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课程建设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7-09-21孙璐
孙璐
【摘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从教学现状、学生情况、课程改革现状等三个方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共识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同时,结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从更新教学观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思政课 现状分析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65-02
一、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良好的理想情操、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央、各级政府及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不高,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学生没有兴趣,预期目标实现不理想,所以需要我们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突出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二、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个高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从教材到教法、考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观念偏传统,重理论灌输,课程设计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1.课程目标的设置,没有突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忽视了对学生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的选择没有侧重高校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实际经验,课程的实用性、职业性与人文性内容的未能相互渗透。
3.实施过程忽视了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缺少个性化的学习,理论灌输多,情感陶冶少,集体受教多,个体感化少,缺乏共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4.课程考核重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效果,不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长此以往,高校肩负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将很难实现。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
为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情,我们查阅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例如:郑永廷、柳恩铭老师撰写的《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史华红老师撰写的《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情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基本观点如下:
1.高职学生相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远大理想,努力目标,大部分同学进入高职就是学一技之长,认为政治理论课与自己将来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普遍认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说教、无用的认识,兴趣不大。
2.在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学理科的居多,文科基础薄弱,人文素质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和思维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上的研究结果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不是很乐观,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产生着不利影响。加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偏重专业教育的现实,更是让学生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甚至是忽视的认识。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状况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躍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上述意见的实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经过几年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改革,大部分高校在以下一些主要观点上达成了共识:
1.将真理、事理与情理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理论性特点,就是为了实现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而以理服人,并不是单一的以逻辑推理服人,即以真理服人,也包括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服人,即以事理服人;还包括对科学理论和所指导的实践活动富有真情实感,即以情理感人。真理是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揭示,事理是规律性与价值性的体现,情理是真理与事理的内在融合。只有真理、事理与情理相结合,才是真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结合专业特点,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与职业习惯渗透于课程学习中
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频发的矿难事故、豆腐渣工程、食品安全问题等无一不是由从业人员职业责任的淡漠,职业良心的丧失,甚至对生命的无视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教学中注意挖掘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尤其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与职业习惯等,使其渗透于课程学习中,使高职学生在高校全程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存在,感受到课程对自身成长的实用功能。
3.坚持“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仍然要坚持“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备课不仅要计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且有效的教学方式。
4.更新教学观念,转化传统教育模式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教育实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说都是教学观念的体现,因此要确立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不是单一的教育观点,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发展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开放性教育、探索式教育,围绕高职人才培养“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来组织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5.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吴潜涛在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修订工作时指出:一要把教材作为基本的遵循,讲出理论课堂的风格和气派,用理论逻辑的魅力撞击学生的心灵世界。二要强化社会责任,突出问题意识。三要追踪教材内容的学术前沿,适应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纲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以教材为纲,就是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所谓体现高职特色,就是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二者相结合,通过以“必须”、“够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选择和扩充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现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教给学生“有用”的内容。
6.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采用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各种教学方法单一使用则不能形成较好的课堂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目前除讲授之外,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研讨式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要求以“导”为主,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求教师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并且有熟练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后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接轨、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
(4)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5)分组教学法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等因素,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成员们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从中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不同层次的角色,引导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在这样的氛围里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实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6)开放、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向社会延伸,引入社会实践环节,以社会为大课堂,实行开放、体验式教学,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7)信息化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学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组合起来,生动、形象、直观地开展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主题演讲、课堂辩论等方法也是被大家所认可的行之有效地方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受教到主动汲取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7.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同时注重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将理论知识与和能力素质相结合,可以改变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成绩而忽略日常课堂行为规范的情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机制,使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中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3)采用多样化、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兼顾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行为养成。使考核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相匹配,做到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开放化、多样化。
五、对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设想
1.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的教学观念,切实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以突出发展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开放性教育、探索式教育为原则;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确立“引领成才需要,提升成功需求”的教学目标;打破原来注重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静态课堂模式,实施互动式的动态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鼓励其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主参与教学,接受教学内容,并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從被动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从他律走向自律,完成自我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2.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受到课时的限制,难以面面俱到,所以在内容上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取舍,本着“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教给学生有用的内容”的原则,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重点提炼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依据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任务为驱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设置教学模块,进行专题讲授。对于需要重点讲授的内容,从道德和法律的不同角度,结合不同的案例,在不同的专题中反复、深入地讲授,对于那些在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还会涉及的内容,就“一笔带过”,点到为止。对于因为课时局限只能略讲的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来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
3.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将原来“注入式”的教学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强调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
(1)将研讨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法、分组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方法,做到形式、内容匹配,方法目标一致。
(2)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PPT、录制微课、利用云班课教学平台等途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的信息量、生动性、感染力,从而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3)开展实践教学。要让学生认同基本理论和规范,并内化为意,外化为形,需要学生对社会现实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社会现象,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内化和外化过程。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有参观、访问、旁听庭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等。同时,还可利用校内资源,组织二课堂、专题讲座、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
4.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1)变单一的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将期末理论考试与日常的讨论发言、课堂活动、课业论文、社会实踐等活动的表现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全过程、综合、动态地考核。兼顾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行为养成等各方面,做到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开放化。
(2)变单一的教师考核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考核。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到日常教学的过程考核中来,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3)变单纯的试卷考试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期末多采用试卷考核理论部分,平时的过程考核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以论文、课业、调查报告、观后感、案例分析、发言提纲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抓好上述更新教学观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四个环节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过程,需要各个环节步调一致,落实到位,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樊玲,周彬.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9.
[2]牟照英.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2015,1.
[3]左妮红.高职高专《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