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分布式课堂”的探索

2017-09-22陆广地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方式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特点造成教学效果甚微。“分布式课堂”打破了教室作为唯一教学空间,把整个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调动了学生学习潜能,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式;分布式课堂;高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08C-0040-04

高职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特点造成教学效果甚微。然而,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扭转这一现象。虽然表征的教学问题相似,但仍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此,通过改进传统课堂教学局限,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构建了高职数学“分布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问题剖析

(一)改革措施没有切中学生学习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学科知识结构不牢固,缺乏学习意志,特别表现在数学这门课程上。然而,学校管理者由于长期不在一线教学,习惯于关门拍板,为了追求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提出这样那样的吸引人眼球的改革口号,但是难以落实,也找不到实施的突破口。高职大面积招生十多年来,关于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先是提出“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后是“必需”“够用”,接着是项目课程,然后是课程整合,但是围绕学生学习问题并未真正关注并解决。[1]

(二)数学教学方法与学生身心特点不符

在学生看来数学知识枯燥,而他们生性活泼,封闭的课堂教学和机械式题海训练,往往让他们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当数学学习成为害怕和恐惧,它就变成一种负担,变成什么也不是了。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教师过分强调系统知识,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交流,课堂上按照预设好的教案进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场,并没有针对学生多人困惑而调整教学,及时答疑解困;或者对部分专业学生都会的知识教学上适当跳跃,而通常是遍地开花,平均着力。[2]

(三)教学按照教案执行,没有关注学生状态

数学课堂上,往往总是那几个好学生参与师生问答和交流對话,中等生和大面积的后进生处于“边缘化”状态。教师并没有关注大多数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给予必要的补偿教育,而是简单地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并没有仔细倾听学生回答,从而准确定位学习起点,而是简单地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实施教学。[3]

高职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层”,知识呈现“碎片化”,教师如果仍然按照线性教学方式显然是不适宜的,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方法,这就需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分布式课堂”重视学生的理解体验和自我探究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建构知识,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灌输,而是用鲜活教学文化引导他们成长。

二、高职数学“分布式课堂”及与传统课堂比较

“分布式课堂”打破了学生在教室唯一的学习场所造成的时空局限,把整个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调动了学生学习潜能;通过开放时空、融合科学与人文、促进情意发展、形成主动态度和拓展能力,鼓励学生多元参与、师生合作。

(一)与传统课堂教学比较

传统课堂教学时间限定在40—45分钟,实施空间局限在一间教室。相对来说,学生局限于座位上,教师也仅在教室中实施教学。固定、封闭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分布式课堂”突破了时空局限,拓展到学校的各个场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家庭、社会、网络空间等。教师通过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想象与行动交替结合、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找到学生素养萌芽的成长点,真正磨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主要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初步探究。第一步,新课导入:教师简单概括前节课数学内容;新课导入,根据学科特点和本课具体内容来定。教师以“问题链”为导向,或以故事为情境,或以“习题”把学生带入本节学习。第二步,下放自主学习探究单,组织学生自行学习、先行探究。

1.组织学生试读教材:教师课前备课要预设问题链;根据前面和本节内容教师增设数学问题条件,引导问题解决对策;带领学生粗读教材考虑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提出问题。(1)学生尝试,暴露问题与错误。(2)教师采取“导”与“堵”,启发学习进程:先导。“导”就是让学生延着老师预设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导”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连续思考。思维特点是“线性”状态。“导”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思维“长度”。后堵。“堵”就是防止学生简单化来思考。将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思考。“堵”增加思维“宽度”。“堵”中有“导”,“导”中有“堵”,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3)教师预设悬念:教师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只能说出一半,预留空间,点燃学生探究激情。教师借用语言、神态提出问题和学习任务。制作精美的课件,对人物神态适当夸张。教师有意设立错误,激励学生探究渴望。(4)下放数学教学探究单,教师布置课后任务:确立活动目标,提出探究活动的建议,揭示探究路径的参考,提供探究问题的要求。

第二个阶段:课后深入数学探究。此阶段是分布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知识、生成能力的重要阶段。探究形式3类:(1)分组进行(自然组);(2)均衡分组(据学生兴趣、关系自由组成探究);(3)单独探究(能力强或者有个人要求)。探究分工2类:(1)按照探究任务,组内分工进行探究(复杂的探究任务,分工能提高效率);(2)组内所有成员独立进行(探究内容简单,分组为了互相学习)。探究活动要求:每组都要制定探究方案;每项学习任务应分配到人;探究活动过程做好记录;组内所有任务都要进行总结、汇报,把形成文字性的成果、材料或创造发明的实物展示出来。最后,做好集体展示、汇报的准备事项:写总结报告;分配发言人(A、B角);发言人提前演示汇报。此过程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调动学生发挥全部心智和潜能,把学习延展到课余,运用多种方法促进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多维学习、创新思维。endprint

第三阶段:数学探究课堂展示。这个阶段是对学习的总结、展示、检验提升阶段,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总结展示要求:语言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特色、主要发现成果;演示要娴熟,突出问题或成果;掌控时间。全体学生讨论问题或分享:(1)对组内同学汇报的探究成果,组内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质疑;(2)对自主探究成果,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再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讨;(3)组间开展提问或辩论;(4)成果补充完善。教师点拨提升:(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引导;(2)在讨论偏离预定方向时,教师纠偏回归正轨;(3)提倡学生学习总结、归纳;(4)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自主探究问题时提升基本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关键能力,“大胆猜想,小组求证”,无论是发现、讨论、研究、总结归纳,无不体现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上也是数学素养的真正体现。[4]

三、“分布式”数学课堂的实践挑战

(一)“分布式”数学课堂对学生自觉性的要求较高

传统课堂局限在教室的有限时空,虽然教学效果未必多么高,但是教师能够掌控。而“分布式”数学课堂把学习时空拓展到教室之外的其他天地,对学生自控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在哪个环节失控,那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这也是许多学者有想法但顾虑重重,不敢付诸行动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勤奋努力。其次,在实施之初,教师在引导,示范,带领学生参与探究,而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再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发挥好学生骨干、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全程中有人监控,有人指导,有人帮助,不会迷失在盲目之中。

(二)“分布式”数学课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传统课堂是教师所熟悉的地方,他们从做学生开始,所受的教育和经验,几乎所有的书本经验所传递的基本上都是这类做法。但是“分布式”数学课堂却是全新的尝试,教学流程如何分解,课余探究如何指导,学习成果如何展示,这些都是教师不太熟悉的东西,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研究。因此,對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可能有心理排斥,习惯于传统课堂的按部就班,不愿意学习新事物。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教师的责任心入手,从有效教学的要求入手,从培养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入手,一句话,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梦负责。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肯定乐意采用任何方式,只要它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利。[5][6]

(三)“分布式”数学课堂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数学课堂局限在教室,无论是教师的课堂管理还是学校的秩序管理,都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有章可循的管理。但是“分布式”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被分成三个段落,分布在教室,校园和校外三个地方,如何管理更科学,如何管理更合理?是当前我们值得思考与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用改革来解决改革所遇到的问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畏乌云遮望眼”,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7]

当然,“分布式”数学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教师如何放手,开放度如何把握,自由度如何掌控,开放的空间如何选择,开放的时间如何更好地利用,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如何及时补救,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8]

参考文献:

[1]王朔.“钱学森之问”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王雪峰.教育公平理念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7(1).

[3]陈柳娟,林晴岚.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教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7(3).

[4]陆广地.高职数学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学改革[J].生活教育.2016(3).

[5]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6]谢振中.浅谈高等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7]刘大椿,赵俊海.科学哲学的经验主义新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6(8).

[8]席海燕.改造经验与经验的改造:杜威论教育与民主的基础[J].教育学报.2016(5).

责任编辑:夏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析如何发挥数学在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中的服务性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