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材的研究
2017-09-27徐景艳
徐景艳
摘 要:初高中教学内容不同和学习方法不同,使许多学生在刚上高一的时候,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进行了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许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遇到很大的障碍,其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标;衔接;高中;数学教学;教材研究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是广大高一新生与教师共同反映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学生升入高中,数学学习便一下子变得吃力,上课的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作业也无法按时独立完成;另一方面,老师也往往很困惑,觉得已经把知识讲到位了,但是学生很难接受。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了几点分析,以便广大师生参考。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1.教材内容跨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有很大的差别,第一,从内容的多少来讲,一般初中教材在一课时会讲1~2个知识点,遇到重难点,则需要更多的课时;而高中的数学教材,一课时的知识点内容很多,有时甚至达到10个之多,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感到不适应,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如此多的内容。第二,从教材知识点的展现形式来说是不一样的。初中教材比较感性化,通过一个实际问题,逐渐引入知识点,做到了情景交汇,使学生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高中教材中,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需要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书本中的知识点便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而学生习惯了初中那种生动的教学,一下子无法接受这种抽象的形式。
2.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课本本身内容较少,并且初中升学考试中的数学考试难度较低,学生往往只要掌握了基本概念、公式和典型的例题,便能答出题目拿到较高的分数,老师在初中教学中只需要对这些概念及公式和典型例题多次重复,就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的难度较中考而言明显提升,每一道题的不同问题之间难度跨越非常大,想要做出第二、三问,学生只靠死记概念、公式是无法做出题的,学生不光需要灵活掌握概念、公式以及典型题,更需要对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推导以及典型题的变形有很深入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在面对不同外包装下的题目时,才能抛开表面看到出题人要真正考查的知识点,做到无往不利。
二、促进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内容的对策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教材的引言部分要加以设计,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提取出来,最好以实际的例子展现给学生,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可视化,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该节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这章的课堂教学中,“点到平面的距离”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经常会弄不清使用正弦还是余弦,这时候教师可以借用教具,将抽象的“点到平面的距离”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再有在“双曲线”这节教学中,学生对双曲线的由来不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拉锁”这个道具,将双曲线的制图过程展现给学生,并且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自行讨论,让学生充分融入问题的思考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并增加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加活跃。
2.善于总结,做到一题多解
高中数学教学中类型题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初中数学,光靠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教师要督促学生建立错题本,将做过的错题和觉得比较重要的典型题整理到错题本里,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做错的原因以及通过这道题学到的知识点,这样就能避免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再有,一道题,往往有不止一种方法,在用一种方法做出来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其他方法进行探究和挖掘。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样很浪费时间,一道题明明做出来了,而且只需要一种方法正确解答就能拿到分数,其实这样是不对的。高考与中考不完全一样,高考是全国性的筛选选拔考试,需要区分出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一般的学生,所以高考数学的难度梯度特别大,变形特别多,基本不会遇到平时做过的題,很多题都是平时没有见过,或是平时见过,但是却做了一些变形,这就需要学生对“母题”有深刻的理解,只有将“母题”吃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解法解出来,在考试中才能从容应对那些没见过的题。
除了以上总结的几点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初高中数学教学出现衔接难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并找出衔接难的问题之所在,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策略,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使学生从初中的“要我学”转变到高中的“我要学”,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并且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地总结和反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教学相长,甘愿做学生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中学数学参考,2009(5).
[2]孙伟.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J].中小学管理,2014(8).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