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09-27安波王英高菊
安波++王英++高菊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其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分析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教学;高职高专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Q1397-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AN Bo1, WANG Ying1,GAO Ju1
(1.College of Qian 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44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Quality Gao Zhua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re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is analyzed, and this new mod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discussed.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Quality Gao Zhuan
【中图分类号】TU74-4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建筑施工中的各种施工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等特点。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知识领域广,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实践经验要求高,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其内容陈旧、教法单一、手段落后,缺少实践性,因此,为满足建筑领域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从事现场施工工作奠定基础。
为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设立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结合了多年现场工作及教学经验,借鉴了其它院校同类课程教改措施,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方案。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本科“学科型”教育不同,高职高专教育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性教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来说,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得到了普遍认同,但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教学趋于理论化
目前实践性教学只是依赖于知识结构进行技能训练,脱离工程现场,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一线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1]。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假想案例,或提出一个理想化的题目,学生在没有考虑任何外界因素的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只能在浅层次上理解和认识建筑工程,完成的实训模型过于简单化,甚至出现与违背现实的建筑模型。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太过于依赖理论教学,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2)教学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多采用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方式,对实践教学环节没有明确、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2]。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考试成绩由课程作业、出勤、实训、期末考试等组成,期末成绩占到70%,也就是说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形式,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性,削弱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3)教学专业设施缺乏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需配备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实践教学基地。由于我校办学时间短,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设备、实训器材短缺,实训条件跟不上教学规模,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求;另外,实验室管理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演示性实验较多,缺少设计性实验项目,不利于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形式化
校企合作本著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为宗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但是在具体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就学校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看作是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的一种途径,使得实习实践流于形式,学生并未做到真正的实习实践的锻炼与学习[3]。对企业而言,只希望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于企业,对共同培养人才并没有太大兴趣,另外,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危险性,以及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往往不愿与学校有深入的合作与分享。因此,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所建实训基地不能很好的服务于社会。
2.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我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工程施工现场为实施平台,从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施工阶段岗位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实践化,将课堂向工程施工现场延伸,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
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现状设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大纲,努力做到涵盖建筑施工一线及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课程教学重点在于施工工序、施工管理等,让学生知晓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施工项目的招投标、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环保及造价等)。比如加大了课程授课学时,将学时由56学时变更为64学时,删除了分部分项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季节性工程”等设计方面的内容,加大了主要工种“土方工程、桩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施工方面的内容及课程实践内容(见表1),特别强调了施工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参数、稳定性等重要性。endprint
另外改变传统的黑板及挂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比如采用声、文、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如施工图片、施工录像等,同时引用Flash动画模拟典型施工案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来辅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实践化,提高学生兴趣。
教改后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施工的方法、工艺等实践知识的讲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充分考虑了施工一线职业岗位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与考核机制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来说,采取灵活、多元化的评分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以便全面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尽量减少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比如说在实践环节考核过程中,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技能能力的掌握程度上,不能只看实验成品及实验报告,更不能以“考试”作为最终评定标准。另外,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成立学习讨论小组,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共同提高与进步。
改革了以期末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提升了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图1)。考试成绩由期末成绩、实训成绩、课程作业、课堂出勤等多种形式综合考虑进行评定,通过教学改革,实训成绩比例达到到40%,大大降低了期末成绩比例,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引进实训设备,加大实训实验室建设
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实验室、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等硬件设施,如果没有这些硬件实训场所,所有的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2014年建成了集教学、实训于一体的高水平实验室,主要有建筑力学实验室、钢筋加工实验室、水泥实验室、砂石实验室、混凝土实验室、沥青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等实训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成立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搭建了平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践课程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4)加大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高职高专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特别推出的,必须服务于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因此实训基地建设不应仅限于学校层面,应融入企业,实现课堂与施工现场的零距离接触。
由于学生人数多,施工单位怕受影响,导致施工技术现场实习效果比较差。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为达到更好地实践教学效果,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与一些建筑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自2014年以来,与唐山理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河北科信实德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协议,建立“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学生走出去”、“校外人员请进来”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施工理论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一线的工作打下基础。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和实践改变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向工程施工现场延伸,做到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兆银,张长友.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 3:100-101.
[2] 張逯见,杨连水.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2(16):118-119.
[3] 刘勇,杨霞.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0, 9:30-31.
作者简介:安波(1979-),男,辽宁省鞍山市,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