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2017-09-23张壮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小微企业

张壮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小微金融服务向着低风险业务、零售化管理的方向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融资难之间的矛盾,推动小微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前言: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一个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小微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增加与融资渠道有限的矛盾严重限制着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平衡发展。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有必要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入手,调整金融服务策略,实现小微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1 小微企业特点及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1.1 小微企业特点

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具有与大中型企业不同的特点。一是从投资主体和组织形式上看,小微企业对投资人数和投资资格没有限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包含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也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二是从组织结构上看,小微企业的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经济管理决策过程间接,生产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销售则以直销方式为主。三是管理方式上看,小微企业的管理松散,企业多以家族式管理方式为主,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四是从资本形式上看,小微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民间借贷,资金既可以實物资产,。总之,小微企业的面临的资金需求大,尤其是在扩大企业规模时,小微企业对投融资的需求较大,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1.2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与农户的小额信贷存在明显的差异,介于中小企业和小额信之间。与传统的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个性化明显,具有“急、频、短”的特点,且业务量大、单笔业务金额低、经营层次较低、经营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小微企业不断发展,金融服务需求也呈现出突出的变化趋势:融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的供给要求极为迫切;金融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由过去单一融资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转变。

2 经济新常态下小微金融服务现状

2.1 小微信贷风险上升,银行借贷规模限缩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得出了一个认知即小微信贷“风险”增加,尤其是在小微企业大规模发展的今天,许多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小微企业主营业务受到经济下行影响,小微企业资金运转困难;二是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于扩张规模,资金链紧张问题多发;三是小微企业受到关联企业风险传递或上下游客户影响;四是小微企业涉足民间借贷造成风险暴露;五是小微企业主营业务不符合经济转型方向,企业缺乏竞争力,被市场淘汰。鉴于小微企业风险升高的现状,许多银行不愿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一些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出现了呆账坏账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部分银行过于追求业绩而没有详细全面的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资格审查和贷款情况追踪,导致大量可追回贷款最终变为呆账坏账。

2.2 小微金融服务竞争激烈,业务扩张受风险拖累

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且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在经济上行期,商圈“多户联保”被业内认为是小微金融模式的有效尝试,采取批量营销、集群授信的模式,通过信用捆绑,弱化个体信用风险,实现信贷业务工厂化和低成本运作。在经济上行期,产业链金融获得迅猛发展。然而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堪忧,风险因素集聚并迅速扩散,极易导致风险连锁反应。当进入深度经济调整期,因产业链金融操作环节众多,金融诈骗等层出不穷,银行面临严重损失。产业集群业务,也因集群内信用差的个体连带效应导致集群一些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被“错杀”。

2.3 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零售化趋势加强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也无从谈起,银行只能是粗线条地通过提升贷款利率来覆盖融资风险,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溢价无法覆盖潜在风险,这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惜贷现象。另外征信信息的缺乏使得各家商业银行更加侧重于发展低风险小微业务。低风险业务往往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抵质押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银行为了避免小微金融服务风险的增加,而将小微金融服务直接划归到零售业务领域中,更加重视对小微企业贷款数量的增加,而非贷款规模的扩张。

3 经济新常态下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策略分析

3.1 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导向,实现精准定位

小微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应当坚持差异化营销策略,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小微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需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制定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服务策略,同时需要实现精准定位,要能够挖掘出优质小微企业客户资源,从产品、服务上优先发展优质客户。具体而言,要对小微企业的数量历史贷款不良率等进行区域分层,对经济发展程度高、信用记录普遍较好的地区降低准入门槛、提高信用贷款的额度;对电子、教育等朝阳行业可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轻资产行业弱化资产考量。针对具体企业来说,依据小微企业的销售额、营业年限划分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金融服务方案;根据小微企业小额多频的用款特点,可实施循环借贷、随借随还、整借零偿等不同的还款方式。

3.2 深层次挖掘客户信息,提升金融服务体验水平

小微金融服务的发展除了应当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之外,还应当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深入挖掘客户行为,并将客户行为转变为信息流,从而全面把握客户的风险偏好、用户习惯等,智能化分析和预测客户需求,并在最合适的时间点进行主动推送。对于互联网平台上海量的用户信息,利用信息采集、文本挖掘、数据聚类、主题聚焦等多种方式,实现对互联网平台的舆情监控。这有助于了解客户对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和反馈,进而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做进一步优化提升。

3.3 重视风险控制,最大程度规避金融服务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小微金融的发展重点是要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减轻银行贷款顾虑。必须依靠大数据获取更多关于借贷双方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借款人),通过记录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等明细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很好地融合到实际业务运作之中。应完善征信服务机制,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支撑,通过征信机制的健全,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建立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式,尤其是在信用风险评估、对应利率设置以及关键流程设计方面要加强有效防范,针对每个用户都建立信用记录档案,扩大服务对象数据信息的来源渠道,将金融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统一。

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小微金融服务应当充分研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除了要加强金融服务产品的风险控制以外,还要能够利用大数据等基础,挖掘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产品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客户体验、信任体验等,既要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又要能够兼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实现小微金融服务能力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援成,吴江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2(1):149-151.

[2] 黄小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基于民生银行实证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7(15):133-138.

[3] 王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探析——基于浙江、江苏两省的调研[J].征信,2016,3(6):54-62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小微企业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