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2017-09-22张红
张红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得教学效率难以提高。显然,这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此展开了讨论,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反思能力是一种能够以自我为对象的思考能力。简单地说,反思过程是一个自我检讨、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进步。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突出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选择学生熟知的问题、知识,以此降低初中数学教学的抽象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有关相似多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黑板的外围矩形和内周矩形为教学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详细给学生讲解相似多边形的特点和性质。同时在学生完成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判定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从身边入手,发现一些具有相同特点的相似多边形。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另外,为了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其他类型的相似多边形。反思的过程也是重新认知的过程,如果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便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力,重新理解初中知识内涵,并加以拓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反思的良好氛围
长期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更无从谈起。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激发学生的反思兴趣。
例如在分式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并奠定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先引出整式,并让学生回忆一些整式的特点。而后,教师再展示出一些分式,让学生尝试着与整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存在什么不同之处,各自有什么特点?这样通过温故知新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然后,教师就可以出示一些整式和分式,让学生分类。如果学生出现分类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自己的理解出现了哪些偏差。这样学生便能回过头反思自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存在哪些偏差,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分式概念做好分式的分类。从中能够看出,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远比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更加直接、有效。
三、借助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探究式学习活动重点强调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多次尝试、反思,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结合教学实际,创设灵活的探究式活动。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并盡量结合教学计划,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以及创设探究式活动。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反思:先让学生画一条固定长线段(如4cm长线段),然后让所有学生把这条线段作为三角形一边安排在三角形中并画出该三角形,画成之后同座位或若干个探究小组的学生进行比较,看他们所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通过比较后获知:三角形一边固定可以画出无数个不等的三角形,然后教师让学生固定两边长再实践画三角形,学生也能够画出各种不等的三角形,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固定三边长画三角形,学生在实践完便会发现所画出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样学生便能够深入到探究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从中也能够看出,探究式教学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创设高效、合理的探究式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反思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应该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借助探究式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初中数学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6(28):11-12.
[2]魏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8):461.
[3]王瑞香.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育[A].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6(1).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