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

2017-09-27黄正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举一反三初中数学

黄正利

【摘要】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讲求的是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是数学精髓,数学的题目复杂多变,在解决的过程中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没有用的,应捉住问题的本质结合自身所学加以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是学习关键。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作者将会联系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的具体事例,详细的探讨举一反三能力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举一反三 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若只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很难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好成绩。根据我自身教学经验而言,班级里数学成绩高的学生大都有着乐思好问、举一反三的特质,他们大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直击本质,所以再多的题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老师讲过的那几个重点问题。而对于数学成绩差的同学,似乎数学成了学习道路上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拿出别人两倍的时间来学习数学,成绩却仍平平无奇。为什么学生的付出与收获在这里无法达成正比?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在数学的学习生活中,举一反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灯塔,为我们的航船指引方向,避免我们在数学的海洋中走弯路,让我们的努力与汗水得到超额的回报。数学的学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立足基础,扎实基本功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得知,试题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因此要重视教材,研究教材,挖掘题根,发现问题本质,这样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奥数热,许多人都痴迷于让孩子参加一些此类的提高班,这真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帮助吗?我想并不一定,奥数是在基本数学外的智力的开发与拓展,这对每个孩子并不一定适用,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而这类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用非常狭小,并且沒有深厚的数学基础和灵活的大脑做基础很难学到好处。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扎实基本功,回归教材,逐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立足教材运用教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探究,挖掘题根,彻底解决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点石成金”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习兴趣,对问题本质进行探索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心理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以及学习行动能力的下降,对问题的研究解决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如盲人摸象只窥一角永远无法把握问题的关键,下次若问题变了个形式或问法,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下手解决。灵活而换汤不换药是出题老师的惯用手法,毕竟所学的重点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课堂小互动,多让一些乐思好问的同学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也可以提供对问题的多个理解角度,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做到举一反三,在下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无论出题形式怎样改变,学生总能抓住关键词直击本质。

(三)总结典型例题,触类旁通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把每一个问题都给学生讲一遍,这就要求了老师上课要有策略,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我问我班级上一名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他是如何学习数学的,他告诉我,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拿很多时间来展开题海战术,自己只是利用课下时间将老师讲过的经典例题整理了一遍,又找了一些此类问题的变型一并整理下来,来帮助自己掌握此类问题。确实,盲目的题海战术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果,这个学生通过典型实例知识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又进行了探索和扩展,下次碰到此类问题时,他能比普通学生更快的抓住关键本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掌握方法,总结解题思路

陶行知曾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注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针对重点问题,细致地讲解解题思路,从读题——抓关键句——本题考查的内容——以前总结的方法——形成解题思路,一步步的细致思考,形成严禁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助于以后的解题思路的迸发。

在我的教学实例中,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并不敏感,他自己很难找出求解思路,但是当教师讲解完,他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下次把题一变形,他又忘记了解题的方法。这种学生就是“假知道”,并不是指他不会这道题,而是他不会这一类题,这就是我们口中的没掌握解题方法,只是浅尝辄止的明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深入解剖,让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在自己解题时可以快速想出解题思路,做到快准狠。

(五)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现在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每个类别学生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因此,作为老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举一反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适当的举一反三,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举一反三在初中数学中必不可少,是优秀学生的必需技能。记得以前有人说过,会举一反三的学生,大都可以上一本;会举一反二的学生,能考入二本院校;举一反一的学生,大都去了专科学校。由此可见,举一反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用有限的时间来更扎实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举一反三初中数学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研究
举一反三中引导学生灵活解题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