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医一附院:擦亮服务型医院的金字招牌
2017-09-27王国强
文/王国强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坐落于美丽的鹿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从最初的建筑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职工200余名,床位200张,仅有一台显微镜和一台30毫安的X线机,发展到如今的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岗职工2208人,拥有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神经病学和儿科学等15个硕士点,开放床位1580张。经过一代又一代一附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医院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全国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近年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厚德精医、求真创新”的精神,精诚团结,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科学文明、人道和谐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
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来,包医一附院利用2015年至2017年时间,有序推进医疗服务改善工作,从基本入手、基层做起,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开展“三亮三提三比三评三创”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分级诊疗的工作部署,医院牵头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医院与3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了医疗联合体。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从人才培养、专科建设、技术提升等方面对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和实践医联体新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医联体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医院通过与各医疗机构建立重点专科对口帮扶、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远程会诊、业务指导等机制,实现协同医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医疗服务,有效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医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外科病房大楼、外科大楼附属楼、骨科病房楼,并对全院楼宇进行装修改造,为广大患者和职工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及工作环境。
为优化患者门诊就诊流程,医院还采取了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的诸多举措。具体包括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的比例,并逐步拓展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以及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医务人员开展延时门诊、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等服务。
目前,包医一附院门诊部的号源已统一并入了“12320”网上挂号平台,电话预约挂号也已经实现提前一周可预约挂号,同时,结合当下较为热门的微信圈子的便利条件,医院还增设了微信预约端口。医院开通微信挂号平台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微信来预约挂号。
包医一附院还开设有多学科综合门诊。集合医院门诊的强大优势,集合医院内科、外科、影像科、骨科、风湿科等学科专家汇集一堂,组成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疾病诊断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多学科综合门诊因其强大的综合诊疗优势,避免了单科诊疗时的局限性,在很多疑难杂症救治领域为患者提供了科学、高效、优质、经济的医疗服务。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是包医一附院的护理服务理念。多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将优质护理服务推广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积极规范基础护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心理需求等。成立各种质量安全小组,如压疮防治护理小组、重症监护管理小组、患者安全小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专科服务。有效地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紧密结合,认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安全。”
患者的切实体验与选择,无疑显示了其对三甲医院——包医一附院的信心所在。
2011年12月,包医一附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早在2005年,包医一附院就已晋升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又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顺利通过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复查。多年来,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建设和谐医院为核心,不断加快医院的发展建设步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高。
2012年8月,包医一附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称号,院长霍建新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
2013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秉承“厚德精医,求真创新”的院训,认真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包医一附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6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主办的“进一步落实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会上,包医一附院被授予“全国2016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这也是该院继2016年12月荣获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殊荣。同时,霍建新被评为“全国2016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管理者”。
以创新为抓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医院深入开展“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贯彻落实“CHA患者安全目标”,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对医护人员执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组织开展业务骨干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合理用药培训等活动,充分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为提高诊疗效果,医院先后引进当今世界领先的高精尖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高效准确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加速医院医疗科研技术水平的发展,医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形成以自治区及包头市领先、重点学科为骨干的学科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带动医院临床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内蒙古自治区领先学科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包头市领先学科7个;包头市重点学科10个;包头医学院领先学科7个;包头医学院重点学科12个;拥有骨科、泌尿外科两个全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呼吸内科学、肾病学、神经内科学、风湿免疫学、心血管学5个专业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
医院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积极承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通过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开展科学研究横向联合等不同方式,为广大临床医生搭建交流学术、传播信息的良好平台。近3年来,医院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29项,科技成果推广18项,发表科技论文787篇。
以人文为初心深入服务基层患者
医院党委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先后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答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切实解决不严不实等问题。同时结合医院医德医风专项教育活动,组织职工以科室为单位集中学习《中国医德》,积极倡扬“大医精诚、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医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16年,医院共组织“两学一做”义诊活动6次,诊治患者近20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万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按照包头市选派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驻村干部部署要求,医院选派4名同志分别赴基层村镇开展帮扶工作,帮助村镇修路,参与危房改造,建立文化活动室、互联网医院,捐赠运动服、运动器械,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等。截至目前,捐赠设备、资金40余万元。
为满足广大农牧区群众的需要,医院注重新农合建设,牢固树立百姓健康、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对口支援四子王旗、乌拉特后旗、东胜区、九原区中医院、土右旗海子乡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年来,医院组织医疗义诊37次,诊治患者近13万人次,开展手术2000余例,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75万份,捐赠药品、设备、救护车等价值100多万元,帮扶效果突出。荣获包头市重点帮扶固阳县先进集体、包头市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包头慈善先进单位。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包头行动”活动,承担“唇腭裂患者手术治疗”、“准分子近视、斜视、弱视治疗”及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救助行动。医院连续4年被评为“健康包头行动”先进单位。
医院还组织志愿者开展送医送药下基层、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利用青年文明号集体自身优势组建义诊志愿队伍,结合“全国爱耳日“、“世界肾脏病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卫生纪念日,联合驻村干部开展送医送药、义诊及健康咨询等活动。重点开展关爱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帮助。同时,广泛开展“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主题教育活动。
志愿者还定期下基层敬老院,为老人们进行血压、血糖测量、骨密度测定、心电图等健康检查,针对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医护人员来到床旁为他们进行体检。同时,并对各种老年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进行科普宣讲。活动期间,医护人员还会针对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向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个性化护理建议。在每个月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医院平均患者满意度达98.5%。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17年,将是医院加快改革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包医国际医院(一附院新院区)的整体开工建设,医院与原蒙小的医养合作项目的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全院改革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将会呈现出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