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7-09-2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肺栓塞心动图二聚体

张 岩

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张 岩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沈阳市和平区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41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前、发病时及治疗缓解后3个时间段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 D-二聚体水平。结果 发病时,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发病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发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缓解后,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发病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压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发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均有异常,检出率为100.0%;发病时超声心动图病时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发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缓解后各项指标与发病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32例(78.0%)患者发病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具有较高检出率,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超声检查;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

肺栓塞是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静脉系统中或右心腔内栓子脱落流入肺动脉系统,导致肺动脉及其分支堵塞,进而引发肺循环障碍[1]。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且血液黏稠度较高、流速缓慢,极易发生肺栓塞。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等,上述临床症状可单独发作也可并发存在,但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导致漏诊和误诊情况发生[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及人们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虽然其诊断仍以核素肺灌流扫描、肺动脉造影等为主,但超声检查已成为老年急性肺栓塞不可或缺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本研究就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中心收治的 41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咳嗽等,均经同位素肺通气灌流扫描、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排除急性肺部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1例患者中男32例,女9例,年龄63~84岁,平均(72±4)岁。

1.2 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仪器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生产的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探头为M3S,频率为2.0~4.0 mHz;线阵探头为L12,频率为 8.0~14.0 mHz。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前、发病时及治疗缓解后3个时间段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血浆D-二聚体水平。①心脏常规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以四腔心、剑下四腔心、五腔心、大动脉短轴为切面,分别观察其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并测量右心房收缩末内径(RAESD)、右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RVEDD)、主肺动脉(MPA)内径、下腔静脉(IVC)内径。显露心脏瓣膜后采用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TRV)、三尖瓣反流压力阶差(TRPG)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观察患者心脏部位是否存在血栓。嘱患者深呼吸,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取平卧位,观察静脉壁和静脉管腔结构、血流充盈情况,是否存在缺损或中断;观察下肢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若存在,则需了解血栓部位、程度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浆D-二聚体比较 发病时,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发病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发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过相应治疗后,有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缓解,故在治疗缓解后仅对38例患者进行各指标的测量,结果显示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发病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收缩压及血浆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发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浆D-二聚体比较(±s)

表1 不同时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浆D-二聚体比较(±s)

注:与发病前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时间 例数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血氧饱和度(%)血浆D-二聚体(mg/L)发病前 41 82±8 140±16 96±3 2.1±0.8发病时 41 64±12*104±12* 82±6* 11.2±1.6*治疗缓解后 38 78±14 132±8* 95±5 0.5±0.3*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41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均有异常,检出率为100.0%。发病时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发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缓解后各项指标与发病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点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不同时点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注:与发病前比较,*P<0.05

指标 发病前(n=41) 发病时(n=41) 治疗缓解后(n=38)RAESD(mm) 35.6±3.8 43.9±4.5* 36.8±4.1 RVEDD(mm) 34.3±3.4 432.8±3.7* 35.6±3.6 MPA(mm) 22.1±2.3 28.6±2.9* 23.9±2.6 IVC(mm) 16.5±2.8 23.8±3.1* 17.3±2.6 TRV(m/s) 2.9±0.7 4.2±1.2* 3.1±0.8 TRPG(mmHg) 34.2±4.8 68.4±6.3* 36.2±4.4 SPAP(mmHg) 40.5±6.2 72.1±8.3* 42.5±4.7

2.3 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32例(78.0%)患者发病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分布于腘静脉、股静脉、腓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以及比目鱼肌静脉,分别为5例、8例、7例、3例、4例、5例。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主要是由于肺动脉及其分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阻塞而造成肺循环障碍,其栓子主要来源为外周深静脉血栓、脂肪、空气等,因其成因多种多样,故而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3]。在肺栓塞中最为常见的为肺血栓栓塞症,故而一般将急性肺栓塞认为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好发于老年人。因肺栓塞的发病较为隐匿,无典型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多项研究显示,急性肺栓塞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危险因素较多,诸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肿瘤、创伤等,因此临床医师应加强肺栓塞的鉴别诊断,及时做出正确诊断[4-6]。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借助影像学结果是帮助确诊最重要的依据。以往临床上多是通过核素肺灌流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进行诊断,但其对患者均有一定创伤,而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现已将其逐渐应用于老年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

本研究中,患者在发病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偏高,这一结果提示老年患者的血浆呈高凝状态,而该种状态下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王海峰[7]的研究显示,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右心负荷过重引发的肺动脉高压症状时,其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下降,而血浆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反映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干内栓子,从而确诊肺栓塞,将增大的 RAESD、RVEDD,增宽的MPA、IVC,以及异常室间膈运动,左心室短轴观呈“D”形改变作为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依据[8]。还可以依据三尖瓣反流原理,利用 TRV根据简化的伯努利方程计算 SPAP,急性肺栓塞时,SPAP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时RAESD、RVEDD、MPA、IVC、TRV、TRPG及SPAP均明显高于发病前,故而其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依据。相关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和80%[9]。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发肺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故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也应引起重视,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其可反复检查,具有较高准确性[10]。本研究中,41例患者中有32例(78.0%)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表明早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能够降低或预防肺栓塞发生,同时也表明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警惕是否合并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不同时期,超声检查显示的管腔形状、腔内回声、血流情况及探头加压等均会有相应变化,其中二维超声显示为“自显影”,回声呈絮状或云雾状,无血流流动,探头加压时,管腔可压瘪,提示血流瘀滞,此为血栓极早期改变;管径正常或变窄,等回声或稍强回声,血流轨道征或点状、断续状,探头加压时,管腔不会压瘪;管径增宽,低回声,无血流流动,探头加压时,管腔不会压瘪[11]。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具有较高检出率,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1]丁洁,郭晓纲.肺栓塞危险因素与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1):58-66.

[2]范晓红,王春,范阜东,等.老年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37-40.

[3]王静,董明纲.医学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4):110-114.

[4]杨鑫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4):749-750.

[5]潘玲,陈宜,杨红梅,等.长期卧床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防治肺栓塞并发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59-61.

[6]程相阁,毛毅敏.影响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3):57-60.

[7]王海峰.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3):476-478.

[8]周兢,孙剑平,徐琳琳,等.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0):701-703.

[9]徐黎莎,浦江,陶巨蔚.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J].肿瘤影像学,2013,22(1):33-35.

[10]杨鑫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4):749-750.

[11]张晓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新疆医学,2014,44(8):108-110.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9.048

沈阳市和平区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02

猜你喜欢

肺栓塞心动图二聚体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