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2017-09-22李丽
李丽
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下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高效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合作与探讨,可以得到沟通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很多教师也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选择和运用,注意其有效性和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初中数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很多教师和研究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存在一定问题,师生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小组组建不够合理,学习内容缺乏新意等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达不到理想标准。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从学科角度和学生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以学生的能力锻炼和培养为主,摒弃以学习成绩和效果为主的观念,从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的效率。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1.分组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障首要关键是分组要合理,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以4~6人为宜,人数不能过多或过少;分组应该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确保一个组内的学生是具备不同能力、不同性别、不同认知水平的,而组间又有同质性;分组应该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变动,不能一成不变,确保学生的积极性。
2.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规范性,就是在小组实际运行中,各个环节和方面都按照既定的或者调整的内容而进行。学生角色是要进行分配的,实际角色可以由学生自行设定和更改,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并且每个小组成员代表的是小组而非个人。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小组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给予正确的建议。
3.形式整合的正确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运用,结合对话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方法一同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的选择性更多。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策略合理选择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例如,八年级下册中的“勾股定理”一课,将学生分组学习,自主探究定理的原理、证明方式、具体应用等,教师可以事先设定几个问题:“勾股定理的起源及发展”“勾股定理怎么证明”“公式是什么”“常见勾股数有哪些”等,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或者查找资料,将对话式、小组合作式、自主探究式等方法综合运用起来,提升小组价值。
4.教师的效用
初中生的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还不够完善,教师的作用比较明显。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為中心,但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也不能缺少,尤其是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是非常关键的,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和信息支持,并通过对小组的观察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组建的随意性问题
初中数学的基础性和逻辑性比较强,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很多数学教师在学生分组上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小组构成和小组价值的发挥是和小组成员有很多关系,涉及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很多教师随意地将座位较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或者是只根据学生成绩进行互补分组等。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小组组建不够合理,达不到理想的合作学习目的。对此,教师要积极规范小组组建,了解和熟悉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组建,让每个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内容选择不合理
初中数学中的知识点并不是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说在内容选择上要进行明确分析,要选择值得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中的“有理数”一课,涉及比较理论化的内容,学生进行熟记和巩固练习就可以掌握了,没有合作学习的意义,对此可不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
3.独立与合作关系的不平衡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关键要经过独立思考和探究后才能开展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都忽视的方面,仅仅关注到合作、探讨、交流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构建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就缺乏深度和互动。教师要注意对此加以控制和引导,给予每个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究的空间,平衡合作和独立的关系,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注重小组组建间和内容选择的问题,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教师效用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乙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科建设,2012(8):121.
[2]朴昌虎.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4(4):44-45.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