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办法在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2017-09-21魏文杰王继东李建伟
魏文杰 王继东 李建伟
综合管理办法在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魏文杰1王继东2李建伟3
目的 探讨综合管理办法在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建平县120急救指挥分中心接收的3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6月120急救中心实施综合管理办法前收治的18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综合管理办法后收治的18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满意度以及急救缺陷、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缺陷、差错事故、救护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通过实施综合管理办法可有效改善急救患者救治满意度,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对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管理办法;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应用价值
院前急救作为院内急救的直接延伸,其相对院内抢救更为紧急,随机性强,急救条件较差,并且救护人员缺乏客观资料依据,而120急救中心作为院前急救的重要承载与实施单位,其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1]。高质量的院前急救要求救护人员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急救技术,需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病种进行筛选、诊断以及快速处理,对患者病情做出科学的预见性评估,最终完成抢救、转运等过程,保证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救治[2]。本研究就综合管理办法在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建平县120急救指挥分中心接收的3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6月120急救中心实施综合管理办法前收治的18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52例,女548例,年龄18~75岁,平均(54±5)岁;而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综合管理办法后收治的18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29例,女571例,年龄19~74岁,平均(5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120急救中心接受传统常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理,主要包括急救出诊、现场急救、运输及运输过程中的监护与急救、院前准备等措施。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120急救中心则实施综合管理办法下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①完善制度: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呼救必接、有险必救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完善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按照就近、救急、尊重患者意愿、综合考虑医院调度的原则,明确各级分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功能强大的指挥调度平台,完善急救中心急救车及相应设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核心制度和各项规章的有效执行;②人员培训:应提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与风险意识,使其时刻保持警惕,注意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加强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教育,尤其是加强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各类急救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培训医护人员重视呼救电话的接听及其中蕴含的重要信息;③加强现场人员的准备以及物资的供应:专门开辟库房用于提供24 h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设备与药剂,如救护车、推床、分科别准备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④做好质控管理:成立对应的质控监督与管理小组,用于评价、筛查、发现、纠正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期间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采用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急救满意情况,对医护人员院前反应速度、反应时间、救护专业性、技能操作准确度、转运时间等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60分以上即可视为救护满意。统计两组患者急救缺陷、差错事故、救护纠纷等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例(%)]
2.2 急救差错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缺陷、差错事故、救护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差错事故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120急救中心承担着急诊院外急救的重要工作,其管理措施与服务体系直接决定 120急救中心的服务质量,随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颁布,标志着及时、有效抢救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已成为决定该地区医学科学管理与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近年来120院前急救的研究热点。但是,就目前我国120急救中心现状而言,大部分急救中心缺乏具有诊断能力、功能全面的管理体系,因此其对每次院前急救活动的质量控制能力较弱,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可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3-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缺陷、差错事故、救护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综合管理办法可有效提升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质量,并对构建优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5]。大量数据分析与调查认为,我国 120急救中心的救护人员普遍存在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准确、操作技能不熟练、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6-7],这也是导致院前急救服务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建立以综合管理办法为核心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以提升医护人员个人能力为主,以全面、细致的管理方法为辅,能够较传统的急救管理方法显著提升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反应时间,提升疾病评估、分检与患者转运的速度与准确性,并且综合管理办法重在综合与全面,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全面而综合的管理办法,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进而提升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整体服务水平[8]。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综合管理办法可有效改善急救患者救治满意度,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对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王亚东,王喆,刘巍.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性质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5):466-467.
[2]Hajdinjak E,Klemen P,Grmec S.Prognostic value of a single prehospital measurement of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troponin T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2,40(2):768-776.
[3]Amadiobi A,Gilligan P,Owens N,et al.Telemedicine in prehospital care:a review of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s in the pre-hospital environment[J].Int J Emerg Med,2014,7(1):29.
[4]江小青.建立院前急救风险管理体系的实践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2):1556-1558.
[5]Siriwardena AN,Shaw D,Essam N,et al.The effect of a nat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collaborative on prehospital car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England[J].Implementation science:IS,2014,9(1):17.
[6]张志强.院前急救救护车在突发事件中应急预案管理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3):143-143.
[7]李游莉.加强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86-187.
[8]Stengaard C,Thorsted SJ,Terkelsen CJ.[Prehospital point of care testing of biomarkers has diagnostic value in relation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Ugeskrift for Laeger,2013,175(4):186.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9.054
1建平县120急救指挥分中心,辽宁朝阳 122400
2建平县医院,辽宁朝阳 122400
3建平县第二医院,辽宁朝阳 1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