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2017-09-21王俊增宋尉官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开腹

王俊增 宋尉官

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王俊增 宋尉官

目的 探讨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原则予以分组,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满意度以及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3±5)min、(3.6±1.0)d、(19.7±2.4)h,其切口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6%,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58±6)min、(7.0±1.9)d、(35.9±4.9)h,其切口满意度为 87.0%;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切口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突出,具有操作简单、康复快、安全性高、切口美观等优势。

小切口切除术;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阑尾炎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操作技术、医疗设备等要求相对不高,在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但存在创伤大、康复慢等缺陷,建议采取微创手术[1]。小切口切除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相关研究较少,应进行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就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9~74岁,平均(52±5)岁;病程2~21 h,平均(13.3±2.0)h。对照组患者中,男 24例,女 22例;年龄19~73岁,平均(52±5)岁;病程3~21 h,平均(13.3±2.0)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典型急性阑尾炎体征、临床症状,炎症、压痛等较局限,部分患者伴呕吐、恶心等胃肠道症状,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合;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③临床资料完善,患者配合行为良好,已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②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病变、泌尿系统结石;③胰腺炎以及胆囊炎等引发的急性腹痛。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其具体操作如下:将近痛点或麦氏点作为中心,做一长2~3 cm斜形小切口,以此切开患者皮肤、腹外斜肌腱膜以及腹膜,随后使用甲状腺小拉钩将腹膜切开,沿结肠带在盲肠末端探寻阑尾,将网膜分离后,使用组织钳切除阑尾,最后间断缝合腹膜、腹外斜肌腱膜和皮下组织,手术完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将麦氏点作为中心,做一长5~7 cm切口,依据其压痛点,适当调整,逐步切开患者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和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其腹内斜肌、腹横肌,将腹膜切开,准确辨认盲肠、升结肠后,沿结肠带探寻阑尾,在阑尾根部予以结扎处理,随后环绕阑尾根部在盲肠壁上进行荷包缝合处理,在阑尾根部距离结扎线0.5 cm处切除阑尾,对残端做好消毒处理后,予以荷包包埋处理。最后,使用0号肠线对腹膜予以间断缝合处理,手术完毕。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自拟切口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对切口长度、大小、瘢痕、不适感等项目的满意度,按照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甚满意、极不满意 6级标准进行评估,对上述4个项目分别评为5分、4分、3分、2分、1分、0分,总分为12~20分为满意,不满12分者为不满意。切口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切口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中,对切口情况满意45例,不满意1例,其切口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中,对切口情况满意40例,不满意6例,其切口满意度是 87.0%。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6,P=0.049)。

2.3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后排气时间(h)对照组 46 58±6 7.0±1.9 35.9±4.9研究组 46 33±5 3.6±1.0 19.7±2.4 t值 19.460 9.995 18.800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常见外科疾病之一,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其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多,容易确诊。据报道,急性阑尾炎在急腹症中占比可达 8%~21%[3],早期病理表现为包括浆膜面充血、阑尾黏膜肿胀等,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性渗出物等,需积极治疗,避免阑尾血液发生循环障碍等,导致阑尾穿孔、坏死。现阶段,绝大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一经确诊,需立即接受手术治疗,以免病症恶化,进展成化脓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等,从而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频次较多,其疗效尚可,但其所需切口长度为6 cm,对患者造成损伤较大,且出血量较大,存在较大感染风险[4]。同时,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容易遗留瘢痕,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随着外科领域医疗技术日益发展,小切口切除术作为新型微创术式,具有微创、美观、安全性高等优势,可有效克服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中的缺陷。

小切口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优势主要如下:①小气口切除术所致切口相对短小,其切开、缝合所需时间均较短,术后切口愈合后遗留的瘢痕较小,美观度高;②小切口切除术因术中所取切口较小,对患者组织、皮肤等造成的损伤也较小,便于患者术后皮肤和组织快速愈合,缩短其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③小切口切除术对患者腹腔脏器、血管、神经造成的损伤较小,且腹腔脏器与空气接触时间较短,因而发生细菌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④小切口切除术微创优势突出,患者康复时间短,有助于其早期下床活动,可加速其胃肠蠕动进程,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最终加快患者完全康复进程[6]。然而,相较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小切口切除术对临床医师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要求医师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B型超声检查,若发现回肠处存在低回声团块,或者阑尾周围存在明显肿胀症状,则避免使用小切口手术,应该用其他术式;同时,临床医师在游离并探寻阑尾根部、结扎等手术环节,应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发阑尾穿孔、感染、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进一步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切口满意度较高,且其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小切口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突出优势。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1]邹贵军,张炎,吴仕和,等.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9):5723-5725.

[2]晏茂钊,黄永生,何学彦.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0):82-83.

[3]伊马木·赛买提,艾力江·吾斯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应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61.

[4]塔力道·加开.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58-59.

[5]徐孝义,李波.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附60例报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9):150-152.

[6]吴延德.传统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研究,2015,23(6):32-33.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9.043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21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开腹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