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发展要选好路径
2017-09-27王秀峰张毓辉吴华章
文/王秀峰 张毓辉 吴华章
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各地注重发挥特色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高端医疗、医养结合、养生保健、生物医药、健康旅游等模式不断涌现。
发展趋势与普遍问题并现
当前,我国健康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业体系日趋完整;呈现从园区化布局的点状发展到区域化、网络化布局的整体连片式发展;战略定位以高端、特色、绿色、集约、集聚、开放为主流特征;从以优势产业(资源)为核心到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以高端医疗、特色医疗、养生保健、健康旅游为主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与互联网产业、大数据、生物产业等呈现多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政策叠加优势日益显现,各地健康产业发展可借势的政策利好越来越多,健康产业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等协同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普遍而突出的问题:一是同质化布局现象较为突出,整个产业缺乏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和引导,各地一哄而上态势突出,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高端医疗、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材料、健康养生和健康房地产等,重复性建设现象较为严重,极易形成新的结构性问题;二是部分领域供需结构性失衡。我国健康产业需要保持一个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才能逐步适应全社会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但从当前看,健康旅游业、中低端的健康养生业等领域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投资现象;三是人才和技术等资源供给短板突出。产业发展遇到来自高端医疗保健人才、专业化技能型服务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等供给严重不足的制约,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三要素匹配失衡现象值得关注;四是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缺少龙头企业。健康企业产品低端,产业链短而不全;五是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滞后,难以规范产业发展。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缺位或不到位问题严重;六是社会办医和医养结合等方面的一些核心政策待完善。如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营利与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性质核定与分类管理、性质转化与监管。
顶层设计与行业制度共施
从长远看来,健康产业是能够有效拉动宏观经济增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关键领域,但健康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
规划先行,协调发展。应尽早编制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全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总体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强化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统筹规划健康养老业、健康保险业、健康管理业、健康旅游业、健康信息业、医疗服务业、中医健康服务业以及医药产业、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健康食品与保健品业等主要领域的产业规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等核心发展指标,避免一些领域的全国性超需求扩张态势的蔓延,防止形成新的结构性问题。
补足短板,持续发展。制约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有三个:标准体系、人力资源、产业规制。建议尽快启动我国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编制,确立全国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并由独立的认证监督机构严格监督执行,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建议尽快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产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完善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制度,逐步健全健康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职业技术人才的规范化培养体制机制。健全全行业规制制度,健全准入和退出政策,健全市场竞争规则,健全产业规制机制,以及投融资政策、定价政策、科技和人才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
集聚融合,集约发展。多业可融合、集聚出效益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特征。顺应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管理科技的科技进步浪潮,利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机遇,推动健康产业与制造业、保险业、互联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正确引导智慧医疗、健康保险、健康地产、保健养老、健康养生的发展方向。培育一批健康产业综合体、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园区。
夯实基础,务实发展。重点做好巩固基础、涵养后劲的工作,把发展健康产业领域的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健康产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健康产业集聚园区,培育一批健康产业的“领头羊”“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