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9-23朱金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图形数学知识

朱金花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数学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升,还可以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养成。

一、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经常性整理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类数学问题,并恰当地运用在课堂情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熟悉感,引起学生兴趣,再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教学基础的加减乘除算法时,创设一个开商店的情景,一些学生当售货员,一些学生当消费者,首先让他们制作价格标价牌。在出售的时候售货员要学会清点数量,而消费者应该计算出商品的价格。本来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掌握的口头计算的加减乘除,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就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感觉更轻松愉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

二、强化数学习题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是一个需要积极思考,口、手、眼、脑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习题锻炼就能很好实现,例如,很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比较害怕,主要原因就是应用题很多时候都要对题干进行理解,才能将题目解答出来,而这一理解能力,就是需要不断阅读来培养的。对于已知条件进行反复阅读以及思考,理解好每一步,答案就会慢慢被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有所提升,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三、选择有效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有效的阅读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数学的语言相对比较简洁,而且数学中很多条件都是比较含蓄的,需要在读题的过程中把关键的题干都标出来,必要的时候还要根据条件画图,把简洁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一般学生都比较苦恼,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读题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已知的量用线段图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来,并且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求的部分。这种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和质疑的重要性。合理的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思维的活跃度和学习的热情,所以作为老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合理质疑,并且解决学生疑惑的问题。碰到图形题的时候很多学生的思考方法不一样,所以答案也就存在差别,这个时候老师给出几个答案,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测论证一个正确的答案,在脑海中还原图形的样子。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且画出图形,请答案不同的同学回答自己错误的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小学数学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素。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打破傳统的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变化去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六匡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图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找图形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图形配对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