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探析

2017-09-21刘兆丰

神州·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洋务派近代化洋务运动

刘兆丰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腐朽的清王朝大门,自1840年至1860年的二十余年间先后就有英、法、美、俄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外战争的屡屡失败,使得清政府中的部分开明官僚见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决内忧外患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一部分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以及先进技术,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宣告了这一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最终挽救清王朝的衰落,但期间引进了一系列的西方文化和技术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进程。本文通过阐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通过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意义。

关键词:洋务派;洋务运动;近代化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进入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随即也开始了全世界范围的侵略活动,长期封闭国门,又有着丰富资源的清王朝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目标。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条约》之后,西方列强频频入侵,通过坚船利炮和强势外交等手段掠取了大量资源和特权,到1860年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严酷的局面使得清政府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西方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力量,中国已经不再是无懈可击的强盛帝国,而西方洋人也不再是蛮夷而无所长,因此不能再闭关锁国,必须求变。

另一方面,由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正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八旗军无法抵挡势如破竹的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攻占江宁,并定都于此,伺机北伐。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洋枪洋炮以镇压太平军的起义,也是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最初目的之一。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清政府中的开明官僚意识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主张效法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从军事、工业等方面来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平复当前的内忧外患局面,确保清政府的统治。

(一)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第一:军事方面

经历了军事的惨败后,一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认识到以军事工业的创新才是富国的根本,于是提出了“自强”的口号。洋务派以兴建军事工业为主。出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和抵御列强的目的,洋务派先后设立了天津和江南机械制作厂,兴建武备学堂以培养能够使用新式武器的技术人才。同时,近现代化的武器还需要近现代化的交通,所以推动了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以及运输装备和铁路的修建。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和威海水师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中国的近代国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洋务派还力排众议,兴建了新式海军。新式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抵御列强的侵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876年左宗棠率兵出征新疆收复伊犁,大大打消了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更是震惊中外。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增强了国防实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军事进程,有效的遏制了西方列强侵略的步伐。

第二:工业方面

1870年至1890年,是洋务运动的第二阶段,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以兴办民办工业为主。这一时期,洋务派大力发展了纺织、炼钢、采矿以及航运等民用企业。除固有的官办模式外,还采用了官督商办以及官商合办的模式,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设立。洋务派在企业设立伊始,便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先进技术,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尽管洋务企业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诸多限制,但众多洋务民用企业的设立极大的促使了中国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大变革,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一些地主和商人受到企业利润的吸引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可以说是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始,如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这些工业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孕育。

第三:教育方面

洋务运动鼓励开办“新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瓦解,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培养了一批翻译和外交人才,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人才;清政府还分批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后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如詹天佑幼年留学美国,学成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探索举措开启和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二)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

第一:洋务派企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长处来维护封建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不动其跟本注定了洋務运动的失败。再加上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也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具有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是封建衙门和封建官僚的代表,所以也是近代工业的破坏者。

第三:抵御外辱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但洋务派在关系自己利益时又主张对外妥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三、总结

洋务运动是中国进行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由于是自上而下的一次尝试,各项改革均由官方主导,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镇压农民起义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能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求强”、“求富”的目标。此外,早在1861年冯桂芳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要以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为根本,这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也为洋务派大臣所贯彻始终,只学表面而不触及根本,注定了洋务运动走向失败。

但不能否定的是,洋务运动在30年的时间里在推动中国的政治、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进入近代化都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建成了具有近代化意义的新式海军,推动了新式文化教育等。它对推动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继平,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J],湘潭大学学报,1990.7

[2]苏全有.欧影芳,洋务运动的历史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9endprint

猜你喜欢

洋务派近代化洋务运动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派对民用工业与强兵御侮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