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017-09-21李培林
李培林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讨论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生不仅仅获得数学知识,还得到全方面的培养。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运用任重而道远,教师如何利用才能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功效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模式顾名思义是将全部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模式中学生之间通力协作,最终共同完成高效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相互交换思维过程,学会相互协作。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最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科学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模式的首要载体就是小组,如何将全班学生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组成为需要重点思考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有的小组在人员分工中便争吵起来;有的学生在小组中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形成交流的氛围;有的小组则讨论得十分热烈但讨论内容却与数学教学无关;还有的小组完全是数学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的个人舞台,其他学生成为完全意义的旁观者。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在学生分组中欠缺科学性。
科学地开展分组工作,首要是保证小组中的学生层次分布合理。每个小组中都有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数学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从而使数学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可以找到帮助请教的对象。其次是学生性格互补安排。有的学生比较偏静,有的学生比较爱表达。在分组时需要将各种性格的学生分开来,不然将出现有的小组极其安静,有的小组过于激烈。让各种性格的学生相互调节。最后是小组的分配还可顾及到座位因素,便于在课堂中随时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同时也可在分配小组时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
二、合理进行分工
科学地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后,对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模式的一大因素。只有科学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才有利于后续合作的开展。比如,在小组中设立小组长、记录员等基础性职位。小组长对于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起到全局性的掌控,保证全部组员能够融入小组的合作交流中。记录员则是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方便在后面的课堂交流中呈现出小组的合作成果。对于小组中的分工应采取轮流制,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
专长。
三、精心设计内容
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活动开展前要充分地对将要开展活动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控。知识的难易程度、开展合作学习的价值意义以及可行性都需要教师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否则,对于过于简单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并不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就可以解
決,没有必要开展合作的形式,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难度过大的内容,学生通过合作难以解决,从而最终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也是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时精心设计内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时,可以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如何证明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需要哪些证明条件。学生在小组中不断交换思想,相互进行补充,用相互质疑的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列举一些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正误的判断,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述,证明为何是错误的,举出相关的反例进行反驳。
四、多元评价合作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中,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关注。因此教师应对于各个合作小组的每一次进步给予赞赏,学生在正面激励中将更加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对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会更加配合,从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关注小组整体的进行状况并做出小组点评,还需要对小组内的组员进行点评。让小组内也具有一个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营造你追我赶的向上学习氛围。在总体鼓励的同时,不能忽略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在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研究方向和探讨数学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无法处理的难题,使教师走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加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讨论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生不仅仅获得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得到全方面的培养。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发挥最大的功效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金显贵.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