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青年学徒制探析

2017-09-30李蕊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现状分析背景

李蕊

摘要:青年学徒制是美国为缓解青年就业压力、解决社会问题而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在成功打破学校与企业间壁垒的同时,将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相整合,保障了学徒在完成青年学徒制项目的同时获取“双证书”。探究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兴起背景,并把握其内涵及运行机制,对于我们正确审视美国青年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年学徒制;背景;内涵;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9-0083-06

美国在《为未来工作报告(Jobs for the Future,1993)》中对青年学徒制的定义是:“为16岁或更大一些的青年制定的学习项目,该项目整合了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它是中学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桥梁,使学生同时获得学术文凭和工作技能认证证书”[1]。青年学徒制虽然在美国仅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涉及的领域和推广规模也十分有限,但作为一种新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国快速发展起来,有效缓解了美国青年的就业压力。但美国青年学徒制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许多不足,所以应准确把握青年学徒制的背景、内涵及运行机制,正确审视美国青年学徒制。

一、美国青年学徒制兴起的背景

美国传统学徒制是在英国学徒制的影响下发展而来,而美国的青年学徒制是对学徒制的创新和发展。青年学徒制的设立,主要缘于美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旨在促使青年人为将来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做好准备[2]。了解美国传统学徒制的历史演进和青年学徒制的兴起背景,对准确把握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内涵及运行机制极为重要。

(一)美国传统学徒制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在17~18世纪尚未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该时期英国先后颁布了《英国技工法》和《英国济贫法》作为实施学徒制的法律依据。在英国学徒制的影响下,美国传统学徒制诞生。美国“当时的学徒制分为任意和强制两种。前者是自愿学习的学徒本着谋生从业的愿望选择师傅进行学习;后者是市政当局为了济贫,强迫穷人的孩子跟随行业师傅进行学习”[3],随后美国学徒制逐步摆脱了宗主国的控制,最终实现本土的独立。进入19世纪初,传统学徒制开始衰落,特别是在1807年,美国产业革命的爆发对传统学徒制产生致命冲击,现代机器的涌入直接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过程被现代机器逐步细化,每个工人只需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岗位技能,所以对学徒的专业技能要求有所降低,对学徒数量的需求则明显增加。再加上当时美国推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雇主不再雇佣熟练工人,而是倾向于雇佣低成本、低技能的劳动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学徒制因已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逐步走向衰落。直到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学徒制在大工业时代得到重新重视。伴随着企业对技能工人需求的不断增加,一批公立社团机构悄然兴起,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和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储备人才。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爆发后,行业学校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为现代学徒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学徒制在相关法律的支持下不断发展与完善,如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的《国家工业复兴法》为美国发展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依据;1937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国家学徒制法》激发了各州推行学徒制的热情。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法律的修订和课程领域的延伸,美国学徒制使更多参与其中的学徒受益,为美国青年学徒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兴起

二战后,美国人口数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增长,经济开始恢复并迅速发展。但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年轻人就业形势随着本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而变得严峻。特别是女权运动和黑人运动爆发后,更多的年轻女性、少数族裔及黑人对高失业率表现出极端不满。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开始重视对青年进行职业培训,希望通过职业培训提升青年的职业技能,进而缓解就业压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虽然开始出现好转但负担依然沉重。该时期人们开始关注教育质量,《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颁布为青年学徒制的产生埋下伏笔。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得到快速发展,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相反使美国青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传统制造业产生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一般的青年人难以胜任,导致美国青年的失业率持续升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美国开始推行青年学徒制,主要针对青年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弱勢青年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美国青年学徒制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有效地缓解了美国青年的就业压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二、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内涵

探析美国青年学徒制,首先应把握其内涵。虽然当前美国各州推行的青年学徒制存在些许差异,但概括而言,其内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雇主为学徒提供带薪实习机会。带薪实习是青年学徒制的一大特色。雇主在为青年学徒提供带薪实习机会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职业提升服务。雇主还应该为青年学徒提供真实有效的指导和培训,培养学徒掌握在不同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保障青年学徒在完成青年学徒制项目后能学到真本领。

第二,整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学习。青年学徒制的一大优点在于将青年学徒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相整合,不再使两者孤立存在,注重发挥课堂和企业实习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在课堂上向青年学徒讲述基础知识和理论,为学徒进入企业实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当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对学徒进行实践能力的指导,帮助青年学徒提升职业技能,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专业技能时又可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第三,整合学校本位与工作本位的学习。美国青年学徒制受德国“双元制”的影响,注重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学校与企业进行定期交流、沟通与规划,高效整合学校与企业工作本位的学习。通常参与青年学徒制的学校会定期与合作企业交流、互动,了解企业的最新情况并对学校的相关工作和教学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企业会安排专业师傅对青年学徒进行职业指导,引导青年学徒正确认识自己职业领域的价值。这种运行机制既能保障青年学徒在学校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又可保障其在企业学到真正有效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学校与工作本位的有效整合。endprint

第四,项目完成者既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职业技术证书,又可获得学位证书。该特点成功地吸引广大青年参与到学徒制项目中来,更多的美国青年意识到,通过完成学徒制项目不仅可以得到企业的认同,还可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为以后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帮助。

第五,高中与中等后教育相连接且至少维持两年。高中与中等后教育的连接有助于打消青年学徒及其父母的顾虑,保障青年学徒在高中畢业后拥有继续学习的机会,青年学徒经过中等后教育学习,可取得相应的教育学分和职业技能证书。第六,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学徒制项目。青年学徒制的一大特点是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其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雇主、学校和政府,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工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联合会等,共同参与学徒制项目的制定和管理。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协商,有助于使制定的学徒制项目更为科学合理。

三、美国青年学徒制的运行机制

21世纪美国青年学徒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推进青年学徒制;企业通过接收青年学徒并对其进行培训参与到学徒制项目中,在多方利益合作者的共同参与和管理下,美国青年学徒制得以快速发展。但是,现阶段美国青年学徒制体系似乎缺乏凝聚力,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应准确把握美国青年学徒制的运行机制。

(一)美国青年学徒制拥有重要的合作伙伴

青年学徒制在美国许多州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获得了社区学院和企业的支持。社区学院和企业分别为青年学徒提供学校阶段的学习和工作阶段的学习,帮助青年学徒有效整合学术知识和职业知识。

1.社区学院:青年学徒制的“催化剂”

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等都是青年学徒制的合作伙伴,其中,社区学院是美国青年学徒制的重要合作伙伴。社区学院在青年学徒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拥有丰富的潜在学徒制资源。社区学院在当地普遍得到民众和企业的认可,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可充分挖掘资源为社区学院和企业招生。第二,鉴定青年学徒并为雇主提供最新信息。社区学院可对将要参加学徒制的学生进行事先学习评估(PLA),对刚入学的青年学徒进行事先学习评估既可减免青年学徒进行重复学习的负担,又可将对青年学徒学习情况的准确评估结果提供给雇主,架起青年学徒与企业雇主交流合作的桥梁。第三,注重社区学院教师的质量和培训。大多数社区学院都设有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资格认证程序,保证了社区学院教师的质量和素质。此外,还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并为其提供校内和校外培训。校内培训主要是指在校内对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培训,校外培训主要是指为教师提供进入企业深入学习的机会。通过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的有效结合保证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为青年学徒提供优质师资。

社区学院虽然是美国青年学徒制实施的重要合作伙伴,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社区学院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已不能满足青年学徒的需要。在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已难以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社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很难覆盖。此外,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社区学院很难对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其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速度。第二,不同社区学院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同。虽然大多数社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注重将青年学徒所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相整合,但是由于不同的社区学院参与青年学徒制在课程设置与整合方面缺乏统一要求和标准,导致不同学校的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差距较大。第三,社区学院及其高层领导者缺乏对青年学徒制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许多社区学院虽然掌握本区丰富的招生资源,但却由于缺乏对青年学徒制价值的正确认识以及部分社区学院的高层领导错把青年学徒制视为过时的教育方式,导致社区学院在青年学徒制中的作用大打折扣。第四,社区学院在职业指导方面有待加强。学校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行各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开设职业指导的社区学院数量有限,许多社区学院并没有真正发挥学校职业指导的功能。

2.企业:青年学徒制实施的重要载体

企业为学徒提供系统、专业的职业培训,保障青年学徒在企业学到实用的职业技能。企业通常会针对不同的青年学徒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对青年学徒进行系统训练和指导并以此保证训练效果。企业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通常会配专业师傅对青年学徒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职业有一个全新且正确的认识,并经过系统培训和指导掌握职业技能,顺利完成青年学徒制的规定项目。

目前,企业虽然是青年学徒制实施的重要载体,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美国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企业不愿意被政府干预,认为培养青年学徒是工会组织的责任与企业自身无关,推脱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更倾向于在企业内部进行非正式的学徒培训,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又可以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此外,美国许多小型企业并不全力支持青年学徒制[5],没有意识到青年学徒制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小型企业的较少参与既减少了青年学徒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又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收益,阻碍了青年学徒制在美国的广泛推广。第二,部分企业对新员工的需求量少。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发展较慢,导致企业人才的更新速度缓慢,再加上企业参与青年学徒制项目不仅需要投入财力,还需要人力的投入,致使企业参与青年学徒制的积极性偏低。第三,部分企业担心青年学徒流失。虽然根据勒曼的调查仅有25%的企业担心学徒流失,但这也是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意参与青年学徒制项目并对其投资的重要原因。第四,参与青年学徒制项目的企业所开放的领域单一。由于企业很难针对青年学徒的不同专业和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个青年学徒职业成长的训练计划,所以目前企业在一些冷门、复杂的专业上职业培训的成效较差,而在一些聚焦的职业群方面取得的成效较好。endprint

(二)美国青年学徒制的资金支持及其来源

资金支持是青年学徒制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是吸引企业和青年积极参与的重要法宝。当前,美国青年学徒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青年学徒仅需承担一小部分费用。青年学徒制虽然在美国得到政府和企业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但其所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却远低于加拿大等国家。

1.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资金支持

首先是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早在1990年,国家就开始支持青年学徒制项目,并斥资2.6亿美元建设了青年就业中心为青年提供咨询与技术培训[6],奥巴马政府在2014年12月11日提出计划为青年学徒制拨款1亿美元,反映出联邦政府对青年学徒制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州政府的资金支持。各州通常会出台相应的法案,建立拨款制度,为青年学徒制提供资金支持。如威斯康星州通过1999年的9号法案建立了青年学徒制拨款制度,并对合作企业和雇主提出相应要求,以保障青年学徒的合法权益;在2013年底出台的法案规定每年为该州的青年学徒制计划提供50万美元的支持等。从威斯康星州1999年和2013年颁布的法案不难看出,各州政府是青年学徒制项目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州推行青年学徒制的力度不同,各州对青年学徒制的资金支持力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青年学徒制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远低于加拿大,这也是美国青年学徒制没能大规模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2.企业的资金支持

企业作为青年学徒制的重要投资者,是否积极参与青年学徒制也至关重要。雇主有偿付薪是青年学徒制的一大优点。如美国通过出台《国家学徒制法》即《菲茨杰拉德法案》对雇主提出要求,规定雇主应该把学徒当作雇员并给予不低于最低标准的相应报酬。青年学徒在有偿工作的保障下激发出在工作场所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但需明确的是,不同专业的青年学徒所获得的薪金存在较大差异,薪金的多寡直接与青年学徒的专业和工作时长相挂钩。现阶段许多青年学徒在工作场所进行学习后难以取得相应的工作报酬,不公正待遇事件时有发生。此外,企业在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吸引下积极参与到青年学徒制项目之中,不仅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据调查发现,有许多企业不愿意对青年学徒制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尤其是美国的中小型企业。

四、美国青年学徒制的现状分析

虽然美国许多州都已推行青年学徒制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如美国的佐治亚州和威斯康辛州等,但是并非美国所有的州都已推行青年学徒制,也并非推行青年学徒制的州都已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该对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实施现状进行探析,客观审视青年学徒制在实施中的优点与不足。

目前,美国中学以后的职业和技术教育体系培养了数量庞大的毕业生,但从整体上来看,他们的技能与雇主或工作市场的需求尚不匹配[7],“即使是毕业生也缺乏基本技能和工作技能”[4]。美国许多雇主反映,他们在填补岗位空缺时仍存在很大的困难——缺乏相应的技术工人[8]。在这种境况下,青年学徒制无疑是缓解美国青年就业压力的一剂良药。青年学徒制虽然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较短、规模较小,但取得的成效却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如被称为“南方帝国之州”的佐治亚州,以青年学徒制项目为载体,成功地为该州不能读大学的人或弱势群体提供了学习和技能培训机会。解读佐治亚州青年学徒制成功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方面:

第一,在合作伙伴方面,加入到青年学徒制项目中的合作伙伴较多。中学、中学后院校、雇主以及社区学院都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多方利益共同体的参与和合作对青年学徒制的推行至关重要。

第二,注重法律法规对青年学徒制的保障作用。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该州青年学徒制的工作程序、课程标准及专业政策等。

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由学校和青年学徒制的管理者根据当地商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加以决定,保证了课程开发的质量。除佐治亚州外,阿肯色州、密歇根州及密苏里州的青年学徒制也都为本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如密歇根州同时采取青年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帮助16~19岁的高中生同时接受学校和工作岗位的学习,有效缓解了本州的就业压力,拉动了本州经济的增长。再如阿肯色州所实施的青年学徒制“不以大学为目标”,旨在帮助青年学徒在高中毕业后进入高年级在岗学习以确保其完成学徒制项目。由此可知,美国青年学徒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和政府的参与。

尽管美国的许多州都加入到青年学徒制项目中,但由于各州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不同,各州间的产业结构差距巨大,导致各州对青年学徒制的重视程度和推广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青年学徒制在各州发挥的作用自然而然有所差别。除此之外,美国青年学徒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青年学徒制管理模式方面,各州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管理。虽然联邦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法律对各州学徒制的推广与实施做出了相应要求,但仍有许多州依照自己州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的管理法令和标准进行实施,从而形成整个国家差别化的管理模式,与实行学徒制计划统一管理的英国、法国等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各州针对青年学徒制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导致各州在青年学徒制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在青年学徒制实践领域方面,所涉及的领域大多聚集在建筑行业,很少涉及其他领域。美国大量的青年学徒培训都与建筑行业有关,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及医疗保健领域很少涉及。直到美国在婴儿潮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健康保健行业兴起后,青年学徒制才开始在这些行业有所涉足。特别是在2014年奥巴马政府通过1亿美元拨款方案后,其实践领域才有所扩展,“劳工部将使学徒制从传统的技术行业扩展到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這样的高技术、高需求的行业,帮助年轻人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9]。第三,在青年学徒制行业培训标准和工作技能标准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由于美国各州推行青年学徒制的价值认识、资金支持、管理模式及管理机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导致难以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不同的州采取不同的行业培训标准和工作技能标准,这种区域限制也使企业雇主难以了解其他州青年学徒的真实水平,难以判断青年学徒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是否能满足本企业的需求,所以美国青年学徒制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endprint

21世纪的青年学徒制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发布的《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对青年学徒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面对先进制造业的振新与发展,需要美国青年学徒制的实践领域进一步拓展,仅聚焦在传统制造业和建筑行业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在国家对青年学徒制的重视和扶持下,青年学徒制的实践领域已在慢慢拓展。美国的青年学徒制虽不够完美,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但美国“学徒制的回报率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中等技能培训方法”[10],青年学徒制在降低美国青年的失业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维持社会稳定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Jobs for the Future.Learning That Works:A Youth Apprenticeship Briefing Book [EB/OL].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 357255:pdf.1997-06-05/2014-10-11.

[2]Smith C L,Bouchell J K,Clark P J,DeHart M P.Georgia youth apprenticeship programs:Initial report(1994—1995)[M].Athens,G.A: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1995.

[3]石伟平,匡瑛.比较职业教育[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1.

[4]杰弗里.A.康托.美国21世纪学徒制[M].孙玉直,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2.

[5]Jobs for the Future.Learning That Works:A Youth Apprenticeship Briefing Book [EB/OL].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 357255:pdf.1997-06-05/2014-10-11.

[6]Jacoby Tamar.Vocational Education 2.0:Employers Hold the Key to Better Career Training,Civic Report #83[M].New York City:Manhattan 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2013.

[7]Man power Group.2013 Talent Shortage Survey Research Results(2013)[EB/OL].[2017-02-03].available at http://www.manpowergroup.

[8]武炎吉.美国学徒制史无前例的大手笔投资[J].上海教育,2016(14):41.

[9]Lerman Robert I.Training Tomorrows Workforce:Community Colleges and Apprenticeship as Collaborative Routes to Rewarding Careers[M].Washington,DC,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2009.

(責任编辑:王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现状分析背景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跟踪导练(一)5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