便其日后能够胜任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的需要,充实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人才队伍。高校非书法专业的师范类学生,在较少课时的书法类课程学习中不能很好地掌握书法艺术,对此,高校可适当增加大学书法等通识类课程的课时,保证学生有多学多练书法的机会,熟练掌握书法书写技能和书法知识,为日后的教学服务。

其次,要注重现有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针对现有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师多由其它课程教师兼任的现实,应注重对现有教师书法意识和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校可以针对教师进行书法方面的素质拓展,如经常聘请专业书法人才来学校以毛笔书法为主进行书法书写和审美的讲座或辅导,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书法形成的源头是毛笔这种书写工具以及书写时所使用的笔法,通过培训、辅导可以加强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师对笔画形态、汉字结体处理等方面的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法教学。同时,可以组织教师通过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经典碑帖的优秀之处增加对书法审美的理解。培养学生书法素质还应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其它课程的板书、授课中注重体现汉字书写的优美性。板书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能够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以正楷、行楷为主,做好模范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

另外,在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中,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在范本选择和内容设置上做到有主有次。对于中小学书法的学习范本,应注意字体的优美性、易读性,可以通过文章和书法结合的形式,把书法的用笔方法、结体处理方式、审美原则和要领等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书法表现意识,形成书法审美认识,进而提升书法水平。对于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学内容,应以楷书为主,辅助行楷和隶书,因为三者字形结构和简体字基本一致,且字形相对工整,便于中小学生掌握,同时,能够快速运用在学习生活中。

除上述途径以外,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还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其它课程多种形式结合来保障课程建设的有效进行。书法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展示出个体化特点。中小学时期作为书法表现的基础阶段,书法教师应在书体表现的大框架下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引导。在书法个性体现上,应注意以正为主,尽量避免学生书写走向奇、怪等误区,对于书法优秀的学生可以引导其涉猎其他书体开拓视野,在学生书法评价方面,应以正面评价为主,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指出其书写的不足。另外,中小学书法课程在课时上受到其它课程的制约,因此,可以和其它课程如作文课、美术课、教师板报等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在书法课堂上,而且要在其它课堂上以及日常作业中注重书写的优美性;中小学校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作业展览、书法比赛等,促进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

结语

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而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和社会的重视。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需要中小学校、书法教师和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在师资引进、人才培养、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课程建设中小学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教学中几点困难及解决方案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