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考校

2017-09-26丁庆刚

殷都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音义中华书局

丁庆刚

(1.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2.四川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考校

丁庆刚1,2

(1.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2.四川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

慧琳;《一切经音义》;《摩诃僧祇律》;考校

慧琳《一切经音义》(以下简称《慧琳音义》)共一百卷,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此书是专门解释汉译佛经字词音义的训诂著作,对理解和研读汉译佛典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宝库,因此被近代学者称之为“小学之渊薮”。但由于版本众多,在长期的传抄和流传过程中出现诸多文字问题,很多学者如徐时仪、黄仁瑄等都做过大量重要的校勘工作,对研究和利用佛典音义有很大的帮助。《摩诃僧祇律》音义见于《慧琳音义》第五十八卷,慧琳在转录玄应《一切经音义》(以下简称《玄应音义》)的基础上共对162个条目进行解释。本文以《中华大藏经》(以下简称《中华藏》)所收《慧琳音义》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以下简称《丽藏本》)、《碛砂大藏经》(以下简称《碛藏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一切经音义》(以下简称《初编本》)、委宛别藏本《一切经音义》(以下简称《委宛本》)以及相关典籍对慧琳转录的《摩诃僧祇律》音义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等问题进行考校,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

一、讹文当改例

(2)扟去 所邻反。《说文》:“从上挹取也。”《通俗文》:“减上取曰扟。”(卷十六,58p606a)

按:“减上取”之“减”不合文义,“减”或为“从”之误。初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一切经音义》,商务印书馆,1936年。(710页)、委宛本*委宛别藏本《一切经音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487页)作“从上取曰扟”。《广韵·臻韵》:“扟,从上择取物也。”[3](P109)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P605上)、桂馥《说文解字义证》[5](P1057上)等均引《通俗文》作“从上取曰扟”。“扟”有“减”义。《广雅·释诂二》:“扟,减也。”[6](60下)盖慧琳误“从”为“减”,可据此改。

(4)拳搉 渠员反。下苦角反。《说文》:“搉,敲击也。”字从手从寉。(卷十八,58p607b)

按:“字从手从寉”与“搉”字结构不符。丽藏本(32p0207B)作“从手从霍”,盖“霍”与“寉”形近而误。碛藏本(460p007a)、初编本(713页)、委宛本(490页)作“字从手”。今按“搉”为形声字,《说文·手部》:“搉,敲击也。从手隺声。”[9](P257上)《慧琳音义》卷六十一《苾刍尼律》卷第八“拳搉”(58p690b)注、卷八十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二“商搉”(59p13b)注均作“从手寉声”,亦可为证。

按:“柱头方木也”,碛藏本(460p007a)、丽藏本(32p0207C)均作“柱上方木也”。“头”为“上”之误。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仓颉篇》作“柱上方木也”[4](254下)。《庄子·齐物论》“似枅似圈”之“枅”陆德明释文引《字林》云:“柱上方木也。”[10](362下)《慧琳音义》卷五十八《五分律》卷第一“枅梁”(58p623a)注、卷六十二《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律》卷第十三“斗枅”(58p708b)注均引《仓颉篇》作“柱上方木也”,亦可为证。

按:“科擞”,碛藏本(460p007b)、丽藏本(32p0208A)均作“抖捒”。今本《中华大藏经》(36p860b)及《大正藏》(T22p406c*引文据《大正新修大藏经》(台湾新文丰公司影印),“p”前数字指册数,“p”后数字指页码,a、b、c分别表示上、中、下栏。)对应文字均作“抖擞”。俗书中“扌”“木”两旁常相混,“木”旁又常与“禾”旁相混,故“抖”误作“科”。又“律文作抖擞”之“抖擞”当依诸本作“抖捒”,否则“非体也”无据。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五分律》卷二十七:“乞食比丘应一心早起,下床着革屣,取内衣着,抖擞去尘。”(T22p178a)《大正藏》校勘记云:“擞”,圣本作“捒”。《玄应音义》卷十五《摩诃僧祇律》第二十二卷“斗薮”注(56p1049b):“律文作科(抖)捒二形,非字体也。”玄应、慧琳音义中多次释“斗(抖)薮(擞)”均认为作“抖捒”二字非体,可资比勘。

二、脱文当补例

按:“惨畏咎”与《诗经》句式不符,疑有脱误。丽藏本(32p0205B)、碛藏本(460p005a)、初编本(704页)均作“惨惨畏咎”。考今本《诗经·小雅·北山》作“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12](P463下)由此可知脱一“惨”字,可据此补。

(11)警宿 居影反。谓警戒也,亦起也。《广雅》:“警,不安也。”律文作景,非体也。(卷七,58p604a)

按:“警,不安也”,碛藏本(460p005b)、丽藏本(32p0205B)、初编本(707页)均作“《广雅》:‘警警,不安也。’”核检今本《广雅》卷六:“警警,不安也。”[6](P179下)由此可知脱一“警”字,可据此补。《玄应音义》卷二十四“警觉”注(57p112a)引《广雅》云:“警警,不安也。”亦可为证。

(12)灯盛 时征反。在器曰盛。案盛谓今之杯盂也。《左传》曰:“旨酒一盛。”言器也。(卷十,58p604b)

按:“言器也”语意不明,疑有脱误。《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杜预注:“一盛,一器也。”[12](P2172上)由此可知“器”前脱“一”字。碛藏本(460p006a)、初编本(708页)、委宛本(497页)均作“言一器也”,应据此补“一”字。

(13)鎗铫 余招反。温器也。律文有作鐎,汁也。《说文》:“鐎,鐎汁也。”《字林》云:“容一斗,似*原作“以”, 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2012:1531页下)据碛砂本《玄应音义》改为“似”。铫无缘。”(卷十七,58p606b)

(14)砎砎 胡瞎反。《字指》云:“礣砎,雷大声也。”律文榾,古忽反。《埤苍》云:“狗榾,木名也。”中作箭笴也。榾非此义。礣音莫八,笴音古旱反。(卷三十五,58p611a)

按:“礣音莫八”语义不明。据文例可知此处应脱“反”或“切”字。碛藏本(460p008b)、丽藏本(32p0209C)、初编本(720页)、委宛本(495页)均作:“礣,音莫八反。”考《广韵·黠韵》[3](P489)、《集韵·黠韵》[2](P199下)均有作“莫八切”,可据此补。

(15)姑妐 故胡反。《白虎通》曰:“姑者,故也,故老人之称也。”《说文》:“姑母也。”下之容反。《释名》:“俗谓舅章曰妐。言是也所敬见之悚遽自肃齐也。”(卷三十六,58p611a)

按:“姑,母也”,碛藏本(460p008b)、丽藏本(32p0209C)、初编本(720页)、委宛本(495页)均作:“姑,夫母也”。考《说文·女部》:“姑,夫母也。”[9](P259下)由此可知“母”前脱“夫”字。《释名·释亲属》:“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13](P1495下)-(P1496上)亦可为证。又“言是也所敬见之悚遽自肃齐也”,此句语意不明。碛藏本(460p008b)作“言是巳所敬见之悚遽自肃齐也”。丽藏本(32p0209C)作“言是巳所敬见之伀遽自肃齐”。初编本(720页)、委宛本(495页)作“言是巳所敬见之伀遽自肃齐也”。 考《释名·释亲属》作:“言是己所敬忌,见之怔忪,自肃齐也。”[13](P1497上)由此可知“也”、“巳”均为“己”之误,且各本均脱“忌”,可据此补正。

三、衍文当删例

四、倒文当乙例

(17)坚劲 居盛反。《说文》:“劲,强也。字从巠力。”巠音胡顶反,水直波也。(卷三,58p603a)

按:“字从巠力”,碛藏本(460p005a)、丽藏本(32p0204C)、初编本(705页)、委宛本(485页)均作“从巠从力”。今按“劲”为形声字,训为“从巠从力”或“字从巠力”均与“劲”字结构不符。考《说文·力部》析“劲”为“从力巠声”[9](P229上)。由此可知慧琳本“巠”、“力”二字误倒,且“巠”后脱“声”。《玄应音义》卷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六卷“劲夫”注(56p852c)、卷十九《佛本行集经》第七卷“劲勇”注(57p41b)均引《说文》作“从力巠声”,亦可为证。另:“水直波也”,碛藏本(460p005a)、丽藏本(32p0204C)、初编本(705页)、委宛本(485页)均作“水冥巠也”。《说文·川部》:“巠,水脉也,一曰水冥巠也。”[9](P239下)可据此改。

(18)辂上 又作路,同,力故反。《释名》云:“路亦车也。金玉等路各随其释立名。谓之路者,言行于道路也。”(卷五,58p603a)

按:“各随其释立名”之“释”费解。碛藏本(460p005b)、丽藏本(32p0204C)、初编本(706页)、委宛本(486页)均作“饰”。考《释名·释车》:“天子所乘曰路。路亦车也。谓之路者,言行于道路也。金路、玉路以金玉饰车也。象路、革路、木路各随所以为饰名之也。”[13](P1546上)由此可知“释”确为“饰”之误。且“金玉等路各随其饰立名”与“谓之路者,言行于道路也”两句误倒,乙正之后前后衔接顺畅。

以上从四个方面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进行了校勘。经过对比发现,《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与玄应所释词条完全相同,但二者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其一,《玄应音义》不误,慧琳转录出现错误;其二,《玄应音义》有误,慧琳转录中有所改正;其三,《玄应音义》有误,慧琳转录中亦有误。其四,慧琳在《玄应音义》基础上有所增删。鉴于此,我们在利用和研究佛典音义时必须先进行校勘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佛典音义进行相关研究。

[1]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合刊(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宋)丁度等编.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余迺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定稿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7](辽)释行均.龙龛手镜[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明)张自烈.正字通[M].廖文英编,董琨整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9](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2](清)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3](东汉)许慎等 .汉小学四种[M].成都:巴蜀书社,2001.

[14](清)任大椿辑.字林考逸[M].续修四库全书第23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5](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清)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邦显]

K246.3

:A

:1001-0238(2017)03-0120-05

2017-02-11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古律部汉译佛经异形词研究》(项目编号:17SB0444);四川文理学院2016年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五分律>词汇研究》(项目编号:2016KR001Z)。

丁庆刚(1982-),男,河南信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及佛典文献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义中华书局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日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义》与异体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