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谈《尔雅》的收录演变

2016-05-09王海贝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广雅训诂尔雅

摘 要:自汉代至今,有很多文人注重对《尔雅》的注译。史书的中对《尔雅》的收录和分类情况,清晰地展示着《尔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的演变。《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四库全书总目》等对《尔雅》的收录情况变现出了《尔雅》研究及注意在各个时代的不同,从纵向的历史深度挖掘《尔雅》的流变情况。

关键词:尔雅;广雅;训诂;汉书;总目;收录

作者简介:王海贝(1989.6-),女,山东省新泰市人,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2

《尔雅》作为我国最早的辞书,同时又是古典经书之一。至南宋《尔雅》与《诗经》、《尚书》等共称为“十三经”。《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语词意义之书,是按照词语类别进行组织编纂的,从其书名中可解,《尔雅》作为训诂之书,旨在将对词的解释从读音、意义的层面趋向“雅”,即合乎规范的标准,尤其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后世出现了一系列仿书,如《广雅》、《骈雅》、《通雅》、《别雅》等,统称为“群雅”。然而关于《尔雅》具体出于谁手,却无从考证。在《尔雅》最初记载的《汉书·艺文志》中并未记录其编纂之人。张揖在《上广雅表》中云“臣闻昔在周公,缵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六年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意义。”但多数人认为《尔雅》实成书于秦汉,经由秦汉人之手编纂成书。自汉代至今,有很多文人注重对《尔雅》的注译。但是如今最为普及之本是晋代郭璞《尔雅注》,此本亦是现存可考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

史书的中对《尔雅》的收录和分类情况,清晰地展示着《尔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的演变。首先最早《尔雅》在《汉书·艺文志》中归入六艺略,有两种,列入《孝经》。其实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设有“小学类”。小学类文献在我国古典目录学著录中,采用经、史、子、集死不分类法大多附列于经部。此类书主要是一些字、音方面的训诂,如《八体六技》(古今字)、《仓颉传》、《别字》等。“小学类”中记录十家十二种共四十五篇,这四十五篇均为字书。可见在汉代“小学”是以字词、训诂为主,“要求学童识“造字之本”的六书,要别“六体”,故小学类所收录的皆为字书。” 1《尔雅》虽然亦属于注译类,但并非单纯的解释字义与读音,其中的内容和认知已超出了小学的范围,因为《尔雅》是对经的注解,故归入经部,而未将《尔雅》列入“小学类”。

《隋书·经籍志》采用经史子集四分法,中收录《尔雅》7种,已将《尔雅》与其他字书音书归入经部,并将其列入“小学类”中。《隋书》中不仅收录了《尔雅》,还收录了补充《尔雅》的《广雅》三卷、《广雅音》四卷。张揖在《上广雅表》里说“臣揖体质蒙蔽,学浅词顽,言无足取;窃以所识,择撢群艺,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可见张揖认为《尔雅》是不完善的,因此他撰《广雅》一篇以补《尔雅》之不足。《广雅》全书分上、中、下 3卷,到隋代时,因要避讳隋炀帝名讳,曹宪将《广雅》改为《博雅》。《博雅》在《隋志》中记载四卷,而至《唐志》中增到十卷,且又改回《广雅》之名。为了遵从原书体力,张揖沿用《尔雅》原书之旧目,“自《释诂》、《释言》、《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凡19篇”2。《广雅》将《尔雅》中遗漏的经传中的训诂、汉代时期的字词方言,以及《说文解字》中的内容融入其中,从而达到拓展《尔雅》的意义。

从清代之前的正史中可以看出,《尔雅》注本至少有十余家,清之前的《尔雅》研究注译绝不像《总目》中所录那样少。《旧唐书》中有“经籍志”,《新唐书》中有“艺文志”,两种史书中对《尔雅》的收录情况与《隋书》相差无几,是一致的。《宋书·艺文志》收录的《尔雅》注本就有了变化,达到九种。其中四种是宋人注本,前人注或亡或失。《明史·艺文志》中《尔雅》类仅录一种《尔雅略义》。但是并不代表明代没有相关的《尔雅》研究。但在明末清初藏书家黄虞稷所撰《千顷堂书目》3中记录在明代关于《尔雅》注本远比《明史·艺文志》中所记录的多得多,如薛敬之《尔雅便音》、罗日耿《尔雅馀》。“朱彝尊《经义考》录有汉犍为文学注到宋罗愿《尔雅翼》的《尔雅》注本有28本。”4当代著名的文献学家、训诂学家、音韵学家周祖谟,对《尔雅》的研究造诣很深,著有《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续尔雅考拟目》等,在《续尔雅考拟目》中录有《尔雅》明代《尔雅》的相关注本高达59种之多。因此《四库全书总目》中记录的《尔雅》种数是有出入的。

尽管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是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处理方法未必是一种错误。《尔雅》注译是在清乾嘉之后出现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文献在流传中必然会出现亡佚、损毁,或者出现讹误,最终被后人遗弃,而且,目录编纂者在所录文献的取舍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这就使书目的收录在一定程度上有主观性,未必能做到完全客观、吻合事实。《总目》惯例不收录同时存世人之作,因此在编纂《总目》时仅保留三种。郭注邢疏的《尔雅》注本最受历代注家推崇。但是郑樵注本且在《总目》中的位置更高,《总目》将郑本视为善本,并认为“通其所以通,阙其所不可通,文似简略,而绝无穿凿附会之失,于说尔雅家为善本”5。郑樵《尔雅注》对《尔雅》以及郭璞《尔雅》作了内容上的补正和修改外,还开创了训诂的新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总体上,《尔雅》是作为中国古典训诂专著看待的,但是又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尔雅》一书是“墙头草”,“既属于经学著作,归属“十三经”,又是训诂学著作,也属于“小学”的范畴”6,在中国训诂典籍中独占鳌头,但在经学范畴中又处于歹势末流之位,是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存在的。但是由于训诂学在古代尤其是唐之前,并没有得到举足的发展,所以总是将其归入“小学类”,直至《旧唐书·经籍志》才将一系列训诂之作,脱离“小学类”,而单设“训诂”,且说明“小学”与“训诂”的不同,“诂训,以纪六经谶候”,“小学,以纪字体声韵”。暂且不论《旧唐书》对于“诂训”“小学”的注解是否得当,但是却让“训诂”从“小学”类中分离出来,做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训诂发展到清代,已经几乎臻于极致,“清代学着摆正了它的位置,使之与字书、韵书平列。清一代的绝大多数学着是奉汉代古文经学为治学宗旨的,以经学为核心,旁及文字、音韵、训诂、校勘、辑佚、辨伪、史地、典制、天算等。”7

根据官方修纂的目录著述和私家著述的收录情况不难看出,《尔雅》研究在我国历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第一是汉至魏晋,这一时期的《尔雅》研究,主要是对《尔雅》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解释古语,使《尔雅》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并在疏通古今异语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第二是清代,“清人研究《尔雅》有很多方式,辑佚汉魏古注、校勘文字、补充或纠正前任注疏、考释名物、疏解集注等。”8《尔雅》研究在清代已成为汉语言研究的主流之一,据现存资料统计,著述达近百种。第三个时期,就是二十世纪。在这百年间,撰著出版的《尔雅》专著,比清代二百年的数量多之又多。总体来说,《尔雅》既作为经学注解,又是训诂之首,对其研究编纂的学术是与日俱增的,只有经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使《尔雅》的价值真正被挖掘出来。

注释:

[1]严正. 《<汉书·艺文志>著录小学类文献研究》[J]. 图书馆界. 2005年3期.

[2]王利花《雅学研究叙述》.[M]. 山西大学, 2006年

3]《千顷堂书目》是清代所修《明史·艺文志》之蓝本。

[4]柯亚莉、杨薇《<四库全书·小学类·尔雅>三题》[J]. 三峡大学学报, 2008年1期

[5]《四库全书》

[6]柯亚莉、杨薇《<四库全书·小学类·尔雅>三题》[J]. 三峡大学学报, 2008年1期

[7]柯亚莉、杨薇《<四库全书·小学类·尔雅>三题》[J]. 三峡大学学报, 2008年1期

[8]丁宁《<尔雅·释器>中的器物研究》[M]. 安徽大学, 2009

参考文献:

[1] 严正. 《<汉书·艺文志>著录小学类文献研究》[J]. 图书馆界. 2005年3期.

[2]柯亚莉、杨薇《<四库全书·小学类·尔雅>三题》[J]. 三峡大学学报, 2008年1期

[3]纪聂.《二十世纪<尔雅>研究文选论述》. 文献. 1998年04期

[4]颜师古注. 二十四史简体字本·汉书. 中华书局

[5]魏征撰. 二十五史·隋书·经籍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书店

[6]郑樵.尔雅注序[A].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王利花《雅学研究叙述》.[M]. 山西大学, 2006年

猜你喜欢

广雅训诂尔雅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等差与等比数列性质中的15个充要条件
黄士陵的“广雅”书踪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明信片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