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教师思维模式创新思考

2017-09-22王维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思维模式创新思考职业教育

王维婷

摘要: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职业教育是技术进步和大生产的教育,本质是跨界的教育。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渗透,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思维、工作及学习方式产生极深的影响。适应新常态,就要转型发展。走在技术变革的前端,革新职业教育思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职责。本文从互联网对教师自身的影响,看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谈谈职业教育教师对思维模式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模式;职业教育;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08C-0008-04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移动互联网汹涌浪潮,给教育冠上很多新名词: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课堂、云课堂、慕课等,教师不可选择地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时代:一个高科技和高效能的“双高”时代,更是一个彰显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时代。互联网平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我们愿意否,我们都已经身处其中。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互联网视角下教师的变化

走進互联网的课堂,我们看见教师利用手机、平板和电脑,通过移动终端App,惬意地拍下学生的作业,发到黑板式的电脑上,让全班共享作品,师生互动点拨,教师直观指导;技能实训课上,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形象的画面声音以及肢解的动作,获得需要学习的技能,几轮模拟仿真训练后,自己的操作处在什么水平,已经一目了然;想见见自己仰慕的人物,对话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那我们就来一次线上线下互动相约吧……互联网教育就这样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教师的位置不断地由前端转移到后端。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留住位置,给教师带来激烈的思考与猛烈的冲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引发了教育领域技术性的变革,改变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也改变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而是新型课堂教学的平行与叠加,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共享知识、共建资源。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在“互联网+”的战略规划下,教育信息化成为移动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基本立足点。教育信息化日渐普及,视频成为主要载体。VR课堂、平板教学、直播、录播、互动等教育资源从虚拟走向真实,教师也从屏前走向屏后,尤其是处于教学娴熟期的教师进入技术瓶颈。原因在于多数处于35-50岁之间的教师,不像“90后”“00后”本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充其量只能是移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那些传统的靠直觉与经验积累的专业知识如何以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缩小与互联网时代原住民沟通的差距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打破定式思维,敢于创新,成为互联网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二、互联网视角下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

科技改变教育,技术引领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转型成为高频词,变是唯一的不变。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不主动改变自己,我们终将被时代淘汰。现在社会,学习、消费、娱乐……皆在这个无形的网下,日用而不知,失之却难存。如果错过互联网,擦肩而过的不仅是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所以,不管我们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我们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互联网下我们要有什么?

(一)针锋相对,我们要拥有大数据思维

数据是静止的历史,是流动的轨迹,是经验的积累。大数据以其四V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真实veracity)成为改进教学的工具。美国迪斯尼公司投资10亿美元进行线下顾客跟踪和数据采集,开发出MagicBand手环,了解不同区域游客的分布情况,方便游客选择最佳游玩路线,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有助于疏导园内的人流。而采集得到的顾客数据,还可以用于精准营销。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模式预测其信息的需要,为其配送个性化的信息。这种数据挖掘技术同样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定制精准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然后跟踪了解学生完成学习的时间,形成学习曲线,及时反馈和弥补信息,为学生个性化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真正的教育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质,要把不同的人培养成不同的人。所以,只有当教学足够精确,并直接建立在学生已有基础之上,将学生能力再带到更高一层时,才最有效果。高度个性化的智能网络平台需要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喜好进行追踪分析,才能从大数据背后找到符合学生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宜。

(二)平等互助,我们要形成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可以理解为三个关键词——体验、话题、传播。互联网思维改变着教师的思维学习方式。它正打破地理、生活、学习、娱乐等边界,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处理、利用大量有用信息为自己服务。微信、微博、QQ、博客等社交圈和自媒体瞬间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信息沟通与传递。尤其职业院校的学生课堂教学体验更具有仿真型与生动感。经管专业ERP沙盘模拟,旅游专业虚拟景观游览,烹饪专业食品加工制作,无不是师生在使用教育产品或享受教育服务时体验到的感觉。只有真才实学,没有滥竽充数。活灵活现的鲁班,声色俱佳的梅兰芳,正以互联网媒介方式迅速将体验转化成话题传播出去。沦肌浃髓,不禁让人倾心共鸣,更会引发新的体验,引发更多的话题及传播。教师通过互联网整合大量的资源服务学生,学生利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师生共同成为利用互联网的发现者,创造者。互联网让更多的老师真正懂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所在,明白自己曾经拥有的知识在锐减老化。时代逼迫着教师去学习更多的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等待着教师未来学以致用。教师学习的速度只有提速,才能保证“移民”的教师与“原住民”的学教和谐,师生相长。endprint

(三)博采众家,要开启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通观人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知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利用一切教学机会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凭借这种技巧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微课、百度传课、白板、IPad、翻转课堂、学习空间等普及,促使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革。作为教师,更要海纳百川,自创一体,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爱因斯坦曾经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的形象进行思考”。“苹果”的辉煌当然要归功于乔布斯从不追捧市场,一直强调产品内外极致追求。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教师要明晰互联网下“知”与“行”的关系,网络可以解决“知”,但是解决不了“行”。所以,如何做?如何实践?才是职业院校教师需要解答的问题关键。

(四)腾笼换鸟,要培养用户性思维

职业教育是技术进步和大生产的产物,是跨界的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技术哲学家卡尔·米歇姆认为“真正的技术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形成,这是由技术的本质决定的”。那么,我们就要研究职业教育的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如何满足用户需要?站在用户思维角度去思考分析,汇集用户画像,构造用户场景,讓用户主动参与,最终创造出更多的用户。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工业4.0正在使生产车间发生巨大的变化,数据化、智能化、连接化、信息化是将来生产制造车间主流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工作业。职业教育再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了。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所以,要明确服务对象的刚性以及隐性需求,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职业教育要在了解市场、明白用户人群、拥有一定资源的基础上,做好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让职业教育的供应链与价值链延长乃至下沉到企业内部,多做努力解决用户痛点,才能突破职业教育窘境。

(五)积沙成丘,要关注碎片化思维

低头一族越来越多,等车时刷微信、闲暇时看短视频、逛街时APP查找店家信息、入睡前看微博……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随时随地可以随身浏览各种信息,同时信息内容也进一步向碎片化发展。碎片化内容沿着不同的时间轨道线散落在若隐若现的大数据中,每一条碎片化信息都暗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留下一串串数字碎片,如课程选择、在线学习、互动和反馈、网络社交行为、校园卡的使用等等,这些数据被整合、挖掘和分析,学习者的行为模式就得以揭示清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看似不显眼的碎片化信息、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语,假若有意识地积攒起来,就可以看到学生成长的轨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课程、课堂、教师、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改变学习行为,树立职业荣誉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

三、互联网视角下创新教师思维模式的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当最慢的教育遇到最快的互联网,求新思变成了谋发展、求突破的新路子。职业教育利用互联网的新理念、新工具、新手段改变课堂教学,却替代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技术技能的传承,更需要现场实践,多个场景系统性训练,学生在反复磨练中体验、反思、感悟,最终才能实现技艺提升。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什么?

思考一:立好标杆,制定流程,陪伴修炼。

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的美国克劳士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不能免费原因在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缺陷"。美国许多公司常耗用相当于营业总额的15%~20%去消除缺陷。因此,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正如德鲁克所说“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开始技能的传授时就需要制定标准规范。传统教学法下技能制作描述,常常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如今互联网上的工艺制作大揭秘,可谓图文解析,声情并茂,色相俱全,形象直观。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将制作流程按照由体推面,由表及里,倒叙反转给学生。然后按照每道工艺达标要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制作成品。互联网下的教学,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完全突破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借助自媒体等,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地给学生点拨指导,破解疑难,陪伴学生成长。

思考二:智慧教育,线上线下,合力发力。

互联网+教育生成什么?自然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结的,它要求教师能够合理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变化莫测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触摸世界,感知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后,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器人、新的网络协同制造服务,生产更加经济、高效、灵活、精简,由大批量生产逐渐转向个性化定制。职业教育“应会”的部分,如食品的温度、剪裁的适度、切割的力度,操作的幅度等,只有贴近产品,才能知晓外界变化的需求。产品精益求精更需要操作者摒弃浮躁,脚踏实地地潜心钻研。未来工厂同质化的生产会趋于减少,大家将更关注个性化定制,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偏向独创性、沟通力、审美意识教育。

思考三:技术跟进,学字当先,以知促行。

现在教育是风云变革,各国用教育信息化抢占教育发展的高地。纵观目前教育信息化,可谓千姿百态。既无“时空限制”,也无“人员限制”,学习环境逐渐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计算机、投影、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技术到如今交互式电子白板、虚拟仿真实验、个人学习终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项能力。张之洞曾说: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据,而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和主导。教师的学习能力决定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以致用,以学促教,学用结合是未来的职业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新目标。

思考四:找准位置,恪尽职守,用心为师。

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专业教学必须在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操作。互联网下的职业教育该如何做?再细追问一下,师者何以为师?互联网+教育绝不是人机的单纯性沟通,更不是产品的批量复制。假若同一年龄的所有学生使用相同教材,参加相同的考试,教学效果也按同样的考核尺度评估,那不是互联网的悲剧,而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能力、人的精神,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互联网+仅仅是技术的变革,而教育的根本没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授的人文精神是亘古不变的。立德树人润泽生命是永久的话题。尤其职业学校教师在技能技艺传授过程中所赋予的情感,含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态度等,是互联网+教育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使命感要求我们要用心为师,力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责任编辑:方健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创新思考职业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信访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